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在北京舉辦「以國之名守護和平」首映禮。該片即將於?9月18日全國上映。
電影《藍色防線》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2015-2019)跟蹤拍攝,橫跨中國和非洲大陸,真實展現了我國第一支成建制維和步兵營,在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期間,在戰火紛飛中保護當地難民安全的故事。
電影中所展現的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主體是從「楊根思部隊」抽調組成,「楊根思部隊」更是從抗美援朝時期就立下赫赫戰功的英雄部隊。首映禮上,曾經親歷電影記錄全過程的楊根思部隊維和戰士魯成軍、劉健、付曉飛、姚道祥、陳秋岑、杜希林等,身穿維和部隊制服親臨現場。這是部分戰士自退伍後首度與老戰友們重聚,為觀眾們分享了他們參與維和行動的初衷及收穫,共話軍人使命以及那些一生難忘的維和記憶。
主創與嘉賓合影。片方供圖
談及為什麼大家都自願參加維和行動,曾任我國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政治教導員的魯成軍表示,所有人的初衷就是精忠報國、為國出徵。在和平時期,選擇去南蘇丹這樣一個最危險的國家,去接受生與死的考驗、血與火的洗禮,才能真正檢驗出中國軍人的精神。而當最終圓滿完成了為期一年的維和任務後,大家最大的收穫和體會,就是我們80後、90後這些年輕的官兵靠得住,他們懂得報效國家,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不怕犧牲,勇於奉獻。
而談到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其他國家工作人員已經撤離的情況下,始終堅守在戰爭第一線,且能高標準完成任務,魯成軍更鏗鏘有力的表示,就是因為在生命的天平上,軍人使命高於一切,矢志不移堅定維護世界和平的信念甚至超過生命。從長津湖畔到朱巴山下,楊根思部隊的精神旗幟從未倒下,這就是對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的最高褒獎。
魯成軍與家屬。片方供圖
自宣布定檔?9月18日以來,電影《藍色防線》在觀眾中引發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共鳴。影片因採用戰地紀實形式,憑藉真實的震撼力量感染了廣大觀眾,也是以光影銘刻的形式為歷史存留一份珍貴記錄。正如導演周德新所說,主創團隊的定位就是「我們是這部片子的記錄員」,五年來每時每刻都被感動著,為中國軍人而驕傲自豪,並用最真實的記錄,引領廣大觀眾共譜了一曲和平年代軍人精神的英雄頌歌。2020年是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30周年,和平與發展一直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但戰爭危險卻從未消失。電影《藍色防線》的社會意義之一,就是讓生活在和平國家的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我們的安逸生活離不開這些中國軍人的犧牲與奉獻,和平年代的英雄更值得欽佩。
來源:新京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