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擊阿富汗文物走私 白沙瓦再次成國際傳媒焦點

2020-11-21 搜狐網

  「塔利班毀佛」行動把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了阿富汗。近日又傳言阿富汗難民把巴米揚大佛碎片運到了巴基斯坦古城白沙瓦。這個靠近阿富汗的邊城一時間又成了國際傳媒的焦點。國際文物保護組織來到這裡收購阿富汗走私文物,斯裡蘭卡等國揚言要收購大佛殘片,歐美富豪也派人來這裡購買古董裝點門面。一些文物走私販子趁機興風作浪,白沙瓦竟成了「黑暗的文物走私天堂」。

  ■白沙瓦走私市場猖獗

  從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瑪巴德往北行駛40公裡,就到了著名的歷史名城塔克西拉。這裡至今還保留著玄奘當年修行打坐的土臺。塔克西拉如今卻成了製造仿古文物的重鎮。從塔克西拉再往北行駛120公裡就到了白沙瓦。「白沙瓦」在梵語中是「花城」的意思。這裡已經沒有了滿城的鮮花,到處是擁擠的人群。機動車排出的尾氣讓人難以喘息,高音喇叭裡不時傳出讓伊斯蘭教信徒祈禱的吆喝聲。古董店鋪裡擺著各種工藝品、寶石、項鍊、陶器和地毯等。

  記者到市中心還不到5分鐘,就目睹了一起搶劫案。來往行人只是毫無表情地看著搶劫的發生和結束,仿佛這就是當地生活的一部分。當我輾轉來到當地最大的辛瓦利古董市場附近時,就有人走過來搭訕,那個人裝模作樣地在衣服兜內東翻西找,最後摸出一件破報紙裹著的小佛頭。來白沙瓦之前就有行家告訴我,這些人被稱為線人,他們手裡拿的大都是假貨,主要是試探買者是否懂行。如果買者能夠指出這是假貨,並能說出其原因,那麼牽線人就會將其帶入一個偏僻的古董店裡,讓客人看真東西。

  記者在辛瓦利市場上聽到了這樣的議論,如今阿富汗難民瘋了一樣搜集歷史文物,甚至不惜挖墳掘墓和盜挖聖地。一位古董商告訴記者說,蘇聯入侵阿富汗之前,阿富汗是中南亞最大的文物古董集散地,大量文物從巴基斯坦、伊朗和布哈拉等地運送到喀布爾進行交易,如今這個市場被迫遷到了白沙瓦。儘管邊境和海關的檢查十分嚴格,但是走私販總能把文物偷運到這裡,然後再從這裡轉賣到歐洲和美國。

  如今的文物走私已經成了有組織的活動。一些文物走私集團在阿富汗各地設立了自己的代理人。這些代理人主要向文物販子提供文物信息和來源。一旦交易成功,代理人就可以坐拿10%的佣金。一個古董店老闆告訴記者說,幹這一行最講究的就是「相互信任」。如果代理人提供了假信息,就等於砸了自己的飯碗。但是為了獲取金錢,「以假充真」的事情還是經常發生的。文物販子在塔克西拉以幾十到幾萬盧比的價錢購買仿製文物,然後運到阿富汗境內,再經過一番巧妙的設計,就可以以幾十萬盧比的價格出手。由於仿製文物所採用的石頭是真的,就連行家也經常看走眼。為了防止文物販子之間出現欺詐現象。他們還為自己制定了「行規」,如果出售者明確表明看不準自己手裡的古董是真是假,那麼一旦發現是贗品時,他可以不受指責。如果說自己的文物是真的,而售出後經過鑑定發現是假的,那麼售者必須退款沒商量。

  巴基斯坦的一家報紙披露,在巴基斯坦境內就有二十多個文物盜賣組織,其中6個長期駐紮在白沙瓦,另外一些則分布在塔克西拉、拉合爾、伊斯蘭瑪巴德等地。他們與西方的文物走私販子相互勾結,通過網際網路溝通信息。一位文物販子告訴記者說,售價最高的是犍陀羅藝術雕像、青銅佛像和歷史文獻資料。一個文物販子以15萬美元的價格從難民手裡收購了一部刻滿梵文的「木頭書」,他轉手就以3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歐洲文物走私販。他不知道這個歐洲文物走私販將以多高的價錢出手此書。就在記者來到白沙瓦的幾天前,有一尊阿富汗青銅佛像以4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美國商人。文物市場中有一種被稱作「蘇拉瑪尼瑪萊」的細小石頭,這種比無名指還細小的石頭是半透明的,上面有「眼睛」一樣的圖案,幾顆「蘇拉瑪尼瑪萊石頭」穿在一起就成了精美的項鍊。這樣的石頭竟然賣到1000多美元一顆,上面有九隻「眼睛」的可以賣到三四千美元一顆。記者從一個文物販子手裡拿過一顆端詳了半天,覺得這同我國西藏的「天珠」一模一樣,也許就是同一種東西。

  ■阿富汗文物價值連城

  阿富汗佛教文物之所以在文化遺產中佔有重要一頁,首先是因為它們是佛教東傳的歷史見證。已經被塔利班炸毀的巴米揚大佛就是典型例證。當年玄奘從西域來印度取經時,曾經對巴米揚大佛有過描述。他在《大唐西域記》卷一《梵衍那國》裡寫道:「……伽藍數十所,僧徒數千人,宗學小乘說出世部。王城東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光耀,寶飾煥爛。東有伽藍,此國先王之所建也。伽藍東有石釋迦佛立像,高百餘尺,分身別鑄,總合成立。」歷史文獻與雕塑相互印證,成了研究人類文化史的重要方式。可惜的是,巴米揚大佛毀壞在了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而整個國際社會都顯得無能為力。

  阿富汗佛教文物之所以價值連城還在於其精美的雕刻和設計。其重要特徵就是東方思想和東西方雕塑技巧的巧妙融會。公元前326年希臘的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率領大軍進入了喀布爾流域和旁遮普,並在這裡建立了大夏國。公元1世紀大月氏人驅除了希臘勢力,建立了貴霜王國。貴霜王國的中心地帶就是現在的白沙瓦和阿富汗東部,從此這裡開始大建寺塔,雕刻佛像,阿富汗一帶也就成了東西方思想和藝術的交匯點。當時的佛像帶有濃重的希臘風格。這種希臘化的佛像就被稱為犍陀羅佛教藝術。這種藝術形式對我國初期佛教藝術影響巨大,如北魏雲崗石窟就可以看到其影響。

  阿富汗的佛雕藏品之豐富同樣令人驚嘆。曾經在我國駐阿富汗使館工作過的羌品興先生在伊斯蘭瑪巴德告訴記者說,當年喀布爾博物館裡的佛教文物,比亞洲所有佛教國家的館藏品總和還要多,而且佛教雕塑的精妙令人稱奇。記者在拉合爾收藏家賽夫鼎先生那裡就看到了這樣兩件雕塑:一個是口吐蓮花的佛像,佛陀的嘴微張,蓮花從嘴角向兩側延伸。蓮花瓣像絡腮鬍子一樣與頭髮連在一起,構思極其巧妙;另一個是佛頭周圍的裝飾不是蓮花,而是向日葵的花瓣,這大概是佛教雕塑中最奇特的一個了。當記者打算把這兩個佛陀頭像拍攝下來時,賽夫鼎先生搖搖頭說,如果你的照片一發表,說不定會有多少同樣的佛頭出現在黑市上,到時候可就真假難辨了。他又補充說,我永遠讓中國朋友來這裡參觀我的收藏。

  ■難民隊伍魚目混珠

  白沙瓦的當地居民有八十多萬人,至於這個歷史古城究竟容納了多少人,誰也講不清楚。巴基斯坦的官方統計數字表明:進入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難民有二百多萬人。估計有一百多萬人生活在白沙瓦。一位白沙瓦居民抱怨道,「我們在自己的家鄉竟然成了外國人了。」大量難民的湧入,也影響了當地人的生活和就業,現在白沙瓦的計程車行業完全被阿富汗難民所壟斷,但是大部分難民的生活處境極其艱難。

  記者來到白沙瓦附近的加羅茲阿富汗難民營,看到那裡的居住條件極其簡陋,兩三根木棍和幾塊塑料布就是難民們的家了。我乘坐的汽車還沒有停穩時,難民們便急不可耐地把頭伸進了車窗內,急切地向我訴說著什麼,我不懂普什圖語,旁邊的一位難民告訴我說,難民都吃不飽,肚子餓。

  入巴基斯坦的難民中,也有為數不少的「職業難民」,他們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間來回奔忙,背包或衣兜裡裝著幾尊小佛雕或大佛碎片,幹起了走私文物的行當。這些難民並不知道所帶佛像和文物的真正價值,古董商給他們幾千盧比,他們還以為自己佔了多大的便宜。塔利班在「毀佛」之後,下令禁止任何人運輸、佔有或出售宗教雕像;而巴基斯坦邊檢部門認為來自阿富汗的文物系盜竊贓物,一律禁止流入境內。因此一些文物走私販子只得利用這些「職業難民」把一些佛像和其他文物帶到了白沙瓦。

  記者在白沙瓦採訪時還注意到,阿富汗難民中也有「另類」。這些人渾身珠光寶氣,打扮時髦。他們每天出入五星級飯店。當地人忿忿地告訴記者,這些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前阿富汗政府要員的家屬,他們侵吞了大量財富後跑到了白沙瓦。另一小部分則是文物走私大亨。這些人都有保鏢,他們自己也有手槍護身。記者在當地的豪華PC飯店幾次想與他們套近乎,都被對方警惕地拒絕。

  一個古董收藏者告訴記者說,這些文物走私大亨都有固定的客戶,根本用不著結識新主顧。這些人都有背景和靠山。他們的文物走私可以說得到了塔裡班政府某些官員的默許。看來阿富汗的文物走私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相關焦點

  • 一位紮根阿富汗的日本醫生之死|中村|阿富汗戰爭|日本_社會|中村哲...
    據目擊者描述,慘劇發生在楠格哈爾省賈拉拉巴德市一條「飲食店與酒店成排」的寬約20米的道路上,兇手乘兩輛車抵達現場附近的餐館。「12月4日上午8點左右,有兩名用頭巾裹著自動步槍和手槍的男子在附近觀察情況。」目擊者說,當中村哲團隊的兩輛車經過那裡時,一部白色的車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埋伏在一旁的槍手從兩側開槍,首先打死了中村的保鏢。
  • 日本醫生在阿富汗中槍身亡 曾獲「亞洲諾貝爾獎」
    阿富汗官員4日表示,該國東部發生槍擊案造成6人死亡,受害者包括日本著名醫生中村哲。數十年來,中村哲致力於當地的援救工作,曾榮獲素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塞塞獎。
  • 日本醫生中村哲在阿富汗遇襲身亡 安倍表示惋惜
    【解說】當地時間12月4日,發生在阿富汗東部的一次襲擊中,日本非政府組織「白沙瓦會」負責人、著名醫生中村哲遇襲身亡。   【解說】 「白沙瓦會」透露,中村哲當日早上從宿舍出發,在前往約20公裡外灌溉作業現場的途中遇襲,右胸被1發子彈擊中,在賈拉拉巴德的醫院接受了手術。
  • 日本醫生中村哲在阿富汗遇襲身亡,首相安倍表示震驚和惋惜
    著名醫生中村哲遇襲身亡 東方IC 資料圖發生在阿富汗東部的一次襲擊中,一日本援助機構的負責人、著名醫生中村哲遇襲身亡。據日本共同社12月4日報導,日本政府相關人士透露,4日早上,日本非政府組織「白沙瓦會」的負責人,醫生中村哲所乘車輛在阿富汗東部楠格哈爾省的賈拉拉巴德遭持槍男子等襲擊,中村哲已死亡。據楠格哈爾省政府發言人稱,中村哲的保鏢和司機等5人也死亡。
  • 白沙瓦,一個人的戰鬥(一):監獄的故事
    從旅館到監獄只有一公裡的路程,途經白沙瓦博物館。這一公裡路,我來回走了四十趟,象從一個世界到達另外一個世界,走到後來一見到探監室裡密密麻麻層層疊疊的鐵絲網、成群結對髒兮兮的阿富汗婦女兒童都有心理陰影了,還是覺得像是做夢,那麼不真實。
  • 中村哲 構築支持65萬阿富汗農民的27公裡生命之路
    位於阿富汗東部,過去曾是沙漠的土地上建起用水路後,變得被綠色覆蓋 在阿富汗遭槍擊而身亡的「白沙瓦(Peshawar)會」當地負責人·中村哲(73歲),進行著從醫療到灌溉·農業支援的廣範圍活動
  • 20歐買塊石頭被控走私文物 上海遊客被扣土耳其
    上海遊客杜先生沒想到,他購買的一塊小小的石頭,卻成了在土耳其旅遊的「噩夢」——他和妻子、嶽母一行三人被土耳其警方控告走私文物,由於還要等待法院的審判,他們何時能返回上海「遙遙無期」。沒想到,3月22日,他們在準備離開安塔利亞時,在機場被告知這塊石頭是件文物。由於杜先生和其家人無法提供發票,被土耳其警方控告為走私文物,並經歷了拍照、取指紋、體檢等一系列程序。隨後,杜先生一行3人在當地警察局度過了一夜,杜先生的妻子沈女士更是被隔離關押。第二天,杜先生一行被當地法庭宣判重獲自由,但卻被檢控官駁回,沈女士隨後又被關押到外國人拘留所。
  • 73歲日本醫生殞命阿富汗:重建這裡,我對局勢看得太簡單
    在阿富汗東部一次「有預謀」的襲擊中,日本非政府組織「白沙瓦會」73歲的負責人、著名醫生中村哲遇襲身亡。生前,中村一直對自己紮根阿富汗的事業感到自豪。據日經新聞報導,12月4日早上,中村一行人所乘車輛在阿富汗楠格哈爾省的賈拉拉巴德遭一眾槍手襲擊,中村右胸被子彈擊中,送醫後不治身亡。
  • 白沙瓦之戰:突厥加茲尼帝國的北印度史詩大捷
    發生在1001年的白沙瓦之戰,就是他們撬開北印度整體防線的關鍵性事件。  更多阿拉伯徵服者 選擇從中亞南下印度河上遊  第二種路線選擇,就是以位於今日阿富汗的吐火羅斯坦為基地。由於後者正忙於河中、呼羅珊等地的權力瓜分,自然對阿富汗山區的險情愛莫能助,讓沙希亞人榮升為整個北印度的保護者。
  • 再見,南希奶奶,「阿富汗的祖母」.願天堂沒有戰爭
    阿富汗內部發生政權更迭,先是南希的丈夫路易斯被當做異見者關進了監獄,隨後倆人又被驅逐,和百萬流亡難民一起困在和阿富汗毗鄰的巴基斯坦邊境城市白沙瓦。 他們建立了檔案,記錄並保存了一切能夠搜集到的文物、卷宗、典籍,以免受戰火塗炭。 然而生活是無情的,阿富汗在蘇軍撤退後陷入更加慘烈的內戰,而丈夫路易斯也在1989年死於癌症。 這場開始於對文明的共同景仰和拜服、綿延23年的偉大愛情卻沒有因此畫上句號。
  • 日本「白求恩」中村哲殞命:用盡一生照亮阿富汗的每個角落
    1.阿富汗30年因尋找昆蟲而起1946年出生日本福岡縣的中村哲,並非一開始就非常關心人道主義援助和國際貢獻。他從九州大學醫學部畢業後,抱著「或許能夠採集到喜歡的昆蟲」這一想法,徘徊在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山區邊界。第一次抵達阿富汗東部時,中村哲才30歲左右。漸漸的他發現,在採集昆蟲的同時,自己也收到了許多醫療援助的請求。
  • 無畏印蓮花手觀音像、六朝瓷壺,這些都是成都海關查獲的文物
    據悉,此次展覽遴選了其中251件文物向觀眾展示,包括銅佛像、唐卡、書畫、陶瓷器、古錢幣等,這些文物時間跨度長,種類豐富,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王毅表示,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記憶,文物走私是對文化遺產的嚴重損害。長期以來,成都海關嚴厲打擊文物走私取得了豐碩成果,有效遏制了文物流失。
  • 阿富汗:古代世界的東交叉路口
    儘管如此,貝魯特(Beirut)[4]依舊是最重要的國際機場之一,坎大哈(Qandahar)[5]也很有希望位列其中。同時,蘇聯和美國工程師正在為阿富汗修建的新道路,將為阿富汗提供機械化的陸上交通,這將保證阿富汗再次成為國際樞紐,恢復它在使用驢和駱駝的時代的地位。
  • 231件阿富汗珍貴文物展登陸香港
    今年大家不妨相約家人好友到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難得一見、全港首發的阿富汗古文物展,擴闊視野之餘,更可即場化身為考古學家,憑線索查找古代文物的主人。 站,博物館希望一改以往的展覽方向,以考古報告為研究基礎和文化對比為切入點,帶出阿富汗地處東西文化的交匯點,四千年來目睹的各種文化交流和融會。
  • 制止在戰爭中劫掠文物
    據國際刑警組織黎巴嫩國家中央局稱,經黎巴嫩販運敘利亞文物是一場有組織的犯罪活動,在當前的戰爭中呈急劇增長之勢。不過,儘管黎巴嫩自身面臨治理和安全方面的挑戰,但仍摧毀了一個又一個匪幫,僅在2016年就有六個團夥被剿滅。如果其他過境國和文物交易國也同樣認真負責,就可以阻斷更多非法的文物供應鏈。
  • 跨國大案——追索英人文物走私案記事
    走私案破獲  「蘆葦行動 」1995年2月20日,我駐英使館發來電報,通報英警方發現一起國際文物走私案,其中可能涉嫌走私中國文物,警方一旦採取行動,希望中方派專家前往協助。律師提醒,英國至今沒有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物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和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於被盜和非法出口文物公約》。1996年3月1日,國家文物局致函我駐英使館文化處,為避免英警方將文物退還嫌疑人,請立即轉交《中國國家文物局為要求歸還被盜、走私的中國文物致英國內務部的函》,主張中方對文物的所有權。
  • 一本 | 記錄,10年阿富汗、1982貝魯特、兩伊戰爭、飢餓柬埔寨、海灣戰爭…但是還有人們的生活
    中東音樂元素加上沉重的金屬的尖銳和沉重以及童聲合唱混合而成。主創Tuomas在很久以前機緣巧合買到一本《國家地理》,那一期,那雙充滿恐懼而又無畏的眼睛令他著迷,於是決定做這首關於孩子的歌。Sharbat Gula,一個阿富汗女孩。
  • 古董教父盧芹齋 丨 國際文物市場的幕後操盤手
    在他之前的文物市場,法國的貢古爾兄弟主推日本藝術,中國藝術在國際上地位不高;他則讓世界開始了解真正的中國藝術精品,讓出土文物和宮廷收藏品流向世界各地,與其競爭對手日本山中商會等相抗衡。隨著其生意日隆的同時,是大量國內重要的文物走私流散海外,他在國內招致大量批評聲音;且在文物買賣事業的鼎盛時期,卻栽在譚敬的作偽集團手中,大大損失其名譽與信任度。
  • 25年跨國文物追索行動畫上句號 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回國
    部分回歸文物 國家文物局供圖「今年1月以來,國家文物局與外交、海關等部門緊密合作,在中國駐英國使館大力支持下,歷時10個月,成功將流失英國25年的68件走私文物追索回國。」1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在國家文物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 阿富汗珍寶:流浪遠方,只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故宮雁翅樓展廳一別,或許是因為這批文物高昂的保險費用及國內對於阿富汗文化藝術研究的長期滯後,也或許是因為長達十餘年的國際巡展,早已踏遍了全球範圍內有能力接受它的土地,這231件(套)阿富汗珍寶開始在這場國際接力式的巡展中,焦急地尋找與等待著下一站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