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之前,2004年1月14日,孫楠推出全新專輯《燃燒》。對於這張專輯,圍繞專輯名稱而展開的故事,遠遠比歌曲本身更為精彩!
這是孫楠加盟華納唱片推出的首張專輯,作為唱片公司針對內地市場的核心武器,專輯以「表現男人對感情的態度」為主題而展開製作,周傳雄、李偲菘與包小松等臺灣著名製作人為孫楠量身打造出多首更具有商業色彩的主流情歌。
面對這次轉型,孫楠也做出很多改進。他在這張專輯當中徹底放棄了個人創作與音樂表達,只是把自己當成只負責演唱的歌手,心甘情願地充當表達創作者想法的工具人。
不難發現,進入新世紀之後,孫楠迫切想尋找突破,不甘心自己只是一位只能唱「大歌」的主旋律歌手。
可惜的是,即便專輯收錄了「化學效應」與「燃燒」等優秀曲目,主打曲「燃燒」更是2004年度中國TOP排行榜「內地年度金曲」等多項大獎,如今我們提到孫楠的經典歌曲,首先想到的卻永遠都是「紅旗飄飄」「不見不散」與「你快回來」。
另外,對於這張《燃燒》專輯,我們還有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從專輯封面來看,孫楠居然這麼瘦過?
更為有趣的是,同年7月17日,郭峰也推出一張名為《燃燒》的專輯。
估計很多朋友都不會相信,專輯最大噱頭居然是鼓吹主打曲「Burning 燃燒」是「進軍2008奧運會主題曲」,一再強調這首歌曲是「中國流行音樂史上第一首精心打造的英文原創歌曲……」
好吧,對於十七年前的這些「粗暴」宣傳,我們理應見怪不怪!
只是相比卓依婷,郭峰《燃燒》專輯的自我貼金,還真沒有多大值得吐槽的價值。
不信請看,這位歌路甜美,作品大多以翻唱為主的女歌手,竟然在孫楠、郭峰《燃燒》專輯問世的一年之後,也在2005年1月7日推出了一張名為「燃燒」的翻唱專輯。
然而瞅瞅專輯收錄的曲目,從「東風破」「浪花一朵朵」再到「記事本」與「流星雨」,這些歌曲找不到絲毫「燃燒」的感覺。
莫非,唱片公司以為只要在專輯封面加上火焰元素,就能把專輯定名為「燃燒」嗎?
這是多麼「王道」的想法,此時再看看香港歌手吳國敬在1988年的《燃燒》專輯,終於煥然大悟。
或許正是因為唱片封面給人一種秋冬寒冷的感覺,所以哪怕專輯取名為「燃燒」,這兩個字也不敢擺正放大,只能自我反省,彆扭的斜著以藍色字體而存在……
什麼叫藝術的延續性與統一性?看看這張專輯,此時無聲勝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