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個電話、填一份申請,去學校的車票、當下的生活費學雜費統統有了著落。」提起來西安上大學的事,來自寧夏的西北工業大學2020級新生小孫感慨萬分,他怎麼也沒想到,是隨大學錄取通知書一併寄到的一張粉紅色信紙幫他圓了大學夢。小孫家靠種地為生,父親因病不能幹重活,妹妹還在上初中,二三十萬的外債壓得全家喘不過氣來。考上大學後,全家為他幾千塊錢的學費愁眉不展。正是信紙上「愛心直通車」活動介紹和學校對未入校門的新生的關愛讓他順利邁進了大學校門。
「愛心直通車」是西北工業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聯合各學院分會、地方分會在生源地共同發起的一項愛心活動,旨在讓考上西北工業大學的新生,特別是貧困學生「未入工大門,先感工大情」,資贈育人,激發內生動力,讓愛心直通人心。活動內容包括每年開學前組織新生在當地參加新老校友聯誼,參觀當地「三航」企業,贈送火車票,組織集體赴校等,學校還會給特困新生每人3000—5000元不等的助學金。實現了愛心直通車、綠色通道、獎助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等一系列助學舉措無縫連接,保障貧困生後顧無憂上大學。從捐資助學到全國範圍推進,「愛心直通車」活動至今已連續開展了17年,受益學生近1900人,資助困難學生761人。
受疫情影響,今年「愛心直通車」活動沒有像往年一樣組織新生參觀、聯誼、集中赴校,但「愛心直通車」卻並未因疫情而停運,每個新生依然隨通知書一起收到了那封粉紅色的信,在第一時間得到資助,把新生們順利按時送進大學校門。
「40年前我也是靠甲等助學金上學的,人就是要在克服困難中成長。」今年的「愛心直通車」座談會上,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何國強在與受助貧困生交流時說,大學是自由成長的高地,不要因為眼前的經濟困難束縛自己,更不要因為目前受資助有思想負擔,重要的是找到自己人生的發展目標,塑造自己的品格、能力和精神。
作為家裡唯一身心健全的人,自動化專業的河南籍新生小趙表示,學校的幫助讓自己有信心在大學裡紮根、成長,努力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進而改變家庭的面貌。
以心靈點燃心靈,以品格傳遞品格,以行動帶動行動。「愛心直通車」活動中,不少貧困生從搭乘者變成了其中的一份子。
「三年志願者服務經歷,讓我深切感受到這是一所有溫度有情懷的高校,是我們第二個家。」2017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陳治江通過「愛心直通車」從重慶抵達學校,入學當年就成為直通車愛心社的一員,他說,「『愛心直通車』活動既幫助了貧困新生又給我們提供了和優秀校友交流的機會,讓我對未來的人生規劃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希望這份愛能傳承下去。」(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馮麗 通訊員 張亞男)
作者:馮麗 張亞男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