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由河海大學、臺灣銘傳大學主辦,河海大學法學院承辦的河海法學大講壇暨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學術論壇在江寧校區舉行,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來自河海大學、臺灣銘傳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庭等單位三十餘名學者和實務人員參加本次論壇。河海大學黨委常委、總會計師張兵教授、臺灣銘傳大學副校長王金龍教授、臺灣銘傳大學金融科技學院院長李進生教授及河海大學港澳臺辦公室任海瑩主任出席論壇並致辭。
張兵教授在致辭中回顧了河海大學與臺灣銘傳大學兩校合作交流的淵源,指出在十九大報告「倡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的指引下,我國已初步形成智慧財產權立法、行政、司法全方位的保護機制,同時肯定了河海大學近年來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取得的成就。他希望通過此次論壇的深入討論,為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改革提供智慧貢獻,推進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國際接軌。
王金龍教授在致辭中強調本次論壇召開的背景以及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必要性,並期望通過此次論壇的召開,兩校能在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學術成果上取得共同進步。
李進生教授和任海瑩主任先後圍繞數位化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影響及兩校的學術交流合作成果進行致辭。
學術論壇報告會主要圍繞智慧財產權的「嚴、大、快、同」保護、商業秘密的司法保護、智慧財產權管理機制、商標侵權損害賠償額的計算、「智能剪輯」短視頻的可版權性、專利異議制度的再思考的論題展開,共同探討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前沿問題,提出新興技術對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提出的新議題。
本次講座旨在通過河海大學法學院與臺灣銘傳大學聯合舉行學術論壇的形式共同探討智慧財產權的司法保護問題,促進海峽兩岸智慧財產權司法審判的研究和交流,為「創新型國家」和「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