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角與摔跤不同,除了技法上的根本區別,摔角是通過精心的劇情安排和動作設計的娛樂表演。觀眾們會帶著濃烈的個人情緒來觀看摔角比賽,因為劇情裡設置了每個選手的正反面角色,正面角色贏的時候更多,但不是每一場都輕鬆獲勝,只是反面角色通常都勝之不武,比如趁著裁判沒看見時兩個人對付一個人,或用椅背來打對方,甚至到了最後連裁判都打。
美國、墨西哥、日本都有各自的摔角聯盟,風格各不相同。而墨西哥摔角的娛樂性更勝一籌,它的特色之一是有許多空中動作、特技動作和複雜的連貫性動作,並且非常快速地連續動作。墨西哥摔角手一般比美國摔角手體形小、反應快而且更靈活。他們把擂臺上的圍繩用到了極致,常常可以看到這些墨西哥人在擂臺上空飛來飛去。
另一特色便是他們的面具。墨西哥摔角手面罩風格受美國超級英雄形象影響很大,對比強烈的配色,誇張的金色和銀色圖案。但元素多採用墨西哥人喜歡的火焰、骷髏、光束,來彰顯力量與英武。再加上每個摔角手都有自己的綽號,如 「Black Twister」黑龍捲風, 「Shadow」影子, 「Vertigo Nero」 黑色恐高等等。戴上面具後的摔角手不僅隱藏了面容,更是賦予了新身份,用名字、顏色、圖案來展現自己的性格。
正因如此,墨西哥歷史上最著名的三個摔角手都不是以真名,而是以他們的面具角色而被人們記住。其中,「聖人」和「藍色魔鬼」的扮演者分別戴著面具拍攝了多達75部系列電影,而在他們去世安葬時,面具甚至都沒有從他們頭上拿下。
對於墨西哥摔角手來說最大的侮辱就是摘掉他的面具或讓人看到他的真實面容。在很少的特殊比賽中,敗者會摘下面具,撕下對手的面具是種炫耀勝利和暴力羞辱對手的方式,被摘下的一方喪失摔跤手的尊嚴,有專門的「賭臉」對決,觀眾對這個樂此不疲。
為了保密,摔角手們甚至連生活中都戴著面具。有些家族世代都從事摔跤工作,父子會佩戴相同或只是顏色差異的面具,面具上的圖案和摔角手的綽號通過家庭關係傳承下去。
墨西哥一名神父為給孤兒院的孤兒籌錢,入夜後戴上面具參加職業摔跤賽,直至多年後被熟人認出才知真實身份,成為墨西哥民眾眼中的「救世摔角王」,更有導演根據他的故事改編成電影。他的綽號是「暴風修士」,有著23年的職業摔跤經驗,參加了4000多場摔跤賽。
在墨西哥,不僅平時電視上有職業摔角節目,每年5月5日獨立日,當地人會舉行摔角比賽狂歡,當政府出現不公正行為,他們舉行摔角比賽,通過選手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來影射和諷刺。街邊搭起的臨時擂臺也可以立馬吸引到大波的群眾圍觀。看來摔角已經漸漸成為他們文化中的重要一員。
點開視頻,看墨西哥摔角手如何在擂臺上翱翔!
小菠蘿微信號:littlebolo
有想法和意見要告訴我們或者想要進入菠蘿格鬥群,就加小菠蘿為好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