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說西方不一定輸……那中國要贏了?

2021-01-14 澎湃新聞

原創 雁默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臺灣自由撰稿人

之前在文章裡也提過,法蘭西斯·福山是反指標,他說東,事情就會往西發展。近日,福山接受法國費加羅報專訪,面對在中歐投資協議即將籤訂前顯得惴惴不安的法國記者,福山以一種安撫的話語,替西方打氣,說「西方與中國已展開鬥爭,不一定必然會輸」。

既然福山這麼說了,那中國可能要贏。

閱讀福山成名作《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這本書,已是陳年往事,那時還年輕,對自由民主沒有一絲懷疑。但即便如此,由於個人是歷史愛好者,當時就無法苟同福山的論調,因為只要對歷史有點認識的人應該都同意,「歷史之終結」是不存在的。

這種論斷,或許會出現在政治學、社會學這類有時效性的學術裡,但絕不會出現在專業史學裡。

歷史之所以不可能終結於單一體制、思想或任何意識形態,乃因歷史是人類的作品,縱然萬事萬物皆變,但人性不變。故而,即便歷史並未顯示工整的發展模式,它還是有個剛硬而粗略的結構——物極必反,敗家子一定會出現。

如果放在國家民族的層次來看的話,歷史告訴我們,敗家子通常指一個,甚至兩三個君王,加上背後一組又一組的權力高層。他們將先人的辛苦累積迅速敗光,並在過程中將所有清醒的同僚與意見鬥倒,最後將毀滅的結局歸咎於天意,甚至歸罪於那些已經被鬥倒的人們。

福山,一句錯,步步錯

點名福山,並非針對他個人,而是針對他所代表的那一組不夠清醒的、不願從過往榮光裡走出來面對現實的西方精英。他們深信自己對30年前中國的模糊印象,以及自創的資本主義武斷和民主咒語,而不願弄清為何中國以西方鄙視的體製得以再度復興。

首先,以零和方式看待中國與西方,前提就錯誤,它最終只能得到「西方必輸」的結論。「輸贏」並非唯一的歷史敘事,只是因為它比較容易懂,所以成為廣泛的思想底蘊。「進退」是另一種不那麼醒目的歷史敘事,它旨在告訴後世,打破「勝敗迷思」,隨勢而轉,方能強化民族韌性與文明包容性。

其次,針對疫情在西方造成的重大損害,福山反對威權體制較能克服意外災禍這種看法。然而,「威權體制」一詞,本身就是民主派妖魔化思想敵人的不當修辭,這是一個民主咒語,福山遭到自己念出的咒語框限了思維。他所舉出的反例,如日韓與臺灣,形式上雖非威權體制,卻同樣都有所謂「威權」基因,也就是集體主義傾向,與對政府和精英的基本信任。

集體主義用大白話說,就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或講得溫和點:重視群我關係的一種公德。相對地,個人主義就是「成就小我,無視大我」,或講得溫和點,對個人權利的絕對重視,以免遭公權力以群體的力量剝奪了個人權利。

明白了這點,即知西方的問題出在哪裡。福山將西方防疫不力的問題歸咎於對公權力的不信任,而不是民主體制出了問題,這是自我矛盾的詭辯,因為西方民主的理論基礎,正來自於對公權力的不信任。防疫不力,恰恰就是個民主問題。

福山不只一次將西方這次失敗歸責於政治領導人的能力不足,這又是一個「反民主」的矛盾辯詞,因為西方民主就是想擺脫「人治」的弊病,而將程序與制度放在核心位置。關鍵問題是,為何美國民主制度與程序,無法導正川普的防疫政策?

也就是說,福山對西方防疫失敗的民主說辭,基本都是反民主的,實在諷刺。

其三,關於因疫情之故而掀起「亞洲世紀的開始與美國世紀的終結」這種說法,福山先是鋪老梗,懷疑中國公開數據的可信度,再強調,民主的好處就是領導人不佳可以被民眾換掉。

這種刻意的避重就輕與觀點上的僵硬,所顯示的其實是一種對問題的焦慮不安,因為他沒有答案,或明明有答案卻不方便直言。畢竟要一個美國人(甚至是美國控)承認「美國世紀終結」,法國記者也問得太尖銳。

不信中國的數據,總得信國際投資公司的數據,如果中國境內工商業狀況很糟,何以大量資金仍湧入中國投資?

況且,定期以民意更換領導人,西方給出的經驗很多都是負面表列,這種制度有礙國家長遠規劃,尤其在政治兩極分化的社會,而福山效忠的美國,正好就是最醒目的負面樣板。

其四,關於「對西方而言,中國是比蘇聯更大的挑戰」這種說法,福山持肯定態度,並呼籲西方要做「最壞打算」。只是,福山雖認為中國經濟會持續增長,但可能好景不常,因為中國負債纍纍,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大規模失業與重大經濟挫折。

福山認為中國領導人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不像西方民主是責任政治,而專制制度很難適應變化。

這是始終沒發生的「中國經濟崩潰論」。誠然,中國債務佔GDP超過300%,但福山的祖國日本,負債佔GDP也超過250%。中國在疫情下增加舉債,目的之一就是為了避免企業大規模裁員。要被債務壓垮,除非還款能力不足,而中國是今年唯一能維持經濟增長的大型經濟體。相較之下,仍籠罩在疫情中印鈔票並舉債刺激經濟的西方,尤其美國,才屬危機四伏。

另外,所謂「專制制度很難適應變化」,也不知從何說起,中國這幾年遭遇到的「美國變化」有少嗎?這可是全球第一強權的泰山壓頂,但結果是中國出口至美國的貨品更多了,RCEP籤訂了,中歐投資協議也籤了。看起來中國很能適應變化,而且不像日本1985年對美國「舉白旗應變」。

其五,關於「中國會不會利用西方的分裂而藉機輸出中國模式,尤其是科技滲透」,福山懷疑中國有這種「輸出能力」,並認為拜登將團結西方盟友,阻止中國進步,而這將是一場漫長的鬥爭。

以上說法邏輯矛盾,既然中國沒有輸出能力,又何須阻止中國進步?如果中國有一天比西方更進步,又何須擔心中國輸出?很為福山的邏輯能力感到憂心。

可以確定的是,中國並不想做世界警察,蘇聯解體後,數十年來解放軍也沒在境外打過仗,沒輸出社會主義革命,更沒有西方的「華盛頓共識」,野心勃勃地要民主化全世界,自由輸出革命。

所有西方恐懼中國可能會幹的事,都是西方自己曾經做過的,或正在做的。

防止他國進步的理論根據,來自自己過往的行為模式,福山所代表的這一組西方精英,難道不是活在自己的小框框裡嗎?因此說「福山派」是冷戰活化石,一點都不冤枉。

美國民眾排隊領救濟糧。圖源:WSJ

其六,關於「美國未來人才是否有能力打這場鬥爭」,福山認為美國大學教育仍保持優勢,中共則控制年輕精英的思想,因此不能產生挑戰既定權威和創新真理的思想。

福山其實應該關心的是美國大學學費高昂的事實。為何民主黨黨內總統參選人桑德斯倡議大學免費?為何年輕人普遍感覺遭到資本主義剝削,而對社會主義感興趣?福山口中「創新真理的思想」有多貴,問問負債纍纍的美國大學生就知道了。

窮人念不起大學,看不到未來,他們就成了「川粉」,敵視像福山這樣的精英。美國年輕人應該炮口對內,與整個貧富差距,社會不公的惡化結構作漫長的鬥爭才對。

總結以上,所謂「西方不一定會輸」,題目裡有個靠不住的假設,即「西方」是一個整體的概念。事實上,法媒求教美國民主派的福山,其背景就是西方的分裂。

歐盟想走自己的路,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掌握自己的中國政策,這願望本身會遇到多大風險,是歐洲媒體集中關注的事,所以才會找上「老朋友」請益。其實,福山會說的也就是那一套,法媒恐怕不是想聽新鮮的說法,目的只是「民主取暖」而已。

取暖,就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據說西方流傳最廣的中國書籍是「孫子兵法」,但他們之中仍在「民主懷舊」的精英,似乎對最基本的「知己知彼」都做不到。歐盟走自己的路,絕對是因應新形勢的正確選擇,現下對西方最緊迫的是如何與中國在競合關係中,強化自身的國力,而不是一味地想打壓一個重量級文明。

若西方持續欠缺對中國的了解,只想民主取暖,那麼這場鬥爭是贏不了的。「修昔底德陷阱」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與一種陳舊的歷史敘事,除非能擺脫這個思想窠臼,否則西方會輸很慘。

不講「輸贏」,就不會輸。

來源|觀察者網

熱點視頻推薦��

��

原標題:《福山說西方不一定輸……那中國要贏了?》

相關焦點

  • 雁默:福山說西方不一定輸……那中國要贏了?
    其四,關於「對西方而言,中國是比蘇聯更大的挑戰」這種說法,福山持肯定態度,並呼籲西方要做「最壞打算」。只是,福山雖認為中國經濟會持續增長,但可能好景不常,因為中國負債纍纍,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大規模失業與重大經濟挫折。 福山認為中國領導人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不像西方民主是責任政治,而專制制度很難適應變化。 這是始終沒發生的「中國經濟崩潰論」。
  • ——福山與張維為對話「中國模式」
    我尤其用了一個特殊的方式來看待中國,在我看來,中國的發展實際上在整個世界歷史當中非常有意義,因為他的政治和政權是相當獨特的。在西方,我們一般有一種典型的觀察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歐洲中心主義的觀察方法。也就是說他們總是把歐洲的看成是規範的,而非歐洲的都是不規範的。在我看來,這樣一種觀察方法實際上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可以說中國比西方早1700到1800年就建立起一個相當具有現代性的政治架構。
  • 福山雅治在日本什麼地位?51歲風採不輸當年,男女都愛的大眾情人
    日本知名度最高的男演員和帥哥當然是木村拓哉,這位長在了全球觀眾審美點上的驚天大帥哥,火了很多年,到現在在中國提起木村拓哉,還是神一樣的人物。只有一位,在日本能跟他分庭抗禮,就是優雅貴公子專演戶福山雅治。但國內很多人是因為湯川學接觸到他的。
  • 呂卓燃稱:輸不起的人,往往就是贏不了
    最痛苦的莫過於是徘徊在放與不放之間的那一段。許多人一生碌碌無為,就是因為捨不得放棄。真正下決心放棄了,反而,會有一種釋然的感覺。人生就是這樣,難免有痛,難免有傷,你可能會哭會累,但是一定要走下去。輸不起的人,往往就是贏不了。當你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 12條早安圖片帶字勵志語錄:要想贏,就一定不能怕輸
    8、夢想總是考驗寂寞,當一片一片夢落下,卻來不及救起,那就只能自己默默忍受。共勉!早安!9、要想贏,就一定不能怕輸。不怕輸,結果未必能贏。但是怕輸,結果則一定是輸。早安!10、不管現實有多麼慘不忍睹,你都要固執地相信,這只是黎明前暫時的黑暗而已。早安!
  • 張維為:中國崛起要解決挨罵問題 別被西方忽悠
    而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關於中國道路的思考和探索,也成為張維為日後思想的靈感來源。他坦言自己總結的中國模式的八大特點——實踐理性、強勢政府、穩定優先、民生為大、漸進改革、順序差異、混合經濟、對外開放,就是從鄧小平的思想中提煉出來的。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他說「那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年代,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黃金年代,每天都充滿變革,各種新政策出臺。
  • 殭屍電影風靡全球,那西方殭屍和中國殭屍究竟哪個更厲害呢?
    上面所述的殭屍類型基本上可以統稱為西方類型的殭屍,也稱之為喪屍,而我們中國拍攝的殭屍電影就比較另類了,可以說與西方的殭屍概念完全是不同的,我們中國也拍過類似的喪屍類電影,比如說中國香港拍攝的由陳小春主演的
  • 花木蘭,一個被「西方女權」毀掉的中國女人
    眾所矚目的美國迪斯尼(Disney)花木蘭電影版於9月1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評價隨著電影上映一落千丈。許多人說電影中有許多不符合當時時代背景的設定、美國人終究不懂中國文化。然而,花木蘭原本就是一個傳奇人物,講的是中國子女的孝道、保衛國家不分男女的忠勇,而1998年迪斯尼花木蘭動畫,就很好地闡述了花木蘭的故事。這部動畫或許在部分人看來,對於中國文化也不太考究,但在大陸電影論壇,給這部動畫很高的評價。
  • 加油| 說了會贏,就一定贏!
    02「除了要勇敢,更要有智慧」在父母眼中,魏捷永遠是那個需要呵護的「毛毛」。但在急診團隊中,她卻是永遠站在第一線的「急先鋒」和「鐵榔頭」。面對重壓,從不退縮。92歲的顧爹爹大年三十被送到急診搶救。魏捷團隊檢查後發現,老人雖無發熱咳嗽現象,但有重度雙肺感染,生命垂危。
  • 臺灣時評人感嘆:2020年,美國輸了
    在我看來,結論是「美國輸了」,保守一點,只說2020年美國輸了,留白不提的是「中國是否贏了」以及「未來的勝負」。 中美較量是場悠長的搏鬥,雖然這一年奔向火星,往返月球,中國人民飛起來了,中國有樂觀的理由,但沒有自滿的空閒,因為樹大招風,最艱難的挑戰或許才正開始。
  • 人生不一定會贏,但是一定要努力去贏
    郎平說:我們的目標就是升國旗奏國歌。這話聽著多帶勁!鞏俐再次用演技證明「鞏皇」的稱呼絕對貨真價實。不過很意外聽到很多人評論說女人到了這個年齡不回家給孩子帶孩子折騰什麼還有人信誓旦旦說「我媽要這個年齡還在外面拋頭露面我可丟不起這個人。」難道這個年齡就不能有目標,追求精彩了嗎?我覺得人生不一定會贏,但是一定要努力去贏。每個人認認真真的生活,努力工作,就是我們普通人的愛國,就值得尊敬!
  • 福山和他的「歷史終結論」——除了騙了美國人,還騙了誰?
    這個世界普通人多少還是有判斷力的,如果是明目張胆瞪著眼睛說瞎話,說一些大家輕易都能識破的謊,大家自然都不會去信。但是高明的忽悠客,往往會選擇九真一假的方式,就像韋小寶玩的那一套,特別是有一些內部信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故弄玄虛,加上口才出眾、文筆出彩和資本追捧,往往就會名利雙收。
  • 【行業觀點】費元洪:贏在專業,輸在視野——音樂劇在中國當下的抉擇
    我設想的思考有很多,比如:西方音樂劇(百老匯和倫敦西區)是商業化運行的,那中國的音樂劇是否應該同樣走商業化的道路?我們有和西方類似的產業基礎嗎?特別對於中國原創音樂劇而言,資源要素和商業環境還非常薄弱,直接按西方走商業化道路,這路能走通嗎?再比如:我們一直在試圖跟隨歐洲各國、日本、韓國的步伐,走音樂劇本土化的發展道路,但我們是否還踩在同樣的節奏上?  事實上,已不可能。
  • 中國為什麼不能施行西方那一套制度
    在西方輿論和港毒媒體的不斷洗腦下,仿佛香港存在的一切問題、仿佛祖國大陸落後西方的一切原因,就是沒有實現西方的那一套民主制度。但是,稍有些歷史和政治常識的人都是知道這是一個話語陷阱,是西方用來忽悠人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為什麼中國不能實行西方那一套制度。
  • 中國加油一定贏
    中國加油一定贏 2020-04-10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食戟之靈》司瑛士輸掉廚師刀,囑託幸平:你一定要贏!
    說到前第一席司瑛士,他曾經是一個非常傲嬌的人,看不起現任十傑第三席久我照紀。在第四季中,久我照紀想找司瑛士單挑食戟,可是司瑛士一直沒有答應,原因是他認為久我照紀不可能贏他的,直到後來才對決上。被幸平創真打敗後,司瑛士變了不少,接著在第五季中他又輸給了一個人,他的名字叫做才波朝陽,遠月學院老師,才波誠一郎的徒弟加義子,就連他那把廚師刀,很長的特殊的磨碎器都輸掉了,最後他囑託幸平:你一定要贏啊。
  • 不只是伽利略:福山雅治究竟是誰?
    說到福山雅治(ふくやま まさは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
  • 辛巴真的贏了嗎?他贏了風頭,輸了風度,贏了這局,輸了格局
    他的出現呢引起了眾多粉絲的圍觀,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兩個我的同行車輛,當時被粉絲團團圍住,大概十來分鐘之後仍然沒有要散去的意思。可能這個工作人員也並不認識星巴哈,據說態度的確比較不好,並且有推搡的動作,於是辛巴火了,他頻繁用手指著對方,態度同樣高傲,並且作勢要打這位中層,要求他道歉。隨後辛巴進入酒店大堂繼續叫囂要求道歉,最終酒店方道歉。咱們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人狂。
  • 網賭必輸的六大理由,看完懂了那你就能贏了
    一旦輸多幾把,輸上頭,直接一把梭哈洗白了。網賭者除非無貸可擼,無錢可借,這樣或許還能停止墮落的念想。不然有以下這六點其中一點存在,他們基本沒有能贏的可能。1、因為貪心,贏一百就想再贏兩百,到後來越下越大,總有一天就會把自己放進去。不要妄想能控制住,從你接觸網賭那一天就註定很難收手了。除非輸完,卸載點軟體,砸了電腦,買個諾基亞。
  • 打牌「只贏不輸」,他斂財641萬!
    相關證人表示,為了得到關照,他們在玩牌過程中會故意輸錢給徐會良,私下裡也都說,徐會良玩牌「只能吃補藥,不能吃瀉藥」,就是說他只能贏不能輸。最終,法院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貪汙罪數罪併罰,判處徐會良有期徒刑十四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1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