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科材料花了9.3億收購的西安夢舟,沒過幾年就要轉讓了。
5月5日晚間,*ST夢舟發布公告稱,為回歸銅加工主業,擬將公司擁有的影視文化板塊資產整體掛牌轉讓。在西安夢舟成了*ST夢舟戴帽不久後,*ST夢舟又宣布將徹底退出影視行業。
這家與張健、張若昀父子有著緊密聯繫的公司,剝離影視業務確是迫不得已。
畢竟西安夢舟在2018年和2019年連續虧損十幾個億後,正面臨退市風險。兩廂比較,斷臂求生無疑是最好的止損辦法。
只不過,在幾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2013年,股市大盤整體低迷,傳統行業萎靡不振。而華誼兄弟、樂視網、華策影視等幾家上市影視公司卻走出了不同的行情,公司當年業績同比均出現不同幅度的上漲。其中,華誼兄弟淨利潤更是達到6.67億元,增速高達173%。
炙手可熱的影視行業正好切合那些主業不振的製造業公司的胃口。隨之而來的是,2014年跨界收購影視公司的熱潮。
那一年,熊貓煙花斥資5.5億併購華海時代,湘鄂情發起了對中視精彩的收購,鑫科材料則募資收購了西安夢舟100%股權。
後續跨界湧進的公司還有收購天意影視45%股權的鹿港文化,以10億元收購大唐輝煌傳媒的中南文化,曾經是央視技術服務商、通過數十億併購完成轉型的捷成股份……
沒有想像中影視行業帶動傳統實業的場面,相反,2018年的影視行業震蕩與隨即到來的「寒冬」,成了壓倒某些「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ST夢舟的過往,也見證了實業公司與影視行業跨界聯姻的風雲。
西安夢舟「進化」史
談西安夢舟,當然少不了它的創始人張健。
在做影視之前,張健曾從事地產和製藥行業,也許正是這過往經歷,給了他後來建造文化創意園的遠見,也給了他後來在激流中平安脫身的好運氣。
張健
2001年的電影《絕對情感》是張健投資、導演和編劇的第一部作品,女主角是他時任太太劉蓓,演員尤勇、袁立等人亦是與他有聯繫的友人。
說到張若昀,他最早拍的電視劇是2004年播出的《海的誓言》,他父親張健是編劇,主演是陳曉東、李冰冰和高圓圓。張若昀在劇中飾演男主陳曉東的少年戲份。
張健與親友的密切合作,為他後來的影視項目開發,助力不小。
到了2010年1月,張健便以3000萬註冊了西安夢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同年,他又擔任抗戰題材電視劇《雪豹》總製片人和編劇。
那之後,西安夢舟還出品了諜戰劇《黑狐》《風影》,抗戰劇《蒼狼》《靂劍》,青春劇《戀歌》......
2014年,由張健擔任導演,西安夢舟又出品了「新雪豹」《雪豹之堅強歲月》。文章曾經飾演的靈魂人物周衛國改由張若昀飾演。劇集播出後,反響不錯。
彼時,西安夢舟匯集了一批製作、發行的專業人才,由它出品的影視作品名聲在外。這自然也引起了資本的注意,安徽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想要收購西安夢舟。
根據收購協議,西安夢舟承諾2014至2016年分別實現淨利潤1億元、1.4億元和1.94億元,對應年份實際實現淨利潤1.04億元、1.41億元和1.95億元。
三年均能「踩線」完成收購,張健驅動的西安夢舟的對賭遊戲看上去有驚無險。
在公司獲得實業資本加持之後,2015年6月西安夢舟的法人從張健變成了陳錫龍。那之後,張健選擇了出走。2017年張健辭任西安夢舟影視監事。
曾經夢舟之名始於張健,當他離開後,西安夢舟開始走下坡路。
張健則在別處另自開花。當然,他與夢舟的糾葛不可能因為一紙辭書徹底切斷,只不過後續恩怨要到2018年才會浮出水面。
2019年,張若昀主演的《慶餘年》掀起網劇熱潮。它的拍攝地,貴州都勻夢都影視文化旅遊創意產業園,也成為了近年古裝劇拍攝的新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拍攝基地與張健關係緊密。張若昀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做過夢都影視的法人。
跨界收購避險?沒想到會更危險
鑫科材料需要收購西安夢舟,至少最開始一定是這樣的。
在2000年登陸資本市場時,鑫科主營銅基帶材、線材、電線電纜等銅加工業務。
2013年度受國際銅加工業務影響,鑫科材料的主營銅加工業務表現不佳。
2015年,公司以9.3億元收購西安夢舟100%股權,正式進入了影視傳媒行業,由此次投資產生商譽6.34億元。進而形成「銅加工+影視傳媒」的雙主業格局。
這個收購價是什麼水平?按當時的行情,影視行業併購估值中,明星項目的增值率約為560%。所以,截至2014年3月,西安夢舟經評估的所有者權益為1.98億元,標的股權交易價格確定為 9.30 億元,交易增值率約為369.67%。
所以,當時鑫科材料收購價格被認定合理,若定增順利完成,將顯著增厚鑫科材料業績。鑫科材料與西安夢舟的結盟,只是2014年跨界收購影視公司熱潮中的一個代表。
彼時,鑫科材料證券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文化產業是一個較為理想的業務領域,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小。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收購西安夢舟,有助於公司快速進入影視文化行業, 實現公司由單一業務向雙主業並行,提高公司抗風險的能力。
2017年西安夢舟又以人民幣8.75億元受讓夢幻工廠文化傳媒(天津)有限公司70%股權。2017年8月,上市公司簡稱變更為「夢舟股份」——這兩次收購形成合計14.56億元商譽。
看起來合併之路風生水起,但只要稍經時間檢驗,就會陷入路難行的局面。
夢幻工廠主營動畫電影開發製作與全球發行,然而它先後參與開發製作的《科學小子席德》《搖滾藏獒》等動畫電影,水花都不大。
之後,大手花錢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
2018年11月開始,*ST夢舟就在收縮影視文化板塊,除夢幻工廠外不再繼續開展影視業務。
同年,夢舟股份下屬全資子公司霍爾果斯夢舟影視公司,將其全資子公司嘉興南北湖夢舟影視公司100%股權轉讓給上海大昀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此次股權轉讓前,夢舟股份下屬全資子公司西安夢舟影視文化公司已將其部分影視相關資產,轉讓給了嘉興夢舟。
值得注意的是,受讓方嘉興夢舟和上海大昀兩家公司均有張健擔任總經理或執行董事。
不過,這一次的股權轉讓並不太順暢。
2018年末,上海大昀、嘉興夢舟均逾期未能支付相關轉讓款、分紅款。兩家公司通過出具還款承諾書的方式,承諾了還款時間和分期償還金額。但這也直接導致2019年夢舟股份的巨額虧損。
實業公司入駐,來去匆匆一場夢
當初衝得有多猛,後來撤得就有多快。
2018至2019年,國內影視行業持續深度調整。
那之後,一度壓中熱播電影《我不是藥神》《一齣好戲》而名聲大噪的中南文化,不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而西安夢舟2018年的淨利潤也由盈轉虧,達到-12.63億元,同比減少939.64%。2019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1.32億元,其中西安夢舟淨利潤為-10.74億元。
因連續兩年經營虧損,西安夢舟變為*ST夢舟,成為被進行退市風險警示的股票。
曾經那些強力入場的實業公司,都紛紛戴上了ST的帽子。
5月5日晚間,*ST夢舟發布公告稱,為回歸銅加工主業,公司擬將擁有的影視文化板塊資產整體掛牌轉讓,交易標的為西安夢舟影視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及其下屬所有資產(包括其持有的夢幻工廠70%的股權)。
「此前的無序投入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幸好公司在傳統銅加工產業積累了深厚的底子,扛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公司董秘張龍上個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此番狠心割肉,看來是去意已決。
實業公司收購影視公司一度蔚然成風,他們往往是因為主業不振而奔著「風口」而去,對影視的創作、生產並不了解,只能依賴於原有的製片公司團隊。
然而,這些作坊式團隊在原有的低水位、小體量運作中尚能應對,隨著行業急劇的「通貨膨脹」、審美趣味和遊戲規則的變化,根本無力掌控局面,也就留下了諸多的窟窿。這是本輪影視板塊退市或易主的幕後成因。
【文/文朔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