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則「臺當局對淘寶臺灣動手,限6個月撤資或改正」的新聞在跨境電商圈子裡面爆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Shopee是否會受影響呢?
說起此次淘寶臺灣被當局罰款並限期改正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陸資」。
陸資,也就是大陸地區人民或參與的公司到臺灣投資的資金。根據臺灣陸資許可辦法規定,該持股比例不得超過30%。
有人要問了,既然有這條規定,阿里作為全球知名公司,應該不會知法犯法吧,它的持股比例超過30%了嗎?
根據臺「經濟主管部門」的說法,英商克雷達投資有限公司於2019年7月4日以新臺幣10萬元在臺設立分公司,2019年10月間增加營運資金至新臺幣2010萬元,並以「淘寶臺灣」的名義經營電商平臺。
阿里巴巴集團通過新加坡子公司持有英商克雷達28.77%股權,未超過30%,符合現行相關投資許可。
但該部門指稱,調查發現阿里巴巴集團可操控英商克雷達的營運方針,認定對其具有控制能力,應依相關規定事前向該部門申請許可。克雷達公司未依前述規定申請許可,故依相關規定作出裁罰。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了,這不就是臺灣故意為之嗎?
據《海峽導報》報導,臺「經濟部長」王美花8月11日表示,近期將修改「兩岸關係」條例,給陸資更嚴謹規範。
根據新規範,「單層」陸資超過3成的公司、或具有黨政軍色彩、陸資具實質控制力的公司,都將認定為陸資。
因此騰訊持股超3成的Shopee,陸資恐具有實質控制力的淘寶,都有可能列入陸資。但「經濟部」也強調,法律無法追溯,但股權若有變動時,就可能依新法重新檢討。
那麼,臺灣當局判定的阿里巴巴具有實控權說法是如何得來的,撤資或改正又是什麼辦法呢?
為了落實「實控」的說法,臺當局「經濟部」花了三大段文字為自己的審查結論辯解:
「一、英商克雷達計有三名股東,分為A股及B股二類,阿里巴巴集團為B股唯一股東;董事會三席成員中,阿里巴巴集團也擔任B股唯一一席董事。依據英商克雷達章程,股東會法定出席人數為至少兩名,其中應至少有一名持有A股的股東、一名持有B股的股東出席;董事會法定出席人數為兩名,其中應至少有一名A股代表董事、一名B股代表董事出席。也就是說,如果阿里巴巴集團不出席會議,則股東會、董事會將無法召開,實質上對於英商克雷達股東會或董事會議案已具備否決的權利。」
「二、阿里巴巴集團授權『淘寶』商標、域名及平臺IT系統維護及技術支援服務予英商克雷達在臺分公司,以供其經營『淘寶臺灣』電商平臺,英商克雷達在臺分公司並則應每季支付權利金、技術服務費用予阿里巴巴集團;『淘寶臺灣』網絡相關伺服器或交據器等設備,機櫃申租者為『淘寶香港股份有限公司』;顯見其營運高度仰賴阿里巴巴集團之『淘寶』商標、域名及平臺IT系統,欠缺獨立經營權力與能力。」
「三、依『淘寶臺灣』登陸頁面顯示,會員註冊需同意『淘寶臺灣用戶服務協議及隱私政策』,而該『淘寶臺灣用戶服務協議及隱私政策』連結至了阿里巴巴集團的『淘寶全球平臺服務協議及隱私權政策』。臺灣會員如同意上述隱私政策,可授權阿里巴巴集團使用用戶的個人資料、攝像頭等權限,且會員交易資料回傳至位於大陸的阿里巴巴集團伺服器中,可能有『資安風險』。」
提到撤資或改正的辦法,臺經濟主管部門稱,所謂改正有兩種方式:
一為「淘寶臺灣」在半年內恢復為純外資,確保沒有被陸資實質控制;
二是「淘寶臺灣」符合陸資來臺投資標準,如停止廣告服務及第三方支付等。
2013年,淘寶在臺交易額近500億元,當時每天有超過1萬件淘寶包裹從大陸發往臺灣,有1/4的臺灣網絡賣家直接從淘寶進貨。
「淘寶臺灣」去年10月底在臺上線,當年「雙十一」網頁總瀏覽人次突破1000萬,熱度可見一斑。
針對被當局處罰,「淘寶臺灣」24日下午發表聲明稱,目前尚未收到當局正式函文通知,僅從媒體報導得知最新裁決,對此深感遺憾,不過公司尊重主管機關的決議,也會積極配合當局的要求儘快改正,並以保障商家與消費者的權益為第一優先考慮。
此前在7月,「淘寶臺灣」曾澄清它與「中國淘寶」是兩個不同的平臺,消費者註冊成為「淘寶臺灣」用戶,不需要籤署「中國淘寶」的隱私權協議,不會有外界擔憂的隱私權問題。
另外,臺當局自賣自誇的時候,島內網友早已議論紛紛。綜合臺灣「中時電子報」、「聯合報」8月24日報導,許多籤約的臺灣商家商品將被迫下架,牽連甚廣。
臺灣網友聲稱:賣家人心惶惶,關店潮即將來臨!
不過,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沈逸在接受海外網採訪時表示,「從大陸與臺灣的經貿交流以及進出口數據來看,民進黨妄圖在經濟上和大陸劃清界限是不可能實現的。」
「41萬新臺幣一共才多少錢?『臺灣淘寶』遠遠不止這個規格;限期6個月內撤資或改正是什麼概念?到時候美國大選結果就出來了。民進黨當局畏首畏尾,完全就是沒有能力管好臺灣的跳梁小丑。」
「疫情方面,臺灣在沒有實施大規模檢測的情況下,民進黨當局聲稱控制住了疫情,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經濟方面,臺灣近些年來的經濟增長哪一項不是依靠大陸。」
沈逸直指:「民進黨當局政客專注於政治表演,純粹是出於個人政治企圖,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和權利,上演一出令人髮指的鬧劇。」
面對淘寶臺灣被罰款,並限期撤資或改正,不少人對Shopee也表示擔憂。
有分析人士稱,蝦皮特賣於2015年進入臺灣,雖然母公司SEA在新加坡,但騰訊是其單一最大股東、持股達34.3%,不過騰訊僅有6成陸資,因此Sea僅有約20%陸資,低於3成規定。
但「修法」後,由於騰訊超過3成為陸資,投資Sea也超3成,因此Sea也為陸資。而Sea持股在臺之「新加坡蝦皮娛樂電商」也超過3成,因此蝦皮也可能被認定為陸資。
Shopee是否會有淘寶臺灣的命運,只能拭目以待,不過援引Shopee新加坡營銷主管的一句話:電商市場變化很快,我們時刻都在做好應對變化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