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滿屏血漿的cult片才是電鋸殺人魔的老祖宗

2021-02-15 機核
導語:無意義的驚聲尖叫,平地摔後慢慢在地上爬,哪裡有危險就跑哪裡作死的各種傻逼橋段。一顆腦袋噴出3000加侖血漿,雙管霰彈爆頭,自斷手臂,電鋸戰群魔的牛逼鏡頭。這些或爛俗或經典的元素,全都集中在了一部cult片神壇之作:Evil.Dead.II.Dead.by.Dawn
「倒黴倖存者」的物理攻擊是無敵的

想想《喪屍圍城》和《生存之路》

之前在「年度瞎扯」裡提到過,當初家庭觀影時對於片子的選擇,基本就是炮轟蘇聯恐怖份子的動作片,與槍打外星怪物的科幻片。而家裡只有我一個人的時候,我會趁這機會到對面找點恐怖B級片來看看,不過當時這些片子要麼根本不知道翻的什麼鬼要麼乾脆沒字幕,幸好它們對於劇情的理解也不是那麼困難。


殺人鬼電影裡個人最愛,不論下手多狠眼神始終很平靜真的太帥了

1981年,22歲的山姆.米雷籌集了8萬美刀,拍攝了後來成為眾多恐怖電影競相致敬的經典《The.Evil.Dead》(國譯「鬼玩人」,倒還蠻貼切的,雖然我記得錄像帶上絕對不是這個名字)。這部電影裡出現的大量獨具特色的鏡頭運用,與令人懷疑是否要淹死演員的血漿,以及各種愚蠢卻又莫名帶感的劇情發展都被後世奉為Cult片經典。

整部片子的劇情都發生在一間林中小木屋裡頭,平凡的開局,意外引發的慘劇,封閉式的環境加上「隊員」不斷作死,以及最終的倖存者。這些「王道」式的劇情展開後來被一部接一部的恐怖電影所使用,甚至已經越過了被認為爛俗的階段,已經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劇本風格了。故事圍繞著整個系列的重心,一本被稱為」死亡之書「(Book of the Dead,和克蘇魯裡頭那本是同一家出版社的)的古老咒文書展開,每次都是因為有人意外的念出了書本上的內容開始,以念出這本書下一段咒語為結尾。


這片子原先就叫《死亡之書》,不過製片人擔心人們誤會本片是講述文學的電影而修改了名字

本片的續集到了6年後才上映,雖然冠以了第2集的名稱,但劇情卻是重新演繹。主角仍然是由布魯斯·坎貝爾飾演的艾許(Ash,也有「灰燼」的含義,似乎全系列沒有正式給予過姓氏),前作可以視為同一事件的平行宇宙。

30年後布魯斯再次出演鬼玩人劇集,並在去年大受好評,也算是老來得志吧。

如果說81年的初作還算是比較正經的鬼怪恐怖的話,續作完全就是將黑色幽默發揮到了極致。各種神經病一樣的演出,以系列特色的「惡靈視覺」為代表的誇張視覺效果,接連不斷的高能,讓這個在一間小屋裡發生的故事全程都毫無冷場。而在前半部幾乎是完全被動的主角,在後期居然上演了一段以往動作片裡才有的「爆種」,一手電鋸一手雙管霰彈的扮相也成為了影史上難以複製的經典。


鬼怪全程沒能在主角那裡討到便宜,也是非常難得一見

故事的發展幾乎與前作一樣,最後艾許仍然是失去了一切,而最終的故事發展也讓人大跌眼鏡。可以說從一開始製作者們就已經不打算將這個系列定位在恐怖電影上了,而從艾許為後世奠定的人物形象,以及後續不斷推出的漫畫來看,本片的影響力顯然要大過影片本身的價值。

除了開闢了「你沒見過鬼怎麼知道鬼怪不能用槍打」這種胡逼荒誕的設定外,將簡單粗曠,隨手可得(至少歐美是這樣)的民用工具耍出一股酷炫且富有情調的風格,也令許多人感到格外的帶感(創世神魔照樣被霰彈打飛)。

電影之外,主角艾許的人氣同樣非常高,甚至完全將其演員布魯斯的存在感蓋過去了(默哀)。漫威在獲得了系列的改編權後,長期以來一直都有出版各種漫畫,從用漫畫手法描繪原作劇情,到各種第3集雙結局版本的延續(注1),直到後來沒東西可講後,開始不斷推出各種穿越故事等等都能看出艾許在歐美文化圈中的人氣。

他的人物塑造,應該算是最早期的「倒黴倖存者」之一了。他和後來的裡昂.S.甘迺迪,或者死亡空間裡的艾薩克一樣,都是擁有著平凡人生的普通人,在命運的捉弄下捲入了一場場災難中,最後從磨難中繭變為專門處理這種事件的專家。他們都或多或少的失去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因此在這些人物身上都能看到明顯的反社會與孤僻(李三光顯然被放大了浪漫與華麗感),在日常中他們逐漸無法適應正常人的生活,反而在遭遇危機時才能體現出價值,使得這些人物身上有一種無奈的宿命感。

除外,由於布魯斯早年略顯誇張的臉部特徵,以及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心的臺本,開創了」一邊砍怪一邊吐槽「的先河。後來不論是但丁還是老王,都能在艾許那俏皮話不斷,各種逗逼演出的風格中找到影子。這一點在後來的續作和各類衍生作品中,有著愈演愈烈的形式,不過誰在乎呢?我們就是喜歡看著那些兇神惡煞的怪物,在被主角開打前一陣嘲諷,打完後還不忘吐槽時的無奈。

注1:系列的第3部延續了前作的故事,在女主角(抱歉我昨晚才看現在就忘了她是誰)拼盡最後一口氣念出咒語,打開了傳送門後,艾許也跟著「惡靈」被吸了進去。醒來後他發現自己穿越到了古代的中世紀(也是系列穿越元素的根基),在經歷了一系列冒險後,為了回到現代,亞瑟王的法師梅林決定用睡眠咒語將艾許「存放」到他的時代。

而這裡就被分割為了兩種結局:分別是在早期版本中,艾許睡過頭,在醒來後發現世界已經被惡靈佔據了,這也是我當年看過的結局。而在後來的由於粉絲認為太過黑暗而修改的美版裡,成功回到了現代的艾許開始了他一邊撩漢一邊打鬼的生活。而不論是哪種結局,漫畫版都有對應的後續劇情推出。而目前的電視劇版和遊戲都是延續了美版結局。

注2:在第2集中,艾許的女友被惡靈附身,他不得已將其手刃。後來他的右手同樣遭到了附身,在經過一番與自己的右手搏鬥後,他用電鋸將這隻手鋸斷。斷手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人物的一個標誌:他正是用右手拿起鐵鍬斬下女友的頭顱,而這隻斷手也被裝上了電鋸,預示著艾許正式告別了凡人的身份。

當然有遊戲,但既然是電影改編嘛

一系列不靠譜的改編倒是很貼合電影的惡搞風

除去手機上兩款Q版畫風,不知道究竟做出來幹嘛的手遊外,這個IP從1984年Commodore 64上的冒險遊戲,一直跨到了2000年才在DC上推出了遊戲。真正意義上來說,該IP改編的正式遊戲有3部,都是由THQ發行,分別由不同3家開發組製作的動作冒險遊戲。所有「鬼玩人」主題的遊戲分別如下:

The Evil Dead\1984\Commodore 64

Evil Dead: Hail to the King\2000\DC

Evil Dead: A Fistful of Boomstick\2003\PS2

Evil Dead: Regeneration\2005\PS2

Army of Darkness: Defense\2011\iPad, iPhone

Evil Dead\2011\iPad, iPhone

The Evil Dead\1984\Commodore 64

由第一集改編而來的遊戲,與當時雅達利遊戲的風格一樣,需要相當程度的想像力才能明白怎麼玩。遊戲以仰視角呈現,玩家扮演艾許(以一坨白色像素代表)可以自由在整個小木屋中移動。遊戲的目標是不斷在房屋子巡邏,關閉各種通道以防止惡靈(以一坨綠色像素代表)進入屋內佔據同伴的身體。如果你的同伴被惡靈附身了,就要拿起屋內隨機出現的武器打暈對方並趁機肢解掉。玩家有10000點體力,如果能不斷關閉門窗或是打到惡靈,便能取得分數。遊戲最終的目的是取得一定的高分,讓死亡之書的殘頁出現,玩家在取得一定數量的殘頁並丟入火爐後便可勝利。

Evil Dead: Hail to the King\2000\DC

故事發生在了電影劇情的8年後,艾許被強行拉回了那間小木屋中,他再一次被強迫面對惡靈的侵擾。

本作是我唯一在實體機上玩過的作品,坦白說印象很糟糕,場景中不斷刷出來的怪物,奇差無比的手感,與完全不知所措的流程設計都讓遊戲無法忍受。遊戲採用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生化危機」風格,連移動也是原地轉圈的操作,不過敵人卻要比喪屍靈活得多,艾許的攻擊手段也比李三光薄弱不少。遊戲本身有的想法自然是非常棒:用最適合原著的動作冒險演繹著各種經典場面,而玩家也可以親自操作艾許使用電鋸與霰彈槍教訓魔鬼。

然而除了靠著搬來電影的元素吸引玩家外,本作就如同當年各種粗製濫造的電影IP改編遊戲一樣令人滿意,太滿意了簡直。所有你能想像到的,你能在那些「黑客帝國」「蝙蝠俠」等等垃圾遊戲中找到的問題,在本作同樣一個也不缺。如果生化危機中已經遭人詬病的操作令你難受的話,在體驗了本作後回頭去玩你會覺得簡直是一種享受。

遊戲的點子很棒,表現太糟,雖然沒人會在當年對一款電影改編,尤其是十多年前的老電影改編遊戲有什麼期待,但本作的表現也實在是對不起任何一個影迷與玩家。

Evil Dead: A Fistful of Boomstick\2003\PS2

之前那個是模仿生化危機,現在這個差不多可以算是縮水版的GTA了。

本作和2000年後出現的一些不知道為什麼要做出開發小地圖的歐美遊戲一樣,都是毫無理由的為玩家準備了一個說大不大,說小跑圖又十分麻煩的環境。玩家在被一個個NPC與障礙堵住前進道路的關卡中反覆尋找著出路,期間就是伴隨著各種不斷刷出來的小怪點綴一下。不過除去這關卡設計中的反面教材,本作其它的遊戲性表現倒還中規中矩。艾許的操作比起前作要好太多,雖然還是保留著美式ACT的粗糙,但整體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嚴重的缺陷。

主要的攻擊手段實際上還是槍械,由於本作沒有什麼連招或是必殺技,用電鋸幹掉落單的敵人積累彈藥,在主要戰鬥中利用槍械打遊擊是主要的玩法。另外本作還有魔法系統,而且實用性和對於電影設定的還原上都做得很不錯。尋找散落在地圖中的書本殘頁解鎖後,玩家按下「R1」鍵便可拿出書本,再依照特定的按鍵順序就能使用出魔法。而一旦咒語念錯,艾許還會被書本反嗜擊倒在地,也算是對電影的致敬吧。

整體上來說,本作要比之前在DC上那個好太多,必然的,這遊戲有著無數的缺點與問題。但在實際遊玩後,它在許多表現上又沒有什麼太大的遺憾,至少在不斷趕來送死的殭屍,經典的戰鬥方式與「一鍵式吐槽」這種對原著的用心致敬,都能讓鬼玩人的影迷不會有太多的抱怨。


Evil Dead: Regeneration\2005\PS2

好吧,這次又直接學起鬼泣來了,不過電影的走向也的確很適合這種玩法。

本作的開發商之前做過《紅色派系2》,因此也算是有了一定的經驗和技術實力,而本作的表現也的確算是可圈可點。本作的劇情要更加的有趣,對於各種原著劇情的延伸與致敬都十分到位,而新增加的人物與整體劇情的走向都跟加趨於漫畫的風格。遊戲的教學關卡很用心,直接將第二集中的小屋非常詳細的還原到了遊戲中,讓玩家在經歷了幾段與原作幾乎毫無二致的演出中,慢慢掌握遊戲簡單而有趣的戰鬥系統。

遊戲的劇情是電影第二部的延續,同時也是一種改版:在本作的劇情中艾許沒有被吸入傳送門中,而是成功逃脫了小木屋,只不過由於人們無法相信他的說辭,最後他被認為患有精神病而被關入了瘋人院中。而那本死亡之書則落入了精神病院的管理人手中,她在研究了書本上的咒語後,再一次的引發了惡靈入侵的事件。逃出瘋人院的艾許只能再次披掛上陣阻止惡魔,不過這一次,他身邊多了一個由於院長的實驗而變得不死的倒黴跟班山姆。

和但丁一樣,艾許可以使用無限子彈的槍械與近戰武器組合出各種招式,而在將敵人肢解後會導致它們身上冒出綠光,這時按下「三角鍵」便能觸發處決。遊戲並沒有類似「吸魂」的升級系統,有一些設備可以幫助艾許提高生命力或是得到新能力,但整體來說遊戲沒有什麼太顯著的升級功能。而山姆則是貫穿了整個遊戲的核心輔助,除了會由AI控制幫助玩家戰鬥,你還可以按下相應的十字鍵,將他踢出去吸引敵人(還非常有效),或是利用在特定地點的魔法陣,附身到山姆身上進行一系列的解謎。可以說本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兩個嘴炮一路互相吐槽,一路用各種奇葩沒節操的手段將惡靈軍團耍得團團轉。

雖然說手感與細節上還是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不過這款鬼玩人遊戲總算是找到了方向。整體的遊玩體驗非常好,既沒有什麼bug,也沒有當年美式ACT匪夷所思的難度設計。一路流暢的享受這部作品的獨特風味與格調,並在電影還原的基礎上還能玩到一款不錯的動作冒險遊戲,可惜的是THQ之後再也沒有在次世代主機上開發任何鬼玩人系列遊戲,難免令人感到惋惜。

雖然整體表現不佳,但很顯然從2000年最初那款糟糕透頂的嘗試,再到5年後表現尚可的最後一部作品,THQ對於這個IP的嘗試與努力還是能夠看到的。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在Regeneration中艾許與山姆整個流程中不斷的互相打趣,雖然還是有一定的重複,但在05年的時候能在PS2做出那麼多的腳本對話是很少見的。

現在的環境下,這個系列的IP都不知道落在什麼人手上,而前幾年的手遊也讓人感到十分無奈。不知道在電視劇集的熱播助推下,能否再看到真正用心的鬼玩人系列遊戲。

No more runnin

今天看來這種沒有道理的奇怪故事仍舊迷人

真要說這個早期低成本電影開創的風格有什麼特色的話,其實我也說不出來到底有什麼值得回味,或是為什麼在現在成熟的拍攝技術下要保持這種做派。它既沒有道理,也缺乏深度,還常常讓人覺得蠢到家了。很多情況下,我也是只有更好再次想起或是隨手找到,才會想起來回味一下。有趣的事,雖然它們不論是小時候還是現在來看都很傻,但我卻總是能忽略掉所有的不著調,反而將這些愚蠢當成了一種獨一無二的賣點。

有些感受既然說不出,那就遵循著自己的心意隨他去。就如同艾許每次都能獨臂接住空中旋轉的電鋸一樣:Groovy~

更多內容請關注機核網

點擊【閱讀原文】給原作者點讚!

↓就這兒!戳死我!

相關焦點

  • 找了好久,排名第一的重口味血漿電影,原來是這部!
    找了好久,排名第一的重口味血漿電影,原來是這部!《人皮客棧》Ⅰ、Ⅱ血漿指數●●●●○《致命彎道》因為事故結伴而行的一群人選擇了一個公路上的彎道,不曾想卻誤入畸形殺人魔統治的深山,獵殺與逃亡的血腥對抗!推薦前2部。《紅色之山》指數●●●○○
  • 【峰狂影薦】最炸裂的cult片系列時隔18年重啟,《致命彎道》還香嗎?
    至今仍懷念大學時和室友一起看無腦血漿片時的快樂。那時候,看[德州電鋸殺人狂]、看[隔山有眼]、看[人皮客棧]。當然,還有一個系列,這就是今天要說的[致命彎道]。從2014年第六部結束之後,時隔7年。重啟版終於來了!
  • 《電鋸驚魂8:豎鋸》:我們回來了,繼續進入拼圖殺人魔的陷阱吧
    《電鋸驚魂8:豎鋸》海報《電鋸驚魂》從2004年開始成為經典,你我都無法遺忘那震懾人心的最後一段,原本以為是擺放道具用的死者突然起身,時光不斷插敘回溯,那一個看起來最無力卻舉足輕重的角色竟才是幕後真兇,自此奠定了「拼圖殺人魔
  • 盤點香港八大cult片,《山狗》《地獄無門》上榜,《力王》也在
    首先是動作片中加入懸疑手法,然後是影片中展現的各種殺人手法令人稱奇,比如萬針衣、割喉籤、刺腦針等。而且他們幾位師兄弟的每一個人的武功都是以動物命名,並且相互克制。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張徹用差不多的陣容又拍了一部《殘缺》,也可以算在cult片。
  • 對待這些cult片你得有一些應有的禮貌比如說你需要學會不講禮貌
    -百度百科 對於cult影迷來說,這解釋TM就是放屁。Cult片是什麼?是煎得通紅的熱狗腸,大口啃上去肉汁醬料流一身的漢堡,你走進一家肯德基,買大桶大桶的炸雞,吃的是垃圾食品,滿嘴的油水和白白嫩嫩的雞大腿。大搖大擺的撩帘子踩著門檻進來都不知道脫下兒帽子,您抬頭就跟我說要一份菲力小牛排,還自帶一瓶什麼波爾多產的梅洛讓我去醒上。
  • 《德州電鋸殺人狂》重啟版首款海報釋出 殺人魔猙獰可怖
    《德州電鋸殺人狂》重啟版首款海報釋出 殺人魔猙獰可怖 今天,傳奇影業釋出了《德州電鋸殺人狂
  • 好萊塢十大殺人魔,一個比一個殘忍
    好萊塢恐怖片多半充斥著單方面殺戮、血肉模糊、血漿四溢等視覺上的暴力,帶給觀眾心理壓迫感和視覺衝擊。 在這種恐怖片的模式之下,就誕生出一大批銀幕殺人魔。 今天,嘮嗑就為鐵子們介紹一下,十位恐怖片裡的經典殺人魔。
  • Cult片之殤 | 「殺人導演」鄧衍成去世
    2020年7月1日,「殺人導演」鄧衍成逝世。繼「風雲導演」林嶺東、「禽獸導演」牟敦芾之後,香港影壇再折一員悍將。
  • 香港黑色恐怖片《維多利亞一號》:賭王女兒化身殺人魔
    片中,何演繹了為了買房而不得,從而狂性大發,一夜之間變成殺人魔女的角色。本片的另一看點是濃烈的cult風格。不同的殺人手法的展現,血漿程度不一般,甚至有點重口味。喜歡cult片或b級片的同學可以嘗試。
  • 香港黑色恐怖片《維多利亞一號》:賭王女兒化身殺人魔
    片中,何演繹了為了買房而不得,從而狂性大發,一夜之間變成殺人魔女的角色。本片劇本基於香港高房價的現實,並將人與房價的衝突發揮到極端。房本是人的安身之所,在這房卻變成了一個魔咒,人為其瘋狂和控制。稱其為現實魔幻主義作品並不為過,且還有辛辣諷刺批判意味。本片的另一看點是濃烈的cult風格。不同的殺人手法的展現,血漿程度不一般,甚至有點重口味。
  • 追求毀滅性快感的十部Cult片!
    在此過程中,藤崎好像發現自己擁有某種奇特的能力,而她的命運也變得愈加撲朔迷離……〖高壓電〗蕾絲+精神分裂+電鋸夠刺激了吧?結尾很意外。一場近乎迷幻的貓鼠殺戮遊戲旋即進入高潮……〖不可撤銷〗這部電影可能會看到你想吐!最好提前服用暈車藥!時間真的可以衝淡一切嗎?
  • 電影「十大殺人魔」排名 電鋸驚魂只排第五 膽小勿看
    在這些恐怖電影中,主角不再是拯救人類的美式英雄,而是有著悲慘童年或苦逼人生的小人物,為了報復而回魂或變態的殺人狂魔。 這些殺人大Boss 無論你用什麼方法都幹不掉,而且這類電影都要拍個8集10集,連你的小孩看到都會怕!
  • 這是目前我看過最好的10部香港超經典的cult片
    這段時間迷上了香港cult片, 很多是根據真實案件改編。希望大家喜歡。膽小的慎點。1《地獄無門》典型的美式剝削片設定,老派的動作武打設計,諧趣並詭異,嬉鬧但可怖,一眾怪咖齊齊登場,在很多年之後看來也依舊過癮。
  • 《斷頭氣》廢棄的精神病院潛伏可怕殺人魔!
    點評:這部片屬於旅途殺人狂類恐怖片。該片的前面的套路和其它殺人魔類的套路類似,旅行外出到郊外,偏要走捷徑,然後遇到恐怖事件。不過片子卻並不如它給出的介紹一般是在廢棄精神病院遇到外來的變態殺人魔,相反該片和《死神蘑菇》的反轉劇情套路有著相似。但你以為是精分,實則卻真的有外來的恐怖威脅。從片子的風格來說也是一部血漿類,手法和其它殺人魔類恐怖片一樣也熱衷於變態花樣。
  • 藍乃才為什麼是cult片大師?僅憑一部《力王》就足以證明
    演藝圈有不少導演都是攝影師出身,諸如國師張藝謀、《無間道》導演劉偉強,同時還有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藍乃才,曾是香港影壇一代cult片大師。藍乃才1953年出生於中國香港,最初在邵氏電影做小工,之後到攝影助手,再到攝影師,和楚原、孫仲等許多邵氏導演都合作過,是邵氏電影公司風格最獨特的攝影師。
  • 香港cult片,胸器畢露,血漿炸裂
    而這部2016年的片子做到了。有槍有美女,打打殺殺,在血漿紛飛中看人間真情。傳統港片所具備的元素它都有,更添了昆汀式的荒誕味兒。被老闆拉著坑了不少錢,但迫於腸道的壓力,他還是乖乖消費才獲得了去廁所的資格。但其實,他是一位警察。
  • 盤點香港八大cult電影,徐克上榜兩部,最後一部是樊少皇代表作
    首先是動作片中加入懸疑手法,然後是影片中展現的各種殺人手法令人稱奇,比如萬針衣、割喉籤、刺腦針等。而且他們幾位師兄弟的每一個人的武功都是以動物命名,並且相互克制。值得一提的是,後來張徹用差不多的陣容又拍了一部《殘缺》,也可以算在cult片。
  • 《電鋸驚魂9》變態狂魔再降臨,血漿大作虐心回歸,定會拍滿10部
    《電鋸驚魂》系列電影,也因為片中包含了很多暴力和血腥的因素,上映後多次發生影迷被嚇暈在影院的事件,所以片方也建議心理承受力較差和對肢解等內容敏感者的觀眾不要去觀看。但也恰恰正是這些元素,讓喜歡驚悚和恐怖的影迷,大呼過癮。
  • 【邪典 (Cult)】《殺人不分左右》:對待暴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以暴制暴,變態詭異,血漿四射,驚世駭俗!(資源)
    大叔將盤點影史上邪典Cult片,希望能給廣大粉絲提供一個全方位重新認識這類電影的契機。如果你對邪典Cult片還不太了解,這個片單則像是一把開啟全新世界的鑰匙,開啟一段最「邪」觀影旅程。籍由電影這種人類創造的最美好的魔術,更加近距離地窺探自己深邃的內心。
  • 尺度大過《我唾棄你的墳墓》,這部cult片,到底有什麼魅力
    而是實實在在的讓女性完全掌控一件事情的本質,讓女性完全擔當主角,讓女性擁有和男性一樣的強權,讓女性真正的當家作主,這才是女權的根本。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說的就是一個女主復仇的故事。我們之前看過一部電影,那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影片名叫《我唾棄你的墳墓》,那部電影的本質就是大女主復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