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李榮浩的歌《李白》,他用帶點皮皮的,低沉略沙啞的嗓音,唱出了對李白的崇拜,但特想真誠對他說,如果能重來,哥你千萬不要學李白。李白太牛掰,你根本學不來。
——聽李榮浩的歌曲《李白》有感
李榮浩在歌裡唱:「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幾百年前做的好壞,沒那麼多人猜,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至少我還能寫寫詩來澎湃,逗逗女孩,要是能重來,我要選李白,創作也能到那麼高端。」
引子:那年,一個英俊的年輕人,帶著少年意氣,不染世間塵,如一株秀竹疏灑飄逸。他既有著高冷傲骨,又灑脫不羈,狂放中,風華正茂,一身錘鍊過的傲骨。
他一身白衣,絕世風流,和許多詩人傾蓋如故,孟浩然、王昌齡、高適、汪倫、元丹丘、孔巢父,他們都是他的好友。
他用眼神交匯彼此之間的欣賞,只是安靜站著,就讓人想起滿天的星河。他還有一身好劍法,帶著一腔孤勇,狂歌縱酒,來到長安,不想做詩人,只想做一個補天的經綸手。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似乎聽到他的高吟!仿佛看見他超凡脫俗、蔑視權貴的風骨,他大笑道:「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仿佛看見玉環,雍容華貴的美。
那美,驚走了飛鳥,沉醉了池魚,羞煞了牡丹,催折了水仙。這種美到脆弱的境界,像水晶般易碎。
穿過意氣風發的少年的目光,似看到安祿山扭著三百斤重的身軀,為貴妃跳胡旋舞。
好似看到極樂之宴上,白鶴撩翅!
人們頭戴高冠,穿著靚麗,衣袂飄飛,在寬廣的高閣大廳中推杯飲酒。
會當須飲三百杯。
極樂之宴,仙樂飄飄,美不勝收。
狂放不羈,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身後,大唐就像朗月下,一棵蔭庇百丈的高大菩提。它不但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福祉,也傳遞給後世百代,文人回味無窮的根與源。
「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唐朝劉禹錫的這首《百花行》,寫盡盛唐時,賞花盛況。
那時,手工已經發展到了極高的水平,紡織業品種繁多。尤其是絲織,蜀錦色彩豔麗,紋飾精美,冠絕一時。
越窯出產的青瓷如冰似雪,邢窯出產的白瓷類雪如銀。
大唐的水路交通發達,商業貿易往來頻繁,長安規模宏大,布局嚴整。街道寬敞,商業繁榮,一派盛唐景象。
長安城裡分為東西市,城內建有100多個坊,坊就是現在的居民區。居住人口達到百萬。
到處都是國外來求學的使者、藝人、學子、僧侶,國內外的工匠和商人云集長安。《長安十二時辰》這部連續劇裡,對之就有很好的具現。
大唐盛景,讓人流連忘返。一個時代的風尚,影響了千秋萬世。
連吐蕃的松贊幹布統一青藏高原之後,都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來求婚。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遠行入藏。去時帶去了大量的蔬菜種子,茶葉,絲綢以及佛經,醫藥,還有立法、科學技術方面的書籍。
大唐的畫師閻立本當時還畫了一幅畫,叫《步輦圖》,畫裡描繪了太宗接見松贊幹布派來的使者的盛景。
時間久遠,畫的背景已經變成了暗沉的黃。畫中使者身後跟著兩個隨從,非常恭敬的把手插在胸前。太宗很隨意的坐在踏上。身後宮女為他打著儀仗。
此事,在敦煌壁畫亦有盛景。
弘舸巨艦,千舳萬艘,交貿往還,昧旦永日。——《舊唐書.崔融傳》
喜歡大唐?因為氣象萬千,名家輩出。盛唐,是後世所有青春裡永恆的瑰麗夢境;盛唐,是一首雄勁奔放,擁有無羈詞界的峻麗長歌。
叫李白的英俊少年郎,他和大唐當世的多少詩人靈魂相吸引,美玉互補。那個渾身都是璞玉的大孩子啊,那個初心不改的少年郎,如同天籟般帶給後人數不盡的驚豔唐詩。
李白,詩詞文章千古,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謫仙。最愛他的詩: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最愛聽他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李白,他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曾經窮困潦倒於長安,他曾經在白兆山下開田耕種,讀書為樂。
豪放嗜酒,一身傲骨的他,也一生蹉跎,一生沒有被重用過。永王兵敗,李白跟著被流放夜郎。流放夜郎遇赦後,醉溺江中。
可惜啊,瀟灑少年郎,他不懂什麼叫欲擒故縱,有的只是更多的肝膽相照,最終磋磨了歲月,落寞離場。
他的胸襟成全了唐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終於明白,為什麼心悅大唐,為什麼那般愛唐詩!
唐詩啊!讓我風中凌亂的唐詩,如松間明月的唐詩,因為滿天星辰裡,初識了一位叫李白的無羈世無雙的少年郎。
然而,然而……
曾經看過一個段子,有人問李白是誰?對方回答,李白是一個高難度操作的刺客。
看完這個段子,驚!李白都混成「刺客」了。
後世的某些「有識之士」夠厲害。
李榮浩在歌裡唱道:「如果能重來,我要選李白。」但是喜歡歸喜歡,如果能重來,哥你千萬不要學李白。
李白過得太坎坷太難,雖然驚豔了他人,卻一生蹉跎,真是一個難。捨不得你,雖然同是一個姓,但是榮浩哥哥千萬悠著點兒,只希望你能夠普普通通平平安安過日子,千萬,不要學李白!
關注,與君開懷大笑,一起傷悲,一起分享有趣的人生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