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被網友們稱為「小鋼炮」的馮小剛導演曾回應了觀眾們吐槽垃圾電影太多的這一問題,馮小剛導演表示,之所以有這麼多垃圾電影,就是因為有太多垃圾觀眾去捧垃圾電影的場,因此導致了這些垃圾電影的票房就越來越高,並且也越來越多,後來馮小剛導演的這段話也被網友稱為「垃圾觀眾論」。
然而,馮小剛導演的「垃圾觀眾論」因為覆蓋的範圍太廣,曾也一度遭到不少網友們的炮轟,畢竟沒有任何人能在看到電影之前就知道電影的好壞,比較多的情況是看完電影後才知道這是一部爛片,可問題是,看都看了,就算知道是爛片也無可奈何了,不過其實說實話,雖然馮小剛導演的「垃圾觀眾論」確實不太好聽,但的確是話糙理不糙,就比如像《小時代》系列、《筆仙驚魂》系列、《床下有人》系列這些系列爛片,如果說只看了一兩部那倒沒什麼,因為剛開始也不知道好不好看,可如果全部都看那就真的有問題了。
不過除了這些系列爛片外,還真有一種題材電影不用看就知道是爛片,而且就是為了圈錢而拍的爛片,當然,小編說的並不是恐怖片或者愛情片之類的,而是近幾年興起的綜藝大電影,我們都知道,綜藝真人秀節目是一種娛樂性非常強的節目,可以讓人閒來無聊時打發一下時間,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這些綜藝節目竟然一次又一次挑戰著觀眾們的底線,將其製作成綜藝大電影登上了院線。
就比如去年上映的《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最讓人沒想到的是,經過前幾次的教訓後,這種綜藝大電影竟然還能拿下很高的票房,《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就拿下了1.25億票房,不過最奇葩的還是2015年上映額《奔跑吧!兄弟》,短短三天內票房就達到了2.3億,而最終的總票房竟然高達4.4億,不得不說,這種綜藝真人秀節目之所以登上了大熒幕,目的就是為了圈錢,很幸運的是,他們的目的達到了,同時又成功地挑戰了觀眾們的底線。
而這些綜藝真人秀節目之所以敢進入電影院,一切都是因為他們的鼻祖,也就是第一部綜藝大電影《爸爸去哪兒》了的原因,這部2014年上映的《爸爸去哪兒》在當年曾用了極低的成本博得了7億的總票房,具體成本多少並不知道,有網友曾說是300萬,但後來被製片人否認了,不過也沒說多少,當然,既然不說那就表明成本相當低,最多也就是千萬級別的,而且據傳言,《爸爸去哪兒》的拍攝時間才5天,最後取得了7億的總票房,絕對是賺翻了。
也許是因為嘗到了甜頭,製片方很快就又在第二年推出了第二部《爸爸去哪兒2》,這一次雖然沒有第一部的票房那麼高,但也最終拿下了2.2億的總票房,這樣一來兩部總共就拿下了9.2億,不得不說,這種用時短,賺錢快的方式很快就引來了許多綜藝的爭相模仿,然而不管觀眾們怎麼吐槽和不滿,這種綜藝大電影依然還是存在著。
就像有些觀眾說的,我們並不討厭綜藝節目,可放在電視上看看就算了,一旦拍成電影來圈錢就真的讓人呵呵了,廣告一大堆就算了,但沒想到的是,電影版竟然還不如電視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