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花千骨》可謂是風靡全國,趙麗穎也因此火了,但是也有不少看過原著的小夥伴對電視劇特別的失望,表示根本看不下去。那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原著小說和電視劇屬於兩種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小說主要以文字為載體來表達情節,而電視劇以文字,圖像,聲音來表現,因為小說是文字,所以不可能像電視劇一樣幾分鐘轉一次場,即便是插敘,也不可能這麼頻繁,這是藝術表現形式的不同,直接導致我們看到的內容會大相逕庭。
還有人們對於看過的東西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意識形態,如果偏離了這個固有的形態就會產生排斥的心理,就比如我們平時看見的菊花是黃色或者白色,如果突然看見加工成黑色的菊花,你的潛意識就會告訴你這不是菊花,或者說這簡直是糟蹋菊花,因為這違背了你正常的邏輯,就會讓你很牴觸和反感。
拍攝電視劇不像寫小說那麼單純,它由一個龐大的隊伍組成,劇本的改寫,導演的安排,演員的表演一條龍下來,跟原著就會偏離,並且演員對劇本的理解和大眾對劇本的理解是不一樣的,表演出的人物形象也和大眾印象中的人物形象不同。
熟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演員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它只能按照自己對劇本的理解來演,這就造成了差異化,這也是為什麼看過原著的小夥伴會說電視劇被改得面目全非,看了兩集就看不下去了,而沒看過原著的觀眾就沒有這種體驗。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是先看的電視劇,再去看小說,你看第一章的時候會懷疑,這是這部劇的小說嗎?怎麼電視劇沒有演這段,或者說小說的劇情完全超出了你的預期,味道完全變了,大多數人看了幾頁就不想看了,會感覺沒有電視劇精彩。
看過《花千骨》小說的朋友對這部小說描述的情節,人物,環境是有很高的評價的,所以對於電視劇本來是很期待的,但這種期待過於高,導致對這部劇的失望。都說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寫起來容易,拍出來難,對於小說描繪的仙境,在現實中拍攝的難度是很高的,還有就是如果小說的情節不刪改,結果就是規定時間拍不完,或者拍成很長的電視劇,那顯然是不現實的,二是電視劇只選擇精彩的劇情拍,才能保證每集都有看點,如果什麼都拍,會顯得過於冗長,拖泥帶水,影響這部劇的品質。
從主觀方面看,看過《花千骨》小說的人不想看電視劇《花千骨》是因為自身對《花千骨》固有的印象不容改變。從客觀上來看是因為電視劇拍攝難度過大,很難與小說描繪的《花千骨》完全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