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塢:碼字十年,遇到了網絡文學好時機

2021-02-19 爆侃網文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書封

  2010年,網絡作家辛夷塢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被經紀人推薦給了編劇李檣,後者又將這本小說推薦給了趙薇。當時的趙薇正為自己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的畢業作品發愁,很快這部小說就被李檣改編成了劇本,經過兩年多的準備,2012年電影開拍,一年後上映第一天,全國票房4650萬元,創下2D華語片有史以來的最快賣座紀錄,最後的總票房達7.2億元。在電影上映期間,原本銷量已過150萬冊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又賣了大概三四十萬冊。

  電視臺的人找到作者辛夷塢的家鄉小鎮,但因為她母親不接受採訪,就在她家門口拍了一通,就這也能交差。一部《致青春》讓後來無數的同類型電影有了「致青春」的共同屬性,這是早期青春讀物《花季雨季》等因時機局限無法企及的熱度,也是網絡文學進入主流市場掀起的第一個高潮。

  但如果說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帶火了辛夷塢,那還真未必,她說:我有很多作品的影視版權都是在《致青春》開拍前就售出了。

  辛夷塢前後出過十餘本小說,改編版權已經賣得差不多了,《山月不知心底事》的影視改編權已出售;《應許之日》的劇本基本已經完成;《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電視劇於去年開機;《原來你還在這裡》由劉亦菲、吳亦凡主演,電影將於明年上映;而《蝕心者》的劇本也已經開始籌備,價錢達到了7位數,是《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影視改編權價錢的兩倍還多。與其說辛夷塢背後的光芒來自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不如說是來自幾千萬網絡讀者的能量,她寫作以來的10年時間是網絡作家的崛起的一個慢鏡頭。

辛夷塢

  辛夷塢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從2005年開始寫作,那時候過著很簡單的生活,朝九晚五,供職一家國企,主要做些案頭工作,就是那種可以看到將來二三十年生活狀況的那種。」辛夷塢對澎湃新聞說起自己進入公眾視線的過程,她稱最開始還是想幹一番大事業的,但是工作幾年後,發現沒有人期待她把工作做好,於是便有了倦怠感。看著辦公室的大姐們、阿姨們每天就是看報紙,端著茶串門子,那種可以想像的人生在她看來是很可怕的,這時候辛夷塢憑著一股強烈的訴說願望開始動筆,在晉江上寫小說《原來你還在這裡》,一周寫五天,就是自娛自樂,因此她非常低調,鮮有同事知道她在忙什麼。

  雖然熱情高漲但辛苦地寫了一年多以後,命運的轉機發生在辛夷塢與丈夫的一次旅遊過程中,「在西湖邊的時候,想到第二天要回去上班,忽然有種很牴觸的情緒。我跟他說:『怎麼辦,我一點都不想回去工作』。他就很自然地接了句:『那你就不要做了』。其實他也不是隨隨便便說出這樣的話,他了解我,我那段時間的狀態他看在眼裡,對於當時的工作有厭倦牴觸的心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只不過我沒有說出來,他是替我把話挑明了而已。」那年,辛夷塢27歲。

  「27歲,這是一個還能改變自己的年紀,所以很想去試一試。想過會後悔,但是總好過一成不變。」她甚至一直沒有告訴父母,因為怕他們擔心。直到兩年後,辛夷塢的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從國企職員變成了暢銷女作家。

  「大多數寫言情小說的人收入都不算太高,那時我也沒有想過一定要以此為生。但是我和我丈夫都認為,當一份從事了好幾年的工作已經不能讓我學到任何東西,也產生不了一絲成就感和動力,只剩下應付和敷衍的話,再繼續下去也沒有什麼意義,在不是必須靠那份工作維生的情況下,為什麼不能有別的選擇?事實上,我很慶幸他當時替我做了這樣的決定。」

  2006年的網文世界,還不是以碼字速度論英雄的年代,辛夷塢保持著每天幾千字的更新速度。「我在創作一部作品之前,一定會把故事框架搭建好,才會開始動筆。所以,很長的時間我都是用來構思、記錄。現在我基本一年創作一本,我會用將近十個月來構思,兩個月時間來寫作。」這種速度不算慢也算不得快,但貴在「逢時」,穩定地推陳出新,並碰到了一個網絡文學受眾激增的年代。隨著《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山月不知心底事》、《許我向你看》等一部部小說的推出,辛夷塢猶如站在風口上的雀鳥揚翅搖身成為非常知名的網絡女作家,隨著她越來越高的知名度,一個叫做「暖傷」的詞也成為流行用語。

  暖傷一般被理解為一些悲傷仍不失治癒氣質的故事,在辛夷塢的眼裡「暖傷」這個詞反而是外界添加的標籤,「我理解的『暖傷』簡而言之就是在感傷之餘仍讓人看到類似於希望的東西存在。悲傷可以使一個故事更婉轉悠長、更令人記憶深刻,但是我始終認為好的情感類作品不應該是徹底令人感到冰冷絕望的,而是在觸動人心的同時給心靈以撫慰。」

  說到撫慰心靈,辛夷塢認為這是文字的最大功效,是作者本身對世界的感知,辛夷塢稱這些年來只寫自己感興趣的、喜歡的題材和故事,以此為唯一堅持的方向。然而靈感就如流星划過可遇不可求,辛夷塢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個專門的小筆記本,用來記錄構思時想到的各種內容。

  從這些行為裡我們或許可以捕捉到辛夷塢作為一個創作者的焦慮,她甚至曾對正採訪她的記者有現實的選題表示羨慕:這行飯很難吃。我寫東西完全是虛構自己的世界,如果還有題材還有精力去寫的話,我就寫,沒有了的話,就不寫了……在中國,作家的地位不是很高。你看看,中國的年輕作家裡,有幾個像美國的那些暢銷書作家那樣生活的?她甚至表示包括她自己在內,都是有運氣在裡面。如果現在讓她以另外一個筆名重新再寫,也不一定有出來的可能性。「我曾經完全沒有壓力,但現在有壓力。我覺得,比我寫得好的大有人在,為什麼我能出來呢,真的是卡在了那個時機上。」

  辛夷塢的自我感覺的確是那一代網絡作家的自白,那不是中國的第一代網絡作家,但他們可能是最幸運的一代。他們幾乎都起於2006、2007年間,興於2010年左右,出過幾本實體書,在2013、2014、2015年順利地滑入IP改編的軌道。這十年是屬於網絡的十年,也是辛夷塢個人成長的十年,「2015年我完成了我第十部作品《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面,10是一個很圓滿的數字,對我來說的確圓滿。」

趙薇電影《致青春》海報

  「暖傷」的生長軌跡是讀者需求的拋物線

  辛夷塢的作品常被掛上「青春文學」的標籤,許多讀者的青春是浸滿在辛夷塢製造的「青春溶液」裡的,某種程度上這些讀者的青春有辛夷塢的一份。正如她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最後部分所說到的:青春對於正在經歷它的人而言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正如故鄉是用來懷念的,當你懷揣它時,它一文不值,只有回過頭去看,一切才有了意義。這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羈絆,辛夷塢表示:「我很享受和讀者之間的互動,當然不要催更好。如今我幾位好友都是當年在網絡和我最早開始互動的讀者。」

  哪個少年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讀者很容易便進入辛夷塢的故事中體驗生活,然而即便是作者本身也脫不了「套牢」,辛夷塢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有很多的內容和細節都與自己的生活相關,「作為一個作者,在筆下的作品裡徹底擺脫自己的影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一個成熟的作者也不可能完全在小說裡複製現實中的自己。我覺得書中的主人公身上都有某種能引起你我共鳴的東西存在,但她們的經歷和我完全不一樣,我也不是她們中任何一個的原型。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裡,阮莞的原型就是我的一個同學,記得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我們還一起組團去看,之後她特別八卦地問我,裡邊有沒有我們同學。我說,嗯阮阮就是你啊。她很震驚,然後淡淡地說,還好我還活著。其實,我作品裡的人物,他們都有自己的特性,他們就是他們。」

  辛夷塢的文號「暖傷」就脫不了「傷」,隨便詢問幾個讀者她們都會告訴你她們對虐文的喜好。這裡的虐文未必指的就是「悲劇」,而是種悲喜交加的故事線索,在終成正果前不斷撩撥讀者的情緒,這種懸而未決的戀情往往更有戲劇性更容易讓讀者「上癮」。記者問辛夷塢是不是故意「虐」?她倒稱自己的早期作品在她看來也還是比較溫暖的,沒有那麼虐。「作品裡的人物我都給了他們合適的結局,所以很多讀者說我的作品『虐』或者說我是『後媽』我還是不太認同。如果,非要說早期作品比較悲觀,可能是年輕時內心會有很多決絕的觀念,年輕嘛就會覺得慘痛才值得珍重。」但是隨後她又話鋒一轉,「現在的我也不能接受悲劇。包括在閱讀別人小說時,我會先看最後的結局,如果不是悲劇我才會看。」

  這種性情上的轉變也許與懷孕生子有關,辛夷塢曾表示自從有了孩子之後膽子變小了,不敢挑戰任何刺激性的行為,生怕出了意外孩子沒人照顧。「我會把時間進行安排,白天會陪小朋友玩,晚上他睡覺之後才是我創作的時間。」

  「20歲有20歲的青春,30歲有30歲的愛情,40歲又有40歲的風景。」如今的辛夷塢故事似乎也隨她的年齡生長,更加「無傷」甚至更加「世俗化」,然而這也許就是世界的真相,青春無法永遠保護住那個不經事的少年。

趙薇電影《致青春》

  時代的趨勢與作家的運氣

  辛夷塢始終感謝伯樂趙薇,因為「她是真正懂得這個故事的人。其實在我當初寫這部書的時候,心中有些部分是參考著趙薇來寫的,女主角鄭微是一個灑脫、執著、敢愛敢恨的人,那種靈氣勁很像10年前的趙薇。」

  當下很多作者轉行自己成了編劇,辛夷塢自己也正在以編劇的身份介入《應許之日》電影劇本和《晨昏》的電視劇劇本,要做的是對人物性格的把控,故事情節的梳理,剩下更多的都是專業編劇去完成的。然而辛夷塢對「改編」一事總是操著家長式的擔心,「影視劇是對小說的再創作,我更傾向於把它交到更專業的人手中。」因此她稱會讓自己僅僅是一個「部分」編劇。作者可以天馬行空按自己意願來創作,編劇卻要有很多方面的要求。「所以,我很清楚自己的定位。」

  有人給辛夷塢建議,要不要搞一部自己的作品,那人說不用導,只要會坐在鏡頭後說卡就行了。內心的小堅持,讓她覺得需要一種長時間系統的學習,才會去做這些事情,所以暫時不會嘗試。

  至於改變寫作的思路,以便更易改編?辛夷塢堅定地表示:「當然不會,要想講好一個故事,就要尊崇自己內心的架構。即使適合改編影視,其實在後期創作還是會有比較大的更改,所以,我還是會更堅持自己的寫作方式。」

  堅持路線的人未必偏執,會借風而上的人是不會執拗的,辛夷塢雖然採訪、公開活動都很少,但她與所有成功的網絡作家一樣,都很重視讀者。對於每一部作品她的團隊都會建立QQ討論群,此外還有評論區與微博互動,這些傳統作家不擅使用的社交方式極大縮減了讀者與作者的距離,這不僅是個人的宣傳手段,更是這個時代讀者的需求。

  當她跟粉絲互動的時候,會有共鳴,她悲傷的點或者快樂的點,他們也感覺到了。「但我寫作時還是很堅持自我的,當年在連載《我在回憶裡等你》的時候,很多讀者都希望讓姚起雲不要死去,雖然我在編輯的建議下,圖書出版時隱晦掉了他的結局,但是在我的設定裡他已經被認定要死掉,在後來作品《蝕心者》裡還是這麼寫了。」

  隨著與出版社的合作深化,這幾年辛夷塢的出版方式不再是邊寫邊在網上連載,而是完稿後出版以及電子版發售。光從形態上看,現在的辛夷塢已脫離最初網絡作家的行為模式,更像個多渠道的傳統作家,這是那一代成功的網絡作家的普遍歸宿。那些出道時兩袖清風唯有擊鍵之力的新興作家們,如今從網絡歸於傳統,從「新時代」歸於「舊時代」,但如果說這是種「退化」,就是對未來產業格局片面的解讀了,多元不意味著脫離傳統,同樣的這些網絡作家回歸大眾出版,也可視為是新型作家對傳統讀者的召喚,不是倒退反是破圍之舉。

  更進一步提到當下的「IP熱」的話,雖然順利搭上國內「IP改編」的首班車,但辛夷塢表示她對產業接觸不深,「就我個人來看,言情的出版或者流行早於影視六七年。這兩年大家購買的大IP都是經過這幾年積澱下來的,競相採購之後,經典的作品已經沒有什麼剩下的了。之後,購買的都應該是新的作品,那這個時候考量的還是多關注作品本身。求新、求質會促進寫作者在創作時更加努力。」

  「我用十年時間寫了十部作品,都是現代的故事。下部作品會是古言,而且選擇做仙俠類的創作,不是穿越,也不是宮鬥。哪一個題材熱門並不是最重要的,一個題材不怕怎麼樣泛濫,好的作者就是在大家講爛的題材下面寫出自己的新思,這才是獨到之處。」

  結果,總是運勢的呈現方式,辛夷塢說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幸運」,但她的幸運並非個體差異,甚至可以說這樣的幸運眷顧了一批作者,將他們託舉到一定的高度,剩下的就看他們的實力能飛多久了,正因為風隨時會停,所以鳥必須不停振翅。

正在給讀者籤名的辛夷塢

微信號:baokan66

爆侃網文-網文行業服務領導者


因為我們熱愛網絡文學,所以我們想讓更多的人熱愛它

合作及投稿信箱:2911648845@QQ.com

▶版權聲明:爆侃網文微信公眾號中所有原創文章版權為爆侃網文所有。相關內文文章及圖書內容均為註明作者來源或得到授權,如希望轉載,請事前聯繫我們。謝謝小夥伴的支持。



相關焦點

  • 大神、匠人還是碼字工?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大神、匠人還是碼字工?——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今天當我們提及「網絡作家」這一職業身份時,腦海裡浮現的形象,已經與二十年前、十年前的樣子截然不同了。
  • 大神、匠人還是碼字工?——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今天當我們提及「網絡作家」這一職業身份時,腦海裡浮現的形象,已經與二十年前、十年前的樣子截然不同了。  二十年前,人們提到網絡文學時,談論的多是榕樹下、清韻書院等平臺的「文青式」寫作,八卦的話題總是圍繞著安妮寶貝、慕容雪村,以及江南、今何在等知名作者的「恩怨情仇」來展開。
  • 當網絡文學遇到跳蛋
    而網絡文學雖然頂著文學的帽子,但卻是網際網路消費主義的急先鋒,無論是時下最熱門的IP,還是知識付費,網絡文學都展現出它驚人的商業潛力,以至於造富了一批網絡文學暢銷作者,像唐家三少、天蠶土豆這些頂級網文作家收入都幾千萬,變成了資本和平臺眼中的香餑餑。但閱讀畢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哪怕僅僅是為了消遣時間,如果把長腿美女、跳蛋、以及閱讀三個關鍵詞放在一起,你會想到什麼?這三者又會產生怎麼樣的生態化反?
  • 辛夷塢:寫作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我的全部
    許多人認識辛夷塢是從趙薇執導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的。在她筆下有一整個青澀、溫暖又帶有陣痛的青春世界:《應許之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山月不知心底事》《我在回憶裡等你》……這些故事有不少已經被搬上螢屏,賺足了少男少女的眼淚,也讓辛夷塢這個名字和「暖傷文學」「虐文大神」等標籤掛上了鉤。
  • 揭秘辛夷塢首部古風作品男主原型
    混跡在貼吧的白馬君著實發現了不少好料,譬如辛大(辛夷塢)新書男主的設定、以往作品的番外信息等。所以我們今天來看看昨天晚上都發生了點啥吧!前情摘要:一向低調的辛大受邀成為「螢火之光」書評大賽的評委之一來為小白馬站臺.
  • 辛夷塢再言青春《原來你還在這裡》出版
    《原來你還在這裡》(插圖紀念版) 辛夷塢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近日,辛夷塢「暖傷青春」經典之作《原來你還在這裡》(插圖紀念版)一書由白馬時光文化傳媒策劃出版上市。作者辛夷塢被稱為「暖傷青春代言人」,作為青春文學領軍人物,其作品廣為流傳,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在上映當年更是創造了7.26億華語青春片最高票房的記錄。而《原來你還在這裡》作為其第一部提筆寫就的小說作品,辛夷塢始終認為它有著《致青春》不可替代的意義:「《原來你還在這裡》是我第一部小說,就如同人生中許多的『第一次』一樣,最初的,往往最不可取代。
  • 郭敬明之後,辛夷塢也栽了
    十多年前,辛夷塢的小說《山月不知心底事》一經出版,虐哭了無數80、90後,是風靡一時的青春殘酷讀物。
  • 辛夷塢:最美好的事,莫過於你和我最終成為「我們」
    在青春文學的領域裡,總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名字,那便是辛夷塢。
  • 《創始者說》:繪就一張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地圖
    網絡大神蒞臨學術課堂,驚喜從天而降,被網絡滋養成長的年輕學子們有幸聽了一堂weid關於《中國網絡文學的發生與發展》的主題演講。我也有幸成為一名旁聽者。weid不但是「龍的天空」創始人,也是一位深入考察網絡文學發展的活躍的評論家。weid給邵燕君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兩部網文:《網上閱讀十年事》和《一部標籤的豐富史,一則原創小說類型談》。
  • 十大最好用的寫作軟體,網絡作家的碼字神器
    一、橙瓜碼字橙瓜碼字是一款為網絡作家量身打造的免費的專業碼字軟體,目前網絡作家中使用最多的寫作軟體,天蠶土豆、耳根、善良的蜜蜂等頂級大神作家也都在使用。但是對網絡小說創作來說,則很多功能顯得多餘,且複雜,一些專門的碼字方面的功能也沒有,除非是完全習慣了,一般都會被網絡作家棄用。3.WPS跟Word大致一樣,相對於Word,基本都差不多也能互相兼容,WPS更符合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廣告較多。
  • 解析辛夷塢小說語言風格—以《致青春》為例
    辛夷塢作為青春文學傑出的代表人物,在進行小說創作的時候用飽含青春的言語進行小說的書寫,用最青春的情節表述自己的內心情感世界,在展示作者寫作能力的同時
  • 薦書|青春不殘酷:《致青春》後,辛夷塢5本「暖傷青春」力作
    辛夷塢,原名蔣春玲,「80後」網絡女作家領軍人物。1981年8月4日出生於「山水甲天下」的廣西桂林,2004年自廣西師範學院(現更名為南寧師範大學)畢業,進入南寧市電力公司工作。2006年11月起,在晉江文學城連載小說,2007年7月出版第一本小說。2008年,辛夷塢辭去國企職務,專職從事寫作。
  • 辛夷塢筆下的一部好小說,曾火爆一時,高中時期曾閱讀過
    網絡小說界有很多比較出名的作家,其中能叫出來的就有匪我思存、顧漫、桐華這些人,當然這些人確實是網絡小說界的翹楚,他們的小說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網絡小說的發展。但是除卻這些網絡小說作家外,還有一位網絡小說大神佔據網絡小說發展史的半壁江山,此人是辛夷塢,崛起於青銅時代的言情小說作家,喜歡用真實的故事為小說故事藍本寫作的一位作家,真實性較強是她小說的特點。
  • 書旗小說與橙瓜碼字達成合作 一鍵投稿探索作品籤約新模式
    日前,書旗小說宣布與橙瓜碼字達成合作,雙方將在青年作家培養、原創作品籤約及渠道分發等環節進行深度合作。書旗編輯及籤約作家將優先享受由橙瓜提供的產品服務及內容解決方案。據了解,橙瓜碼字是一款專業碼字軟體,在網絡作家群體中深受歡迎。
  • 公告 ┊ 「我問辛夷塢」中獎名單公布
    那麼,你可想與辛夷塢面對面交流?你可想辛夷塢回答你的問題?官微君的講座問題徵集獲得收到了300餘名浙小商踴躍留言提問,現公布主辦方選出的20個問題和獲獎同學ID,這些問題我們將交由現場主持人向辛夷塢提。20個問題的提問者,將獲得我們送出講座門票1張+精美小禮品一份!
  • 辛夷塢的小說《山月不知心底事》,情節人物均虐心,不遜《十年》
    今天想要給大家介紹一部虐心的小說,情節和人物同樣虐心,小說在開篇布局階段就用一種極為虐心的方式開題,很多讀者開始的時候能想像到這是一個比較悲催的結局,開始階段男主和女主的相遇就在錯誤的時間內,他們步步都是錯的,最終在感情的糾葛中產生了誤會、不滿,很多讀過這部小說的讀者提及到這部小說整體的虐心程度絕對不輸《十年》。
  • 網絡文學的歷史:1997年曾稱霸臺灣
    十年對歷史而言只是一瞬間,但對中國原創網絡文學來說,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卻有太多的故事和瞬間值得記憶、回味。抽取其中一些別有趣味的畫面組合起來,或許可以將一個新興行業群體的生存狀態,相對真實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 辛夷塢
    玉蘭花,說起來我以前也不愛的,它未長葉便開花,開起來熱烈得很,一開就是一樹,可是,白色的花開在光禿禿的樹上,曉靜總是開玩笑說,像不像一些衛生紙掛在樹上?後來,聽多了「木蘭香遮不住傷」(肥皂劇《步步驚心》插曲,難怪原著作者叫辛夷塢),又仔細看花瓣,冰清玉潔的,竟然越看越喜歡! 枝條頂端的辛夷花苞,在山中綻放著鮮紅的顏色。寂靜的山溝裡再沒有別人了,花兒們紛紛開放後又片片灑落。
  • 網絡作家的整體生存狀況如何?面臨怎樣的新處境
    大神、匠人還是碼字工?——網絡文學作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今天當我們提及「網絡作家」這一職業身份時,腦海裡浮現的形象,已經與二十年前、十年前的樣子截然不同了。
  • 攜手共贏,菠蘿包輕小說與橙瓜碼字籤約平臺通力合作,為全網作者...
    橙瓜作為長期致力於網絡文學行業服務的第三方綜合性交流平臺,旗下不僅有橙瓜碼字等專業軟體,同時也在不斷為作者提供更全面的寫作服務。 近日,助力作者籤約的橙瓜碼字徵文大賽全面開啟,近30家聯合徵文主流小說網站200多位編輯正式開工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