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 廖逢倩)12月18日,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總決賽在楚天181秀場圓滿落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位選手在東湖之濱揮斥方遒,評說社會熱點,關照現實生活,形成了青年與學界、業界的良性互動,充分展示出當代大學生的青春風採。
冠軍吳海晴:評論大賽搭建發聲平臺 「觀點開槓」碰撞思想火花
「無奮鬥,不青春」,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的參賽選手從天南海北匯聚武漢,通過大學生評論大賽這個平臺獲得成長。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冠軍吳海晴,更是從激烈的角逐中脫穎而出。她說,本屆評論大賽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優秀學子的青春之聲,為大家搭建了一個展示才華的平臺,讓不同角度的思想匯聚在此,碰撞出交流的火花。在「觀點開槓」環節,吳海晴與對手周玥就「面對內卷,是順應『潮流』還是尋找突圍?」展開正反方辯論。吳海晴認為,順應潮流恰好是學習前人智慧,而周玥反駁沒有尋找突圍是一種惰性。雙方堅守立場、勇敢發聲。評委樊星現場點評選手各有其理,表達自如而且有氣勢,透露出青春的氣息。吳海晴還提到,參加此次比賽也讓她走出了學校的舒適圈,不僅積累了新聞評論的實戰經驗,也收穫了友誼,對她未來的學業和生活都具有指導意義。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參賽選手吳海晴 記者 劉建維 攝
亞軍劉帥:參賽選手亦師亦友 棋逢對手直呼「服氣」
亞軍劉帥來自華中科技大學,今年是他第二次參賽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賽前,他主動與其他參賽選手分享自己的比賽經歷。其他小夥伴隨之開啟了提問模式,「這個環節去年有沒有?」「你還記得去年抽到的題目嗎?」……使得劉帥成為了答疑解惑的「團寵」,也成為了本屆評論大賽的「人氣之星」。他說,在彩排間隙,選手們也會互相幫助對方思考論點。比賽結束後,選手們還相約打卡黃鶴樓、漢街等武漢的著名景點。劉帥告訴記者:「作為本地人很樂意當大家的導遊。」賽外是朋友,賽場上就是棋逢對手。劉帥感嘆,在「真心話大冒險」環節,他抽到了比較熟悉的「真心話」題目,以過洋節不用上綱上線的角度來回應「宿管阿姨感恩節給學生送禮物」的輿論,但賽後還是忍不住給冠軍吳海晴點讚。他表示,在這個環節,吳海晴「大冒險」,讓評委現場出題,借「化」這個字延伸出多個詞語來概括2020年,彌補了單個字可能帶來的論述的片面性,令他感到耳目一新,「服氣,這個做法太聰明了」。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參賽選手劉帥 記者 劉建維 攝
季軍任智煒:比賽環節形式新穎 冷思考與熱表達有機結合
談到本屆評論大賽的參賽感受,武漢大學的任智煒感嘆「全程高能」,太刺激!他提到,在「觀點開槓」環節,參賽選手們都展示出了自己的氣勢,「真刀真槍幹起來」,通過比賽,鍛鍊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在「初露鋒芒」環節,通過與小組組員的合作,用rap的形式來演繹對「凡爾賽文學」的理解和論述自身的觀點,培養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表達能力;在「真心話大冒險」環節,選手需在現場抽取題目後立刻闡述觀點,培養了自己的應變能力。他認為,每一個環節都用新穎的方式激發了選手的激情。每一個選手熱情表達的背後都是他們的冷靜思考。「本屆評論大賽有效地將冷思考與熱表達有機結合起來。」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參賽選手任智煒(右一) 記者 劉建維 攝
優秀選手馬文心:評委點評發人深省 學界、業界良性互動
蘇州大學的馬文心認真聆聽了每一位評委的點評,她認為評委點評發人深省,其中,評委曹林的點評令她印象最為深刻。「評委老師的點評讓我更加注重發掘評論的新視角,在社會熱點中注入年輕人的冷思考,摒棄思維惰性,敢說敢議論。」聽完評委們的點評,她感嘆道,新聞評論要回歸生活中去,理論結合實際。她還告訴記者,在本屆評論大賽中,她看到了學界和業界的互動,「讓我們以學生的身份,更真實也更全面地鍛鍊了自身的新聞素養,更切身體會到了媒體行業應具備的表達與思辨能力。」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大賽參賽選手馬文心 記者 劉建維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