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究竟懂不懂得愛?網友:不懂愛的愛!
圖片來自網絡,內容原創 禁止轉載
任何人都應該有愛,因為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對人或物產生感情,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即便是HP中被鄧布利多稱為不懂愛的人——親手殺了自己的父親,打開密室,殺人如麻,製造一系列恐怖事件的魔王——湯姆裡德爾。至少他還對一個人有很深的感情——自己。那讓我們沿著伏地魔的人生軌跡,來探尋他這個不懂愛的人對自己的愛。
湯姆裡德爾在陰沉壓抑的孤兒院長大,這給他帶來了孤傲,獨立,冷漠。由於出眾的魔法天賦,孤兒院上上下下的眼中裡德爾就是一個異類。科爾夫人甚至可能請了醫生來為裡德爾檢查,生活在一個被人懷疑的環境中,裡德爾警覺,多疑,只相信自己,什麼都願意自己做也就不足為奇了。儘管裡德爾極其反感請醫生檢查,但卻非常渴望自己就是特別的一個,渴望出人頭地,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早就知道我與眾不同」「我早就知道我很特別。我早就知道這裡頭有點什麼。」裡德爾開始用他特殊的才能做點什麼時,就有了孤兒院的一系列惡性事件,這被認為裡德爾邪惡,殘忍天性的體現。而我卻不這麼認為,以兔子事件為例,湯姆和比利前一天吵過一架,小孩子吵架記仇本是很正常的事,關鍵在於科爾夫人等人根本抓不住裡德爾的把柄,無法對其進行教育「比利?斯塔布斯的兔子……是啊,湯姆說不是他幹的,我也認為他不可能辦得到,可說是這麼說,那兔子總不會自己吊在房梁上吧?」事件的結尾不是裡德爾被批評教育,從而認識到這樣的行為是錯的,而是科爾夫人找不到證據,只能懷疑裡德爾怪異。反而使裡德爾更自負,更孤僻。裡德爾也會為自己與眾不同的能力而自得。第一次沒有被懲罰,再遇到類似的事,裡德爾一定會故技重施,久而久之,裡德爾對人越來越冷漠,特殊的才能成了恃強凌弱的工具「誰惹我生氣,我就能讓誰倒黴。我只要願意就能讓他們受傷」。這與其說是伏地魔天性殘酷、詭秘和霸道,倒不如說是教育的缺失。
進入霍格沃茨後,裡德爾除了用過人的天賦博得了幾乎所有人的喜愛,還做了一件對他非常重要的事「裡德爾對他的出身很著迷。當然這可以理解,他在孤兒院長大,自然想知道他是怎麼到那兒的。」然而我覺得裡德爾恐怕不僅僅是要了解怎樣到霍格沃茨的,還包含了對家的渴望,人總想有個家,即使在許多年後,已經是有史以來最邪惡的黑巫師的伏地魔也對霍格沃茨這個家有一份特別的感情,更何況此時連母親全名都不知道的裡德爾,或許正是這種對家,對親人的渴望讓裡德爾可以耐著性子從老湯姆裡德爾找到岡特家族,然而事實正印證了那句話: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巫師母親本可以活下去,卻選擇自己解脫,把裡德爾丟給可怕的孤兒院;麻瓜父親對他毫無感情,拋妻棄子,讓有身孕的梅洛普獨自流落在倫敦,應該最關心自己的父母卻沒有對裡德爾流露一絲關愛,冷漠的裡德爾獨自體味著父母的無情,內心也做著巨大的轉變:既然沒有人會關心我,那就讓所有人都害怕我,Tom Marvolo Riddle?I am Lord Voldemort!我怎麼可以要那個骯髒的麻瓜父親的名字,我要報復他!我要殺了他!於是裡德爾殘忍的報復了生父,拋棄了湯姆裡德爾的名字,也拋棄了對其他人的愛。母親痴情愛讓她送了命,裡德爾看到了愛的軟弱:愛只能削弱人的力量,裡德爾對愛下了片面的定義,所以他害怕,不屑對其他人產生感情,而將感情全部集中在自己身上。
對一個人有很深的感情,就願意為那個人付出,願意做出犧牲。就像小天狼星為了哈利可以吃老鼠過日子,唐克斯為了盧平可以不顧社會,家庭的反對。只對自己有感情伏地魔也可以為了自己得到斯萊特林的掛墜盒與赫奇帕奇的杯子進行一次謀殺。也無法計算為了類似的理由伏地魔殺了多少人。愛一個人,就不希望那個人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正如得知伏地魔把追殺的目的鎖定在莉莉一家時斯內普的癲狂無助,不知道德科拉是生是死時納西莎的緊張焦慮,在聽到擁有征服自己能力的人將出生的預言時,伏地魔如臨大敵,緊張不安,不管預言真實與否,立即對號入座,要在哈利還未長大將這個威脅除掉,結果反而印證了預言。
伏地魔雖然有愛,然而正如鄧布利多所說,他不懂愛,他不了解愛是可以帶來勇氣的,如果不是愛,梅洛普何來勇氣離開家庭,對老湯姆裡德爾施魔法並與其私奔;如果不是愛,斯內普何來勇氣背叛食死徒,為鳳凰社做間諜直至犧牲;如果不是愛,莉莉何來勇氣犧牲自己,用自己的生命換哈利的;甚至於伏地魔自己,如果不是對自己有很深的感情,對其他人毫無感情,他會有勇氣殺那麼多人嗎?人愛其他人的前提是愛自己,如果愛是一個坐標軸,那自愛就是原點,其他愛都是從原點出發向不同方向延伸,伏地魔就可悲的停在原點,沒有前進哪怕一小步,他永遠不可能打敗坐標不為零的其他任何人,沒有哈利波特,還會有其他人打敗他,他也從來沒有試圖感受坐標軸上的廣闊天地,一生只停在原點。
對此你的看法又是怎樣的呢?歡迎大家積極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