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華人平可夫主編)月刊12月號(提前出版)刊登題為《中俄海權思想的非對稱性》的文章稱,2012年俄羅斯的GDP總額為2.1萬億美元,同期中國的GDP達到8.2萬億美元,是俄羅斯的4倍。這就是發展大海軍的實力差距。
俄海軍尷尬的縮影,因新型相控陣雷達研製進度推遲,22350型驅逐艦上以木板遮羞
兩國軍艦的上升與衰落
文章稱,比較一下參加2013年7月中俄2013年海上軍演的軍艦就可以看出處於上升、衰落中的中俄海軍的具體實情。中國海軍參加軍演的7艘軍艦平均艦齡不超過10年,單艦排水量達4400-7000噸。並且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052C、裝備RIF-M艦對空飛彈的051C、裝備「施基利」-1中程防空飛彈的052B飛彈驅逐艦、兩艘054A飛彈護衛艦形成了主力。反觀俄羅斯,平均艦齡超過30年,與其說是中俄海上軍演,不如說是中蘇海上軍演。
裝備了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052D驅逐艦已經開始海試,因此《漢和》稱中國「至少名義上已經裝備」了這種目前僅有中美兩國裝備的雷達
有源相控陣雷達、冷發射垂直發射系統,這些反映21世紀水面艦艇發展趨勢的裝備不是擺設而已,而是現代海戰中抗飽和攻擊必不可少的技術環節,中國海軍至少名義上已經裝備。而俄羅斯海軍的有源相控陣艦載雷達,直到2013年的聖彼得堡海軍裝備展覽會上都尚未公開露面。坦率而言,在俄羅斯時代建造的大型水面艦隻有2000噸級的22350型巡邏艦,一共3艘,4600噸級的護衛艦計劃建造6-7艘,它們都處於剛剛開工的狀態。
俄今年展示的22500型護衛艦模型,該艦與中國056輕型護衛艦性能相似
俄海軍重回「小艦隊」時代
先說海軍的問題,為何中國海軍取代蘇聯,水面艦艇日趨大型化?而傳統的海權國家俄羅斯卻逐步把水面艦艇小型化?這裡除了預算差距之外,根本的轉變在於海權思想,不得不認為俄羅斯目前的海權思想是過時的。
中國海軍以全新面貌在世人面前亮相
文章稱,在2013年的聖彼得堡海軍裝備展覽會關於海軍裝備建設的研討會上,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副總裁規劃了俄海軍未來發展的若干構想圖,該展覽會甚至未展出一種5000噸級以上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反而展出了大量的500-600噸級的近海巡邏艦,其中22500型最為顯眼,排水量僅僅為500噸,還擁有直升機甲板、垂直發射系統、複合式桅杆等,實現了完全隱形化。聯合造船集團副總裁在會議中強調:今後造船工業需要設計更多的用於反海盜的多用途船舶,滿足俄羅斯應對新的海上威脅的需要。
今年早些時候俄媒曾刊文認為俄應向中國購買051C型驅逐艦的圖紙,認為該艦設計遠比俄同等級艦艇合理,並且各種裝備與俄制同源
反海盜是否應該成為俄羅斯海軍這樣的大國海軍的主要發展戰略方向?反海盜的艦艇是否需要艦對艦飛彈發射器、垂直發射系統和複合式桅杆等現代海軍技術?這值得商榷。本質上,俄羅斯海軍進入了理論上混亂的階段。分析認為,俄海軍建軍戰略正在重新回到20世紀20年代初的「小艦隊」、「小海軍」、「海軍是陸軍的海上擴充」的時代。
中國迫切需要搞「大海軍」
文章稱,中國海軍正進入蘇聯在衛國戰爭之後由海軍司令庫茲涅佐夫倡導的「大海軍」、「大艦隊」時代。俄羅斯暫時放棄建造航母的構想,就是這一「戰略倒退」的具體體現。新的規劃可以看出,俄羅斯基本海軍戰略發展主軸在於確保有效的海上核打擊力量,同時,完成近海防禦的作戰任務。正基於此,未來10年之內,俄羅斯並無建造5000噸以上的驅逐艦、護衛艦的計劃,僅僅保留一艘現役航母。而中國海軍的發展恰恰相反,就在於積極進出大洋,實施遠洋殲滅,因此需要多艘航母、壯大海軍航空兵、提高艦隊抗飽和攻擊的能力。
網友根據模型繪製的俄未來航母設計方案兩面圖,該艦設計上存在尚存一些不合理之處,且超出俄今日的國力水平
文章指出,兩國海軍戰略的根本轉變(相反方向),恰恰體現的是這一時期兩國政治、經濟、軍事戰略的發展異同。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目前的海上戰略首先是必須徹底保護「利益邊疆」所在。中國的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氣大量來自世界各地,因此中國海軍的海上利益邊疆已經擴展到世界各地。這要求中國發展大海軍。而俄羅斯作為能源出口國,相對主動,確保能源海上生命線的要求、需求不如中國直接、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