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年作家網組織的三門峽創作採風行,歷經三天兩夜,12月11日我們與中國知青作家們一起訪了甘棠院拜謁召公,走進地坑院,領略特殊的民居風採,去了天鵝湖,看候鳥天鵝棲息與飛翔的英姿。晚上,這些知青作家們舉行「中國知青作家杯"十佳文學獲獎作品頒獎典禮,我們青年作家網籤約作家創作採風團在汪鑫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老一輩文學家們的這次盛會,向他們學習,吸取文學的營養:作品首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文學創作與學歷沒多大關係;一個文學家是半個哲學家(孟翔勇老師語);文學植根於生活的土壤,又高於生活……聆聽獲獎作家們的發言及孟老師的點評,我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無不是給我們青年作家們上了一堂文學課!
我12日上午,我繼續採風:萬裡黃河第一壩以及虢國博物館……由於時間關係,函谷關不去了。這次採風所觀賞的這些景點,不只是聽導遊詳細的講解,也不只是文物景點商業化的時尚文明特徵,而更是中華民族從古至今思想文化科技政冶文明的縮影,要補上這一歷史課的文學闡述,真不容易,像餘秋雨的歷史散文那般優美,我們還得補白,因為功課做得深,才能文採飛揚。據透露,這次創作採風,自由創作,出一本書,這個消息一出,既驚喜又擔憂,驚喜的是充分展現了老一輩知青作家們對青年作家們的關懷,擔憂的是可否有拿得出手的作品:不能網上一搜,東拼西湊成一篇,更難的是該被挖掘的知識導遊都講得清清楚楚了,而留給我們青年作家們的除了憂國憂民的文學情懷外,還有什麼呢?既然有這個願望,交給以後的篇什去努力完成罷了!
而今天,題目以告別甘棠院為主題,那麼就言歸正傳,回到告別的情境來。尊敬的民營企業家吳啟明先生為我們準備午餐,話聊甘棠文化,話聊召公文化,最後以與吳老先生一天半來對我們的盛情款待集體創作了一首詩,內容如下:
《甘棠醉》(2020.12.13集體創作)
召公一百三十五,(吳啟民)
我今年歲未過半。
相識各位一天半,(汪家弘)
召公文化耀千年。
相聚甘棠一天半,(韓湘生)
情誼深深一萬年。
入住甘棠一天半,(陶紹軍)
召公文化天下傳。
初到古陝一天半,(文瀾珊)
召公甘棠入我心。
恰逢河南甘棠苑,(潘潔)
一草一木召公緣。
來到陝州一天半,(佟掌柜)
召公言行暖心懷。
尋根問道一天半,(薛有生)
群賢畢至星燦爛。
聞道召公一天半,(邢亞軍)
甘棠伴我渡晚年。
拜謁召公一天半,(官眾僕)
文思如潮湧三千。
來到甘棠一天半,(孟翔勇)
欲與啟民玉結緣。
唯盼與君再相見,
召公美酒醉千年。
攜君常拜甘棠苑,(汪家弘)
有緣召公三生半。
千古文章續聖賢,
源遠流長越千年。
有幸相聚甘棠苑,(高祖偉)
數天勝卻過經年。
召公面前覓知音,
縱橫千年今謀面!
甘棠召公傳千載,(管崇光)
中華基調奠國間。
姬鮮背君揮手去,
春秋難有百家閒。
隨即,我們踏上了各自的歸途。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而如何認知感悟並弘揚召公文化,則是留給我們創作採風團的靈魂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