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吳磊、秦昊和張萌等人主演的季播劇《沙海》正在播出,雖然有著較為沉重的故事內核,但由於原著本身的吸引力和精良製作,該劇熱度居高不下,堪稱目前暑期檔頭牌之一。
8月2日,由南派泛娛、奇樹有魚等公司出品,奇樹有魚獨家宣發,季播劇《沙海》的番外系列電影在京舉辦發布會,其系列第一部《沙海番外之蚌人》已於今日上線騰訊視頻。
《沙海》番外系列以吳山居為地標,講述圍繞吳邪八個夥計身邊發生的神秘事件。為何要影視化《沙海》番外篇,並定檔在網劇播出期間?「南派IP」的進軍又會對網大行業造成什麼影響?
對此,骨朵專訪了《沙海》原著作者、南派泛娛董事長、知名作家南派三叔和奇樹有魚影視事業部總經理李思文,試圖從中探索一二。
一場難以預判結果的實驗
南派三叔的影視化版圖已經覆蓋電影、電視劇、話劇、遊戲等領域,《盜墓筆記》《老九門》《藏海花》相繼被搬上熒幕或舞臺。此次觸及網絡電影,他表示,完善布局的考量是其次,給更多新人有展示的空間,是他進行這次嘗試的主要驅動力。
「這更像是一場實驗。」
且不談網絡電影不斷精品化的現狀,南派三叔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認為網絡電影具備輕量級投資的優勢,讓更多導演、編劇和演員的新人群體有自已發揮的舞臺空間,「如果放棄一些傳統電影的敘事技巧,把劇情放大,會不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對比季播劇《沙海》,他想做「相對輕鬆的事」。
南派泛娛董事長、知名作家南派三叔
《沙海》番外系列電影暫定製作十部,系列中每一部的故事都是獨立的,用非常類型化的敘述方式,比如器官變異、神秘愛情、密室逃脫等設定,或達到感官衝擊或暗藏人文關懷,均是輕量級作品。相比之下,《沙海》的輕鬆氛圍是刻意營造出來的,「它很重,三個小朋友分開時,他們命運立刻會發生變化,和當年的歡樂形成強烈對比。」
「當觀眾在《沙海》世界中感到壓抑,《沙海》番外系列裡吳山居中發生的故事就可以作為調劑。」後者既是對前者在故事、人物上的補充,也詳細描繪了整個《盜墓筆記》體系裡一個很重要、但一直被忽略的地方:吳山居,是故事開始的地方,也是人們的「家」。南派三叔表示,「兩個在並行時空中交互發生的故事,能給觀眾帶來更多重的觀看體驗。」
他把這次番外篇當做《沙海》的補充和新嘗試,也試圖深入思考網大和網劇之間聯動的可能性,「跟作家更新時寫番外是一個道理,我想試試影視劇這樣操作是不是也可行。」
實驗做得很徹底。如果沒有看過《沙海》,就很難看懂《沙海》番外系列電影的前幾部,「它們做為劇情輔助是舒服的,但只限老朋友看,他們知道我想表達什麼。如果是新朋友看,得先看《沙海》,不然很難看懂。」
入行不過幾年,自稱是影視圈新人的南派三叔,對待行業持向好謹慎的態度。在決定做網絡電影之初,他就考慮到了諸多的不確定性,甚至無法斷定《沙海》番外系列前幾部的成績能否符合預期。
怎麼才能找到最恰當的表達模式?他和奇樹有魚正是在謹慎地探索著市場,「我們通過《沙海》番外系列故事逐漸累加經驗,但無論如何要等實驗完成才有結論。番外系列到後期,肯定會有獨立的作品產生。」
IP沒有原罪
南派三叔選擇奇樹有魚作為合作夥伴,因為對方「願意和我一起賭,冒險」。奇樹有魚作為網絡電影行業中的頭部企業,具備成熟的經驗體系,同時對用戶需求十分了解,「這個標準我得搞清楚,只靠一腔熱情就撲進去等於沒入門,得找行業內非常熟悉的人一起做這件事。」
當初,奇樹有魚跟南派三叔合作敲定得很快,「不到一個月」。李思文表示,這次合作的深層次需求,是網絡電影在聲量和品牌等方面需要被推動,而要使這個行業往前走,最好是能找到一些最頭部的IP進行合作。
奇樹有魚影視事業部總經理李思文
李思文覺得南派三叔的作品不僅僅是頭部中的頭部,更可以用「奇觀」來形容。書中的故事充滿想像力,現實中,聽說是三叔的IP改編,很多人都願意主動加入,「許多做影視、電影比較知名的人,以前可能不會考慮做網絡電影,或者選擇觀望。現在,他們會願意參與頭部項目。」
重要的是,這最終可能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好的內容吸引流量產生票房,同時吸引原著IP粉絲進入市場,給市場增加新的用戶人群。
去年,奇樹有魚發布「IP+1」戰略計劃,公布了包括《四大名捕》系列、《法醫秦明》、《軒轅劍6》在內的20餘部超級網大IP片單,IP價值則從題材類型、內容本身、粉絲基礎、未來市場預期等多個角度進行考量。從那時起甚至更早,奇樹有魚就看準了,網絡電影的IP化戰略能夠長遠地推動行業發展,通過提升內容製作水準,建立系列品牌,使得行業規範不斷形成。
奇樹有魚CEO董冠傑
「一個IP項目的開發效果可能不明顯,我們跟三叔做IP項目系列化的開發,它的影響力就比較大了。第一是系列化故事比較成體系,第二由IP持有者進行內容創作的監督加持,作品效果比較明顯。」
但是,《盜墓筆記》版圖系列作品作為炙手可熱的IP,其擁有者南派三叔和製作方奇樹有魚並不認為,擁有了大IP就等於成功,能很輕鬆地為網絡電影行業帶來所謂「巨變」。
放低預期,觀察結果,南派三叔和奇樹有魚持相同的態度。他們都認同IP本身的價值,但市場對製作的要求也更高了,「尤其是越頭部的作品,觀眾的要求越高。」
隨著網絡電影行業的不斷沉澱,不少從業者已經回歸到內容製作本身,李思文表示,「製片人思維即用戶思維,奇樹有魚的未來將全部集中在用戶身上,也是行業發展的必要階段。」
「用戶思維」出身
《沙海》番外系列主題電影的發布會主打浸入式體驗,先是搭建了一座「吳山居」,門口設有「蚌人美甲」和「畫媒口紅」攤位,開場時吳邪撥來神秘電話,嘉賓們隨後以「吳山居」夥計身份出席,最後眾主創灑落金沙,石板上逐漸顯現出「《沙海》番外系列主題電影」Logo字樣。
作為獨家宣發方,奇樹有魚對用戶心理的了解,從發布會的設計中便能窺見一二。
李思文表示,自己很喜歡《沙海》番外系列第一部《蚌人》,但可能許多女孩會更喜歡《畫媒》,因此找準一個點很重要,「網生代的內容都有這個特徵,需要用一些『點』,引發用戶的前期代入感。」
雖然網絡電影已經跨越了蠻荒的6分鐘時期,但是這6分鐘和以前一樣重要,只是它更像一個前鋒,後續的內容都必須保持節奏恰當內容好看。
IP在網生內容裡的價值流變也是同樣的道理,如何把握其中的關鍵點,使它在符合市場需求的前提下發揮更多潛力,而不是簡單照搬故事拍完即可,「這樣做項目一定是失敗的。」
奇樹有魚在去年「IP+1」發布會上提出的項目中,有差不多20部上線後全部盈利,李思文預估,今年下半年陸續上線的項目包括《沙海》番外系列,「有些應該會表現非常好」。
奇樹有魚以宣發起家,理念從一開始就定位在「關注用戶需求」上。如今,無論是以用戶思維做內容,還是幫助其他公司打造產品,李思文表示,「奇樹有魚有一套工作運營系統及標準,靠網際網路的方式和產品化思路來實現。哪怕只有一個IP、劇本,甚至一個點子,我們都有各種思路可以打造。」
在探索過程中,李思文坦言奇樹有魚曾經踩了很多坑、交了不少學費,包括IP購入時的價值判斷,如何避免買入價格虛高;故事改編上的難點,怎麼去開發適合網絡電影的產品形態,使好內容轉換自然,用戶快速浸入;製作和宣發上如何切合用戶審美,避免「水土不服」和「過於懸浮」。
他認為,在選擇IP時一定要清楚項目的需求,這對日後一個項目的推進至關重要。
網絡電影的候場時刻
隨著網際網路用戶年齡不斷下沉,95後和00後較強的付費意願逐漸凸顯。而網絡電影的生長,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付費習慣的養成。
「電影優勢在於節奏快,故事簡短卻不失深刻內涵,這也是為什麼在付費內容領域,電影付費的總體比例要高於影視劇和綜藝。這一兩年,許多備受用戶歡迎的網劇,不少也是以快節奏、強劇情為顯著特徵。」
從目前看,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的題材類型已經十分相似,以動作冒險、家庭喜劇、奇幻、愛情為主要類別。
但網絡電影在面臨機遇的同時,還面臨著在短時間內難以追趕院線電影工業水平、故事內容不夠抓人等問題。這也是為什麼網劇和網綜能陸續爆圈,因為它們和傳統臺播的差距在不斷縮小,甚至能夠反超部分作品,而網絡電影在世界範圍內高度成熟化的院線電影面前,像個初生的孩子一樣稚嫩。
網生內容三梯隊裡,網絡電影跌跌撞撞地往前走著。奇樹有魚選擇用IP計劃,帶動網絡電影加速「出圈」,同時讓行業形成良性循環。當然,要在保證內容製作的前提下進行,並且這一切都是理想狀態,在實踐中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李思文表示,《沙海》番外系列中有冒險的成分在,但是希望最好的結果是,能以這三部的結論為將來鋪就更好的開發基礎。
無論是做該系列續集,還是開發新項目,「不是說非要作品大火、有很好的票房表現,我們只希望能做到全部做到能做的,充分汲取粉絲的意見,然後把未來的作品做得更好。」
的確,除了用腳走出路的方向,好像並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奇樹有魚打造的「IP+1」將持續進行。據了解,今年下半年還有一場發布會,以去年發布會上的重點項目會主線,包括下半年會公布『奇光計劃』中沒有具體表明的項目,也是比較優質的IP作品與團隊,「還有重要的內容要發布,先賣一個關子。」
結愛 │ 白一驄 │ 陳凱歌
徐靜蕾 │張朝陽 │ 雷佳音
街舞系列 │ 遠大前程 │ 女子圖鑑
NINE PERCENT啟示錄 │ 新《流星花園》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