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煩死了,一點也不開心,現在壓根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到底什麼時候才能過上想要的日子啊」
以上的抱怨,真的好熟悉,對不對?無論是自己還是身邊的朋友,任何生活狀態,總結起來都是不滿意,不適合,不順心,仿佛中了魔咒一般。
可是,你有真的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過原因嗎?是生活對你不公平,還是就你倒黴別人走運?
以上皆非正解,答案是你自己。你自已才是生活中不可得的唯一原因。
在觀察外部世界的時候,我們常常忘記了一件事:你是你世界最基本的構成,只有你好了,你的生活才會好,反之亦然。所以想要得到嚮往的生活,就要先好好審視下自己。
發現自己
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嗎,或者說坦誠地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的嗎?人不是複雜的構成,臉、身體和大腦讓我們有共性,但也賦予了我們獨一性。
每個人好比是一塊材料,是木頭就不能裁成窗簾,是布料就不能做成椅子,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成為精緻的裝飾和昂貴的家具,關鍵在於是不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領域。
只有找到適合的路,才能發揮優勢,變得有競爭力;只有找到適合的路,才能高低起伏都不會失控,有一個穩定的狀態;只有找到適合的路,才能減少挫敗感,變得自信,一路走地更輕鬆。
堅持自己
要實現某個目標,就要付出代價。
蔡康永曾經說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和事」。
這段話有沒有戳中你,戳中了你不投入、不堅持只能怨恨自己沒底氣,但嘴上卻不承認的心態。
試想,從小到大,無論是小小的愛好,還是嚴肅的學業,真正堅持下來的事情有多少?放棄時只需輕輕地揮一揮手,面對內心渴望的事情時,則有心無力,眼睜睜看機會溜走。
做更好的自己
這個世界是變化的,沒有什麼是從一而終的。生活更像個馬戲團,隨時有驚喜與「驚喜」,有時候依舊走老路就是偏執,不值得提倡。
例如,發誓考上名校要鼓勵,但十幾年如一日地嚮往一個學校,非此不上,屢戰屢敗的堅持就是毫無意義,再例如,移動時代,帶一個手機就能出門的2016年,黃金鑲鑽的非智慧型手機就無法滿足大眾需求,堅持的代價昂貴無回報。
面對變化,我們到底要怎麼做,放棄嗎?當然不是,我們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充實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讓自己變得符合事物的發展。在堅持中「放棄」,在「放棄」後繼續,才會收穫想要的生活。
做到以上這些,你就會成為一個釋放優勢、有著堅定內心且不斷刷新自我的人,不再跟自己較勁,與他人友好相處,形成一個穩定的內核,整個人處在一種非常靠譜的狀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