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大結局了,大家依然不喜歡林有有。我也不喜歡。
但不喜歡歸不喜歡,也沒想過,會在抖音刷到「林有有」落淚的視頻。不是在劇中落淚,而是林有有扮演者張月在現實生活中因網暴而落淚。
她演的角色太遭人恨了,所以,她活該被人罵?
01.
昨天晚上,張月發文與林有有道別,言辭謙虛謹慎,只說自己認為角色本身沒有大小與好壞之分,近些日子來,被一些網友暴力謾罵一事盡數略過,未發一語。
然而即便如此,仍然有網友罵她沒有底線。
原文是這樣說的:
你選擇了人人喊打的角色,選擇了女性最討厭的角色,活在這個角色裡,你真的可以無所謂嗎?真正有底線的人不會接這樣的角色,會敗路人緣。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路人緣變成了一個萬能詞彙,好似但凡角色讓某些觀眾不滿意,他就代表所有路人發表了意見。
反派演得太好,會敗路人緣。
綠茶演的太好,會敗路人緣。
你演技好,但是你粉絲好討厭哦,讓我不開心,太敗路人緣了吧。
呵,照這種說法,那全世界沒有演員是不敗路人緣的吧。尤其是那些反派專業戶、小三專業戶、綠茶專業戶。
角色而已,不要上升到演員本人,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還有人不懂呢?
某些網友,天大地大,都架不住他伸出的手又大又長,哪裡都要管。劇本要管,番位要管,連選角也要管。可什麼時候,演員連選一個角色都和底線有關係了呢?
如果說,有底線的人都只接偉光正的角色,那麼所有影視劇,都將失去反派、惡毒女配以及心機小三。
可人性不是非黑即白,世界是立體多面的,影視劇裡,每個角色都有其意義,哪怕是不討喜的角色也有——比如,警醒我們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你可以討厭一個角色,甚至可以因為一個角色去不喜歡一個人,但你不能說一個演員選擇了他想演的角色是沒有底線的行為。那是他的正當權利。凡是正當的權利,即使不擁護,也不該去反對。
02.
張月被網暴的現象,其實人們也不是第一次見。
從當年《還珠格格》裡容嬤嬤的扮演者李明啟老師開始,部分觀眾對演員這層身份就沒理智過。如今的張月,不過是把角色演成了另一個「容嬤嬤」罷了,一樣的不招人喜歡,讓人恨。
李明啟老師之前演完《還珠格格》,外出買菜,直接被小販把雞蛋往臉上丟。打計程車,被司機認出來,問她是不是演容嬤嬤的,李老師承認後,司機直接說「早知道不拉你」。
自然,張月的演技尚還達不到李明啟老師爐火純青的地步,但因為林有有的人設實在太糟,她挨的人身攻擊也不少。
注意,還不只是挨罵,是人身攻擊。
有言語暴力,說「我要殺了你」的;有攻擊外貌的;還有連帶家人的。
太多太多的人,把對角色的負面情緒,轉換成惡意,轉嫁給了演員本人。
張月不是個例。
《我的前半生》裡凌玲的扮演者吳越老師,同樣演了小三,同樣也沒逃過被網暴的命運。
一樣熟悉的套路,被罵醜,被罵賤,再被罵「我覺得你演了這種角色,那你本人也不是什麼·······」
《甄嬛傳》裡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也一樣,因為演的安陵容太過可惡,後來發展到什麼地步呢?
連生孩子都被罵。
究竟和人有什麼仇什麼怨,去詛咒人家孩子?將心比心,你若是個母親,又該作何感受?這恐怕是最深的惡意,沒有之一了吧。
再說點遠一點的例子。
小時候的童年夢魘——《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演員馮遠徵老師,將心理陰暗的家暴男表演的入木三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恐怖。
在當時,罵的人也多,馮遠徵老師外出吃飯被打過,車胎被放過氣。
這一些,一樁樁一件件,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例子。
因為演技好,或者自己演的角色人設差,就被觀眾惡意謾罵、詆毀、甚至毆打、傷害,如果演國產劇的反派都這麼危險,那以後還有人敢演反派嗎?
03.
現在國產劇的現狀,也真是讓人很納悶。
一方面吧,以前我們總抱怨國產劇製作不夠精良,現在流量明星演技太差,出來的劇都什麼水準啊,比起老劇根本不能看。所以,在類似《隱秘的角落》這種高質量好劇出來後,我們特別欣喜。因為現在太多觀眾厭倦了「傻白甜」套路的國產劇。
但是真有一部劇出來的效果很出彩,裡面的反派或者反面人物,很有爭議,卻總有人控制不住洪荒之力,一定要網暴一通。
這次的「林有有」張月,一開始心態也不錯的,在評論區被罵了以後,還心平氣和地自嘲。到後面,網友們的罵技層出不窮,直接讓她的心理承受能力超了負荷,關掉了評論。
而這一次是張月,下一次又會是誰?
在這裡,小白真的很希望大家搞清楚一件事:藝術既然來源於生活,那影視劇裡的藝術形象就不可能都是高尚、美麗的。因為生活裡就是有陰暗和卑劣的角落。
好的內容,需要形形色色、各式各樣的角色去填充,也需要觀眾有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
如果不是這樣,總有一天,所有演員,都會為了「人設」兩個字,怕挨罵、怕掉粉、怕網暴,而去拒絕出演反面人物。
那這樣的話,劇也不用看了。
演員是演員,角色是角色,不要入戲太深,更不要橫生暴力。
——END——
作者:砍柴娛白先生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