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拯救了我們,它支持並改變我們。
——超人
《正義聯盟》在爛番茄又撲街了。
第一天分數貌似還行,但趨勢也是在迅速下行。
和《雷神3》上映是一片叫好聲相比,DC這次好像又要敗。
媒體預測,它最終收穫的票房可能和《雷神3》差不多。但是它的體量是與《復仇者聯盟》看齊的,所以,這個成績並不能算好。
評論也很精分。
甚至似乎官方對口碑都沒有把握,以至於上映前夕才解禁評論。
這也難怪。
這就是一部精分的電影。
精分之一:DC的猶豫
在許多漫畫粉絲眼中,DC具備著成立電影宇宙的一切條件,比如「膾炙人口的漫畫故事」、「多元聯動的英雄人物」、「無可比擬的底蘊和人氣」和「優渥的資金儲備及市場資源」。但是具備著這眾多要素的DC卻遲遲沒有形成自己的電影宇宙,反倒是讓數次破產的漫威搶了先機,不得不說造化弄人。
1989年,蒂姆伯頓定下了蝙蝠俠系列電影計劃,其中打算在三部內引出羅賓,第4部引出超人,最後再籌備BVS大戰毀滅日。
兩部作品之後,蒂姆伯頓退出。1997年《蝙蝠俠與羅賓》票房慘敗,計劃中止。
1997年《蝙蝠俠與羅賓》
2005年,《蝙蝠俠:開戰時刻》上映。2006年《超人歸來》上映。DC一時風頭無兩,電影宇宙建立在即,華納甚至已經準備好拍《超人與蝙蝠俠》,《正義聯盟》計劃上線。
2007年,好萊塢編劇罷工,《正義聯盟》停擺。
2011年《綠燈俠》的撲街導致DC不得不重新思考電影宇宙。
2013年,扎克·施耐德執導的《鋼鐵之軀》正式上映。DC野心再起。
2016年,《蝙蝠俠大戰超人》口碑兩極,票房遠低於預期。
2017年,《神奇女俠》口碑票房雙收,DC終於揚眉吐氣了一把,《正義聯盟》這才正式籌拍。
在這漫長的過程中,DC一點一點的開始懷疑自己的暗黑風。畢竟,在這十年,他們被漫威甩開太遠了。
從2008年開始,漫威已經出品了17部電影,總票房超過130億美元。而DC宇宙4部電影的總票房才31億美元。
而且,DC在口碑上也一直落後。
相比漫威電影動不動90+%的新鮮度,DC的口碑畫風卻是這樣的:
口碑不被認可,票房也達不到預期,沒辦法不焦慮。
要不要堅持黑暗風,要不要繼續追求獨立風格和深度,要不要妥協,比午飯吃什麼可能都要難。
也許正是在這種焦慮下,DC在需要救場導演時,選擇了執導《復仇者聯盟》的喬斯·韋登。
精分之二:主創的巨大差異
扎克·施耐德是DC電影宇宙的奠基人。DC電影宇宙中的《守望者》《超人鋼鐵之軀》《BVS》和《正義聯盟》皆出自他手。其中《守望者》曾被《紐約郵報》讚譽:科幻片像一盤跳棋,《守望者》就像一盤大師級派頭的西洋棋。
扎克·施耐德
扎克·施耐德擅長電影的視覺表達,但是編劇基礎較弱,因此其導演的超級英雄片的評價常常是兩極分化。比如《BVS》中,一部分影評人直言「扎導毀了《BVS》,讓這個故事看起來沒頭沒尾」。另一部分支持扎導的則說:「他的視覺效果和DC的故事簡直般配。」DC選擇他為自己漫畫電影的先驅者,雖然是一個比較冒險的做法,但無論如何,扎克·施耐德的確引領出了DC電影新風格。
在導演扎克·施耐德的最初規劃中,《正義聯盟》將是開啟DC宇宙史詩劇情的起點。然而,扎克施耐德剛剛完成粗剪,遭遇女兒自殺的悲劇,無法繼續工作。DC只好請來了喬斯·韋登救場。
扎克的畫風是這樣的:
《守望者》劇照
《超人鋼鐵之軀》劇照
《蝙蝠俠大戰超人》劇照
而喬斯·韋登的畫風卻是這樣的:
《復仇者聯盟1》劇照
《復仇者聯盟2》劇照
這兩種風格,都出現在了《正義聯盟》中。
影片伊始在小孩子採訪超人的錄像中,當問及「地球於你意味著什麼時?」超人正欲回答,鏡頭卻戛然而止,滿是雪花點,寓意著沒有超人的世界。
多麼典型的DC。
然後,當閃電俠問及蝙蝠俠有什麼超能力時,蝙蝠俠回答到「有錢!」
多麼典型的漫威。
兩個導演的不同風格也導致本片的節奏有很大問題。
《正義聯盟》的節奏可以用變速來形容,起初各英雄粉墨登場大致所佔篇幅相同。但是隨著劇情的深入,海王和鋼骨的故事線顯得越來越單薄,直到影片中段超人的復活,影片節奏開始猛然提速,關於海王和鋼骨的故事並沒有得到一個很好的交代。而閃電俠的故事線卻清楚明了,與他父親的感情也在全片中通過寥寥數言刻畫的極其深厚。三位超級英雄相較,其混亂的故事節奏愈發明顯。
同時,對於超人復活後的舉動也交代不清,從超人復活後掐著蝙蝠俠的脖子說:「你不要我生,也不要我死」;到超人女友的出現,超人開始恢復正常;到片尾去幫助蝙蝠俠等人,超人的性情變化太過於跳躍,並沒有呈現出一個合理的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按照華納的尿性,估摸會在以後賣的碟子中提及到這些。但總的來說在院線觀影,這樣混亂的節奏和對重要人物轉變的模糊處理是影響觀影體驗的。
更糟糕的是,DC竟然染上了「漫威癌」的一個病症:沒有boss戰!
眾所周知,漫威電影宇宙的反派刻畫一直是難點,連大演技派都拯救不了那些單薄無腦的大BOSS。
現在,《正義聯盟》也變成這樣了。
反叛荒原狼
荒原狼是電影《正義聯盟》中的最大反叛,無論和人類、亞馬遜族還有亞特蘭提斯族的上古之戰,還是其奪取母盒過程中虐殺亞馬遜士兵和暴打海王,都可見其實力之強。
關於對BOSS的鋪墊,DC向來是很有心得的,無論是小丑這樣心理BOSS,還是佐德將軍這般力量BOSS,都有著很濃鬱的反派魅力。但是頭重腳輕的荒原狼卻折了之前歷代BOSS的面子。在最終之戰中,起初荒原狼單方面碾壓神奇女俠和海王兩大超級英雄。直至超人來了後,給了荒原狼一拳,荒原狼實力就開始急速下降。緊接著荒原狼就被神奇女俠和海王揍來揍去。讓觀者感到DC對其最終一戰的處理過於敷衍,同時也讓荒原狼得到了DC電影中最荒唐反派的稱號。
精分之三:人設崩壞
五巨頭
蝙蝠俠這種,常年排名人氣第一的超級英雄,在《正義聯盟》裡的形象可以說是已經坍塌了。
最讓粉絲項接受不了的便是蝙蝠俠失去了「計劃通」的特性,對於整個宏觀的把握能力明顯下降。
超人復活之時,「母盒」被砸到警車上,按照我們所熟知的蝙蝠俠,肯定會考慮到「母盒」發生意外的情況。但《正義聯盟》中,直至母「母盒」被荒原狼搶走,蝙蝠俠一行人才發現端倪。還有最後一戰中,蝙蝠俠幫助眾超英衝破防護罩,為了給眾超英節約時間,想到的辦法居然要靠犧牲達成,這更是粉絲們根本無法想像的一件事。
考慮不周的蝙蝠俠
如果說全片是為了弱化蝙蝠俠來烘託其他超級英雄,但在蝙蝠俠激將神奇女俠擔任團隊領導時,智商又是在線的。所以有人吐槽到,因為大超不在了,所以蝙蝠俠魂不守舍。
在《BVS》中,超人的死讓他愧疚萬分。《正義黎明》中蝙蝠俠執意復活超人,而遭到神奇女俠的堅決反對。因為盧瑟復活佐德將軍成為末世日的往事還歷歷在目,沒有人能「體面」的承擔這個後果。但蝙蝠俠對此事的執念近乎於瘋魔,不惜以激將法讓神奇女俠同意,還將閃電俠、海王、鋼骨拉下水。
WTF?
海王的故事線可以看出明顯的剪切痕跡,許多事物交代的不完整,即使是粉絲也會覺得敷衍甚至沒有頭緒。比如和妻子媚拉在深海中的對白,當交代到自己和母親的矛盾時,無因無果讓人感到疑惑。同時,片中海王的神器「定海叉」更是讓觀眾驚呼「這武器好厲害,但他是什麼呢?」這般的重要信息遺漏對粉絲和路人都是不太友好。
海王
所幸好在海王這個角色雄性荷爾蒙爆棚的外表,和無意間被真言索鎖住後的吐槽為其加分不少,雖然沒有閃電俠般的驚豔,但至少讓觀者感覺到中規中矩。
但鋼骨在全片中卻缺失的厲害。他雖然是整個影片關鍵的核心線,也有著一定的表演時間。全片大多時間他都在我行我素,在營救鋼骨父親一幕中,眾超級英雄還沒開始行動,鋼骨便搶了先手,可之後戰鬥中卻很少有他出現的鏡頭。在和閃電俠一起挖超人墳墓時,依舊寡言少語,連動作鏡頭都少的可憐。
沒有存在感的「鋼骨」
評價《正義聯盟》是個難題
《正義聯盟》儘管是一部精分電影,但深度還是超過許多爆米花大片。口碑不佳,一方面是它確實有問題,另一方面,受眾對它的期待不一樣。
對某些粉絲來說,當DC電影開始減少對人性等方面的思考時,DC就墮落了。
誠然,粉絲們更喜歡DC以往的風格,覺得過去的DC黑暗而瑰麗,好看而又有深度。
但是好評和懷念換不來錢,《銀翼殺手2049》的慘敗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樂高蝙蝠俠大電影》口碑爆棚,國內票房不足5000萬。
粉絲滿足於DC電影的傳統風格,覺得自己的喜愛無比寶貴。
但是大眾的態度卻是:先給我樂子,再讓我思考,不思考也無所謂。
漫威深知這一點,所以連《諸神的黃昏》這種史詩悲劇都要拍成喜劇片。
《蝙蝠俠大戰超人》低於預期,《神奇女俠》雙豐收,DC向市場妥協簡直是必然的。
DC只有在市場中活下來,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索自己的風格並呈現他偉大的世界。它依舊在堅持著自己對社會和人性深思,只不過開始嘗試著用輕鬆和不經意的方式去。
也許這樣的《正義聯盟》,是DC電影風格成熟的開始。
《東方快車謀殺案》:好與壞都像白牆上的蚊子血
《雷神3》:果然系列最佳,然而」漫威癌「已放棄治療
《怪奇物語》S02:最爛的第7集,揭示封神的奧義
到了《正義聯盟》,DC電影的「黑暗」會繼續褪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