「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這個說法出自《易經·革卦》,《易經》既然是一部先秦時期的古籍,當中一些字義顯然跟當今差異,因此 在解決這句話的意思前,我們要先懂得什麼是「革」,什麼是「大人、君子、小人」,看原文。
九五,大人虎變,未佔有孚。
上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徵兇,居貞吉。
——《易經·革卦》
革
革卦是易經六十四卦之一,革,改革、變化的意思,《象辭》曰:「澤中有火,革;君子以治歷明時。」澤,水澤,說水澤中有烈火,象徵「變革」;君子應當制曆法以辨明四季更替。四季更替、改朝換代,《易經》講天命,古人覺得天地萬物皆是這般,四季要更替,是已經註定的變革,帝王承天命君天下,每個帝王上應天體運行的次序,所以每個朝代、每個帝王,也均有各自的歷數。
(《易經》太深奧,我也是半吊子水都不夠,胡言亂語,大家嘴下留情)
大人、君子、小人
先秦古籍中時常提及這三個詞,跟我們如今所指的各有不同。現代漢語中,當大官的可以叫大人,年齡大的也叫大人;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敗壞的人。
但在先秦古籍中,詞彙在差異語境中,都各有不同。大部分情況下,大人指的是有德並有權的人,也專指天子、君主;君子指有德之人,也指貴族士大夫;小人則是德行權力也沒有的人,也指平民百姓。
大人虎變,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我們明白了革,是變革;大人君子小人,在這裡各自指天子、士大夫、平民,再去理解這句話,就容易了。
大人虎變:你天子要君臨天下,便要有明確的治國理念,在國家發生問題的情況下,便要及時處理問題,並領導變革。「大人虎變,其文炳也」,炳,顯著、明亮。虎變啥意思呢,變革的路如同老虎的成長,老虎越長大,身上的花紋就越鮮明,君王對國家進行變革,也需要像老虎一樣,旗幟鮮明,而且還要有堅定的信念,雷厲風行的手段。
最近熱度頗高的《大秦賦》電視劇,講了秦國從偏居一隅的小國,成為天下霸主的發展歷史。秦國的強悍,自孝公始,孝公做了什麼?任用商鞅變法。不論遇見什麼樣的阻力,孝公變法強國的信念也沒有動搖,隨後歷任君主也堅決執行了商君之法,才有了最後秦王掃六合。
君子豹變:用豹來形容君子,也是有道理的。一種理解是,幼豹奇醜無比,但長大後便會有絢麗的斑紋,就是說君子出生的環境可能 不會很優渥,但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悄無聲息地成長,強大自己,使自己成熟。
「君子豹變,其文蔚也」,蔚,茂盛、盛大。豹子身上的斑點,雖不如虎那般涇渭分明,光彩奪目,但身上的花紋也很明顯,雖不如老虎那般兇猛有力,卻也動作迅速,在變革時,像君子這樣有能力,但力量不足的人,就應順應能力、力量都足夠的君主,輔助他們進行變革。
《大秦帝國》中孝公、惠文王、昭襄王等君主,自己有變革的決心,他們身邊的得力助手,也堅決執行君王的治國方針,最後使得商君之法在秦朝得以延續。否則孝公一死,新法也就跟著死了,像魏國的變法不就是這樣失敗的嗎。
小人革面:這就沒啥好說了,「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大人和君子是時代變革中的弄潮兒,在改變的時候,需爭取民意的支持,而小人們在變革中,順應君王進行改變即可,他們也做不了更多的是,大勢所趨的時候,你不改也得該,不得不順從,只有隨波逐流。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59.8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