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九十九的真誠+百分之一的馬屁=面試勝利

2021-01-09 大樹教育旺黔誠

大家好,我是大樹教育任火旺。《人生處處是考場》欄目,主要講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哪些大考小考,我們應該怎麼準備?在欄目中我將結合自己從鄉鎮政府到省委機關的十多年的從政經歷,結合自己參加公務員考試、領導幹部招考、競爭上崗、遴選考試等20年考試經驗與體會,從考試的角度、生活的角度、工作的角度等方面,與大家探討如何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從而應對人生中的各種考試,成為生活的贏家。今天我們繼續為大家講解面試的相關內容。

之前給大家講到了情商和逆商,其中情商給大家提到了如何做一個受歡迎的人,今天我們來聊聊高情商要具體做到的事情,即拍馬屁。這裡說的拍馬屁並非大家通常理解的溜須拍馬、阿諛奉承,而是拍得對方舒服自己也不掉價,能夠活躍氣氛,促進交流,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先來和大家分享一則歷史故事。

袁枚的高帽子給誰了

清代大才子袁枚,少年聰慧,稟賦過人,二三十歲就官拜七品縣令。赴任之前,袁枚去向他的老恩師——清乾隆年間的名臣尹文端辭行。

尹文端問:「你此去赴任,都準備了些什麼?」

袁枚老老實實地回答:「學生也沒有準備什麼。就準備了100頂高帽子。」

尹文端一聽就有些不高興,說:「你年紀輕輕,怎麼能搞這一套,還是要講究勤政務實呀!」

袁枚說:「老師您有所不知,社會上人人都喜歡戴高帽,像老師這樣不愛戴的,能有幾個?學生又能碰上幾個呢?」

尹文瑞聽完,覺得他所言甚是,給他寫了一封推薦信,送他到門口。

至此,袁枚準備的100頂高帽子,見完恩師,就剩99頂了。

看完這個故事,我覺得袁枚的確是高手啊,值得我們學習。說實話,早些年我也鄙視拍馬屁,看到工作能力不如我的人,憑一張嘴平步青雲,氣得鼻孔冒煙。經過多年艱難的思想鬥爭和工作實踐,我才慢慢領會,拍馬無妨,關鍵是要拍在點子上。拍馬屁不等於逢迎、誇大、無中生有,拍馬屁等於理解、發現優點、真誠讚美。

拍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手段,是能讓別人喜歡你的一個高情商的體現,那麼我們在公務員面試時如果利用好拍馬原則為自己加分呢?

我認為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指拍別人的馬屁。對此我下了個定義:善於發現和挖掘對方的優點並加以讚揚。在這個定義中,善於發現是初級階段,善於挖掘才是高手,每個人身上都有優點,哪怕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身上也會有獨特之處,關鍵是如何挖掘,而且挖掘出來還不夠,還要巧妙恰當地讚揚。拍馬屁的第二個方面,就是要會拍自己的馬屁,就是懂得展示自我,這同樣也是一門技術。

關於拍馬屁,我從史料古籍中也得到了很多學習借鑑。

李斯拍馬上位

歷史上秦朝丞相李斯,很多人是從焚書坑儒的事件裡聽說他的名字,但大家不知道的是,他對秦王嬴政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李斯是一個拍馬屁的高手,雖然在史記裡對李斯這個人只提了寥寥數句,但是我曾看過一本北大歷史系畢業的作者寫的書,叫《流血的仕途》,也叫《李斯與大秦帝國》,書中來源雖有野史的成分,但並不妨礙我們從中學習拍馬屁的精髓。

李斯乃一介布衣,他參加過兩次面試,一次是見當時的秦國丞相呂不韋,一次是見秦王嬴政,這兩場面試按今天的評價來說都取得了成功,李斯和呂不韋聊完就留在了丞相府,和秦王聊完後就留在嬴政的身邊工作。相當於今天的國辦和中辦,這種拍馬能力就可見一斑了。

李斯的這兩場面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既誇獎了面試官又證明了自己的價值。就像我們參加公務員面試,說考官想聽的話容易得到高分,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幾道題的作答向考官展示你是一個優秀的人,是你所面試單位要找的人。

李斯拍馬上位

我們一起來看看李斯兩次經典的拍馬案例。李斯見呂不韋時,面臨著被呂不韋殺頭的危局,但你看他是怎麼說的:「普天之下,人所共知,相國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立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鹹陽,求歸相國門下。是以,諸侯以為,有秦諸相,相國最賢。」意思就是,全天下的人才都因為相國的賢能仁義慕名而來,秦國的丞相就屬您最德高望重。呂不韋一聽就很高興,這才有了聊下去的前提。這就給我們答情景模擬題很好的借鑑,即開場的套話如何說才能拉近距離。

這段歷史故事大家有空都可以多做了解,我把相關的文字內容附在文字稿當中,大家可以學習一下李斯的拍馬屁技巧。

李斯兩次面試

第一次:見呂不韋

李斯終於站在了呂不韋的面前,離他只有一丈有餘的距離。這一天的會面,已無數次在李斯的腦海裡預演過。他很清楚自己來這裡的目的,他要用他的思想侵略呂不韋的大腦,用他的口才纂改呂不韋的意志。就在今天,就在這裡,他要走對一步路,說對一句話,交對一個人。

李斯一進入呂不韋的寢宮,眼中便再沒有別人,他沒有偷偷地瞄一眼那些春光乍洩的絕色美女,也沒有在於他有引薦之恩的鄭國身上浪費自己的半根視線,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呂不韋的身上,他已經完全進入戰爭狀態,呂不韋就是他的對手,他的敵人。

諸君不妨自問,倘你見到一位相國級別的人物,並且你見到他不是為了歌功頌德,而是有求於他,你已經走投無路,只有他,拔九牛之一毛便能將你拯救。那麼,你願意給他留下怎樣的第一印象?我想,大概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甚一樣。對李斯而言,這樣的問題是個偽問題,根本就不成立。李斯想的不是他應該留給呂不韋怎樣的第一印象,而是他應該強加給呂不韋怎樣的第一印象,關於這個第一印象,呂不韋有權評價,卻無權拒絕。當然,這是建立在李斯擁有強大的自信和無畏的勇氣的基礎之上,對那些只想安安耽耽過日子、信奉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來說,還是請勿模仿為好

從李斯邁過寢宮的門檻的那一步開始,他便在用狂放的肢體語言刺激著呂不韋的神經。他高昂著頭,目不斜視,步伐寬闊而有力,渾身散發出利劍出鞘的奪人氣勢。在他英俊而稜角分明的臉上,看不到絲毫乞討者的惶恐和悲傷,有的卻是施捨者的自在和憐憫。他仿佛並非身處在萬民仰望的高高廟堂,在他看來,這裡只是一處任他縱馬遊韁的無主草場。李斯向呂不韋行禮,僅長揖而已。

李斯的狂妄,半是天性,半是蓄意。所謂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呂不韋半躺著,審視著李斯。儘管他不動聲色,但無疑李斯已強加給他這樣的印象:這是一個高傲而強悍的人,這是一個專注而堅毅的人,這是一個可以被毀滅、但絕不會被打敗的人,關鍵是,這樣的人永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總是心無旁騖、全力以赴。於是,在正式的會談開始之前,李斯便已經成功地給會談雙方的關係定下了他想要的調子。

李斯和呂不韋四目相投,如兩隻動物般互相打量,帶著七分挑釁,三分提防。呂不韋在生意場和官場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時至今日,他已經貴為相國,但他的心態卻始終在商人和官員之間遊移。作為精明的商人,他想的是:我能從眼前這位李斯身上得到些什麼;作為顯赫的權臣,他想的是:眼前這位李斯能給我帶來些什麼。能將這兩種具有互補性的思考方式集於一身,讓呂不韋頗為得意,而他自從政以來能一帆風順,這也是一極大之原因。

一個成功的仕途經營者,無疑也應該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學家。李斯同學是何等人物!他對呂不韋的研究是如此透徹,以致於他完全有資格在世上任何一所大學裡開設呂學講座,我敢保證,就連呂不韋本人,也會迫不及待地前來聽講,而且一節課也捨不得落下。(拍馬屁,知已知彼,知道考官想聽什麼,他的喜好是什麼。

早在當年一起就學於荀卿門下之時,李斯和韓非就遊說的技巧作過無數次的探討,並達成這樣的共識:「說人之法,有如用兵之道,攻心為上。必先知所說之心,爾後方以吾說當之。」知所說之心,找出他心中最柔軟的那一部分,只需輕輕一擊,便足以輝煌大勝。那麼,眼前這位相國,傳說中的呂不韋,財富與權力並重,陰險與智慧的化身,他的破綻會在哪裡?作為呂學教授的李斯,又將如何一擊致勝?

從沒有人如李斯這般能帶給呂不韋如此大的壓力,使他艱於呼吸。他下意識地欠起身來,打破了凍結的沉默,冷冷地說道:「你就是李斯?」

李斯一直在等待著呂不韋先開口說話,他等到了。呂不韋沉不住氣,他表現出了他的好奇心。而無數的教訓表明,正是好奇心要了貓的命。

「楚人李斯,拜見大秦相國。」李斯簡單而直接地回答道。諸如「三生有幸,久仰久仰,不勝榮光」這類阿諛之詞,李斯是打死也說不出口的。

好在呂不韋也不在乎這些虛文形式,他看著李斯,懶洋洋地道:「聽鄭國說,你乃是荀卿老先生的得意高足,號稱有動搖山河之志,經天緯地之才。」

「李斯不敢自謙。」

「哼,你倒確實一點也不自謙。不過,本相另外還聽說過一個李斯,兩個月前在本相府前公然辱罵護府武士,咆哮無狀,你可認識這位李斯?」

「回相國,兩李斯是一李斯。」

呂不韋見李斯爽快應承,便臉色一墨,斥道:「你可知罪?」

「李斯知罪。」

「你可知此乃死罪?」

「確是死罪。」李斯答道。呂不韋的臉上一瞬間竟露出失望之色。原來李斯也不過如此,吃自己一嚇,便乖乖地認了,而且似乎連加以狡辯抵抗的欲望也沒有。李斯卻從容接著往下說道:「不知李斯何時能見到那八位護府武士的人頭?」

呂不韋沒轉過彎來,本能地回了一句:「你說什麼?」以他的身份,說出這樣弱智的話來,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在尊貴而博學的相國的字典裡,根本就不該有「你說什麼」這四個字。他只得輕輕地啜一口清茶,以掩飾尷尬。

李斯將呂不韋的行狀盡收眼底,道:「普天之下,人所共知,相國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鹹陽,求歸相國門下。相國敬賢愛士之名,近播大秦之境,遠動六國之聽。是以,諸侯以為,有秦諸相,相國最賢。」

給呂不韋扣上這樣一頂他非戴不可的高帽之後,李斯又道:「李斯背井離鄉,拋妻棄子,遠來鹹陽,慕相國之名,以相國為重士也。李斯雖愚,投奔相國之心卻不可謂不誠,然而方才登門,未及入室,便橫遭護府武士之辱,辱之不足,又復毆之,此事為當日數十人所共見,非李斯所敢編造。此八武士不死,則天下之士必視相國之門為畏途,心寒而不敢至也。六國皆以相國之敬賢愛士為有名無實,心恥而傳為笑也。以八武士之人頭,回相國之美譽,換天下之歸心。相國明見高遠,何去何從,當不必再待李斯多言。」

呂不韋這才醒過味來,敢情李斯說的死罪,不是他自己個的死罪,而是護府武士的死罪。偏他那一套冠冕堂皇的言辭,拿天下來壓人,倒也不好駁得。雖說這兩個月來,前來投奔的士人數量的確明顯下降,但李斯請砍八武士之人頭,這卻要斟酌斟酌。呂不韋當即岔開話題,道:「且置此事不論。汝不遠千裡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李斯知道,有些事緩則易就,急則難成,是以也不再糾纏,他來此,並非專為取八武士之人頭,而是久等呂不韋此刻一問。他沒有急著回答,只是謹慎地道:「願少聞。」

呂不韋動了動手指頭,豔姬魚貫而退。

李斯又道:「願更少聞。」

呂不韋再動了動手指頭,舍人也退下。鄭國屁股賊沉地坐著,心想以他和李斯的交情,今天這場戲自己是看定了。李斯卻以目光逼視著他,不怒而威。鄭國明白了自己的在場對李斯也是一種妨礙,只得帶著沮喪和懊惱離開。

偌大的寢宮內,只剩下兩個人,呂不韋和李斯,卻絲毫也不顯空曠寂寥。這兩顆巨星碰撞而出的無形火光,早將所有的空間瀰漫殆盡。

李斯開口道:「李斯聞知,相國門下食客有三千之眾,四大公子也有所不及,相國得士之多,可謂冠絕天下也。有此事乎?「

李斯牌的高帽確實非同凡響,呂不韋越戴越舒服,越戴越喜歡,他得意地一捋長鬚,道:「多乎哉,不多也。」說完,微笑地望著李斯,等待著李斯繼續對自己吹捧誇獎。

李斯卻站起身來,沉思著踱了兩步,再轉身面對著呂不韋,他用狂熱的眼神緊盯著呂不韋,厲聲說道:「李斯請相國盡誅門下之士。無論親疏貴賤,才學高低,請一切殺之。」李斯說完,手掌同時往下猛地一斬,其力道之大,竟似能於虛空中觸發風雷之聲。

李斯這席話,由於事先全無徵兆,再加上他金屬般剛硬銳利的聲音,使得其效果極其震撼。呂不韋聞言大駭,險些又傻乎乎地跟著應一句:「你說什麼?」還好他嘴收得快,這才沒有再度出醜。呂不韋心中大怒,怒李斯傲慢無理,大言不慚。李斯啊李斯,你可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我養這許多士人我容易嗎?這些寄生蟲們成天什麼事也不用幹,吃喝拉撒全由我買單,每月還得固定給他們發薪水,要維護秦國的體面和我呂不韋的個人聲譽,這薪水還不好意思給得太少。這些士人要是耍起性子來,我得好聲好氣地去安撫慰問,他們若是在外頭捅了什麼婁子,我還得出面替他們擺平。養士人可比養兒子還累啊。我圖個啥?就圖個不能吃也不能賣的虛名。好傢夥,你李斯一來,像樣的計策一個沒有,張口閉口儘是要我殺人,先要殺八個護府武士,現在又要殺三千士人。我這兒是相國府,又不是屠宰鋪,你是存心要我呂不韋落下一個不仁不義的千秋罵名呀。

呂不韋按住自己的怒火。他決定給李斯一個機會,讓他把話說完。倘李斯能自圓其說,那便再做理會。倘他只是危言聳聽,那就拖出去剁了賣肉,咎由自取,須怨別人不得。呂不韋慢條斯理地道:「士人何罪之有?為何要殺?」

「三千士人,皆欲置相國於死地,焉能不殺!」

呂不韋眉毛一挑,「說下去。」

李斯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呼吸,道:「相國以韓人仕秦,封文信侯,食十萬戶,金印紫綬,代理萬機。秦王年少,以相國為仲父,計不下席,謀不出廊廟,大秦天下,盡託於相國一人之手。人臣所望,能過此乎?」

「不能過。」

「然則相國欲廢秦王而自立乎?」

呂不韋怒道:「小子放肆!本相受先王厚遇,倚為託孤重臣。呂不韋披肝瀝膽,效忠秦室,天日可鑑。」

呂不韋怒了,李斯反而笑了。李斯道:「相國並無謀反之心,相國自知,李斯也知。然而秦王知乎?秦國知乎?以李斯之見,相國雖無謀反之心,所行卻有謀反之嫌。相國大開門戶,延攬天下士人,至三千之數,此乃慕虛名而處實禍也。」

李斯激動地在呂不韋面前走來走去,晃得呂不韋很是眼暈。李斯邊走邊說:「養士如養虎。據李斯所聞,相國門下之士,只知有相國,不知有秦王,依仗相國之權勢與尊寵,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囂張跋扈,欺凌柔弱,鹹陽城內已是怨聲載道,百姓皆因此遷罪於相國。相國門下蓄此猛虎三千,人雖畏之,也必疑之,謂相國有不臣之志,此則養虎又有如養禍也。信陵君以宗室之親,養士納賢,尚遭魏王嫌恨,無以自明,廢而不用,乃沉溺酒色,鬱鬱而終。相國本為韓人,常言有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相國雖忠於秦室,而秦人終不能信相國也。如今相國已是大權獨攬,乾坤獨斷,秦國任君予取予求。語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相國不思韜光隱略,乘盛而返,反而遍求天下之士,集於一門,非為謀反,何為此舉?今日主少國疑,舉國皆疑相國將仿田常代齊之故事,廢秦王而自代。宗室重臣恨相國已久也,一旦以養士自重,圖謀不軌為名,誣相國以謀反之罪,群起而攻之,則相國危急於累卵,而不壽於朝生也。為今之計,惟盡誅門下之士,門下之士既去,則相國無須自辯,天下已盡知相國必無謀反之心也。相國也可長為文信侯,世世稱孤。當斷不斷,必受其亂,願君孰計之!」

李斯一口氣說完一大通話,稍顯疲憊之態,他住下腳步,俯觀著呂不韋的反應。呂不韋把身子往後一靠,閉目沉思。他的思緒有點亂。李斯一席話,有如當頭棒喝,敲得他昏沉。但要說呂不韋從不居安思危,那倒真是太低估他了。呂不韋雖貴為相國,然而卻有一塊心病,那就是他一直無法染指軍權,軍權始終牢牢控制在秦國宗室重臣手中。是以,他蓄養三千士人,極力籠絡,使其能為己用,能為己死,其實也兼有自保防身之用。三千士人倘糾結得好,也是一支相當可觀的精銳部隊,就算那些宗室重臣意圖兵變,要加害於我呂不韋,看在這支部隊的份上,他們也得再掂量掂量。李斯啊李斯,你說的道理我何嘗不知,我不是捨不得三千條人命,我是不能自毀戰鬥力啊。

人,不是這樣子殺的。在古代,對那些握有生殺大權的人來說,殺一個人只是一項簡單的工作,一聲咳嗽,一道眼神,都可以殺人於無影無形。但從殺一個人到殺三千人,那就會量變引發質變,成為一項浩繁艱巨的高風險工程。就算呂不韋有心殺三千士人,他也未必敢冒這樣的風險。千萬不可小看這些吃白食的士人,他們可不會甘心伏首就誅,一旦事情洩露,這些士人聯合起來,反戈一擊,先一命歸西的還不定是誰呢。就算呂不韋真能成功地殺掉三千士人,他也不得不顧忌國際輿論的壓力。那時侯的諸侯大臣,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狂喜歡指責甚至是幹涉別人國家的內政。一旦真對三千士人進行大屠殺,可想而知,從六國遠道而來的滔天口水,呂不韋套十個救生圈也能被活活淹死。

呂不韋計較已定,睜開眼睛,道:「李斯,說得好。但這三千士人,本相一個也不能殺。」

李斯自然了解呂不韋的苦衷,他淡淡地道:「李斯明白。」

呂不韋心中一動,不由問道:「莫非你有兩全之策?」

李斯一笑,道:「李斯早知相國宅心仁厚,必不忍取士人之性命。夫人之立功,豈不期於成全邪?身與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僇辱而身全者,下也。李斯不才,卻有一計,能保相國身名兩全。」

呂不韋原本傲慢的語氣開始變得真誠而謙恭,道:「不韋魯鈍,願得先生教之。」

李斯悠悠說道:「所謂養士,重在一個養字。李斯以為,相國對門下士人嬌縱太過,優其俸祿,肆其所為,不忍稍加約束之。相國以為如此厚待士人,士人必感相國之恩。殊不知,凡士人者,必自恃其才,而相國於門下士人無所任事,養之有日,用之無時,士人懷才而不得見用,長而久之,必心生怨恨,此士人之通病也。授士以金,不如授之以事,相國若能聽李斯一言,則門下士人皆能各展所長,各任其用,人人皆自以為相國重己也。如是,則士人歸心,相國坐收其利而不得其害。此方得養士之妙法也。」

呂不韋見李斯說話雲遮霧繞,不著邊際,急道:「請先生明示。」

李斯見火候已到,也就不再吊呂不韋的胃口,從容答道:「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今相國德行廣被,萬民浸澤;匡扶秦室,功高天下。人生三事,相國惟欠立言而已。為今之計,何不集門下士人於一堂,授以竹簡刀筆,使人人著所知所聞,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上關天文,下窮地理,匯諸子百家,錄古史舊聞,輯而成書,立言於當前,光耀於千秋。」

李斯說得性起,又開始來回兜圈。呂不韋看得眼暈,索性閉上眼睛,任李斯充滿力度的聲音在自己耳邊慷慨陳詞:

「諸位士人久受相國奉養之恩,早盼能為相國建功立業。文章千古事,隻字未敢輕。相國借重彼等之才,委以立言大任,試問誰人敢不竭盡才智,惟恐有負相國厚望?士人中或有濫竽充數之輩,胸中一無所有,聞知著書一事,必知難而退,如是則不費吹灰之力,而有沙汰之功。士人既傾力著作,則無暇於外尋釁生事,如是則百姓得以安息,必大讚相國馭下有方。士人文章即出,相國覽卷一閱,便可知曉其才學之高下,相國擇其賢者而用之,如是則開得士之捷徑。此其利一也。

四大公子素以善養士而名聞天下。然以李斯觀之,四人身滅事廢,何足道哉。今相國集門客著書,書成之日,繕寫謄抄而傳於諸侯,則天下之人,皆知四公子養士乃為一己之私慾,相國養士卻為造福於萬代,於是鄙四公子而尊相國。此其利二也。

三千士人合力著書,實為亙古未有之壯觀。於斯時也,相國擺宴設酒,邀文武百官齊至相府,觀瞻著書盛況,則秦國皆知相國以立言宏道為重,而以江山社稷為輕也。相國得以自白心跡於目前,此其利三也。

斯書即成,必汪洋恣肆,蔚蔚大觀。足堪傳諸久遠,遺澤後世。雖歷百千年,相國之名也必高垂而不朽。此其利四也。」

呂不韋被李斯煽動得坐立不安,豪情萬丈。呂不韋問道:「此書如成,何以名之?」

「無相國,則不能有此書。號曰呂子春秋可也。」

呂不韋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充其量只能算個提供著書場地和經費的大款,書的思想內容基本上和自己沒啥個關係,是以這個「子」字可萬萬不敢腆顏承擔。於是說道:「本相以為,還是名為《呂氏春秋》較為適宜。」

李斯點頭贊同。通過這一易名事件,他敏銳地察覺到呂不韋在文化上存在嚴重的自卑心理。嗯,以後一定要找機會對他這點狠狠予以打擊。

於是呂不韋大悅,對李斯頓生相見何晚之意,恭聲道:「先生幸教,不韋敬受命。」於是延李斯入坐,奉為上客。

李斯卻並不領情,他向呂不韋躬身行大禮,高聲道:「相國在上,李斯再請八武士之人頭。」

呂不韋一愣,他以為這事已經算完了呢。八武士乃是託關係才得到目前這份工作的,七大姑八大姨這樣攀起來,多少和呂不韋都有點沾親帶故,雖說殺了也不心疼,但能不殺最好還是不殺。作為一個生逢亂世的政治家,呂不韋的唯一缺陷便是殺心不夠重,又或者,他和希區柯克有著同樣的嗜好,喜歡慢工出細活,帶著浪漫的憂傷,在內心的掙扎中,讓一個人的死亡變得艱難而漫長。總之,他不喜歡大面積地殺人,覺得這樣太缺少藝術上的美感。

呂不韋語調冷峻地道:「先生何必定要取那八武士之人頭。不韋知先生當日受辱匪輕,此時猶然滿腔憤懣。呂不韋願厚饋先生金銀,再令八武士當眾向先生下跪賠禮。那八武士也均是上有老、下有小之人,先生寬宏大量,看在本相面上,且饒八武士之命如何。」

如果李斯這麼容易收買,那他也就不能成其為李斯了。有時候,不交易才是最好的交易。李斯不依不饒,非要取那八武士之人頭不可。他要讓世人都知道,當日他在相國府門前說的那番話,絕非戲言。他要讓世人都知道,凡他說過的話,他一定有能力做到。

第二次:見秦王嬴政

回首活過的三十餘年,他有理由羞愧汗顏。翻檢回憶,無一事能引以為傲,值得珍惜。蔡澤的話雖然難聽,卻並沒有罵錯,三十餘年,他實在是苟活人世,行屍走肉而已。他可以選擇就此轉身離去,無人能對此加以責備,然後度過風平浪靜、庸俗無奇的二十多年,在某張床上悄悄死去。然而,在他臨死之前,他會不會後悔,後悔自己沒有用這蒼白乏味的二十多年來換取今天的這樣一次機會,面見秦王,說服他允許自己和他站在一起,開創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世偉業?就算成功的機會只有萬分之一,至少他也可以作為一個冒險家死去。

李斯此時便已被一種強烈的激情所控制。不管如何,即便是擅闖宮殿,他也一定要見到秦王。如果今天他不敢去見秦王嬴政,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一劍將自己刺死,這樣懦弱的李斯,不活也罷。雖說擅闖宮殿,按律當烹,但只要我說出了自己想說的話,如果秦王沒有被我說服,還是要烹我,那我也認了。至少我努力過,沒有成功,那是水平問題,不是態度問題。

要麼得到所有,要麼失去全部。李斯以自己的生命為賭注,徹底地豁了出去。

一步。

兩步。

三步。

李斯的雙腳踩在宮殿堅硬的石磚,卻仿似踏在雲彩之上,凌空高蹈,步步驚魂。李斯低著頭,幾乎不敢去看秦王。在他的喉間,泛起某種年輕而青澀的情感,讓他眼眶溼潤,感動莫名。他即將面對的,仿佛不是一個王座上的少年,而是他相思多年的夢中情人。

李斯跨入宮殿的門檻,往前行了三步,便停了下來。他沉默著向上望去。

世間有一種膜拜,叫五體投地。

世間有一種距離,叫遙不可及。

但見秦王嬴政獨自坐於空曠的宮殿高處,似在沉思。他修長的手指,撫摩著一柄青銅長劍。他還不到能佩劍的年紀,鋒利的長劍,既是他的圖騰,也是他的禁忌。在嬴政稜角分明的臉龐,有傷感流淌其上。莫非是方才雪中梅花的悽豔之美,還在佔據著他的思緒,激起他的憂鬱?

秦王嬴政沉浸在自身的孤獨之中,他並未注意到李斯的闖入。當他發現李斯的存在時,卻也不顯驚奇,更沒有驚慌失措,大聲呼喊侍衛們前來護駕。在他的年紀,他鎮靜得可怕。只有見慣大場面的人,才能臨危不亂。嬴政不用見慣大場面,他就是大場面。

嬴政以前從未見過李斯,他略帶好奇地打量著眼前這個突兀的陌生人。李斯遠遠站著,看上去謙恭有禮,並無敵意。嬴政問道:「你是何人?未得傳召,奈何至此?」嬴政的聲音很是親切,甚至可以說是充滿愛心,仿佛只要李斯說自己是走迷了路,他還會手牽手地將李斯領出去。

李斯道:「臣李斯擅闖宮殿,自知死罪,然為大秦社稷之故,不敢不剖心陳詞於吾王。願吾王聽之。」

嬴政見李斯儀表非凡,當是胸懷智謀之人,便招招手,道:「上前。」

李斯卻並不即刻上殿。李斯道:「吾王宅心仁厚,初見臣而無半點疑心,許臣近窺天顏,咫尺奏事。臣卻不敢不自明行跡,而後方能進言。臣惟有一片愛主之心,絕無絲毫害主之意。」說完,李斯徐徐解衣,直至赤裸,示以身無兇器。

眼前的這一幕,秦王嬴政大概永遠也無法從心中抹去。一個男人,為了取信於他,不惜光著身子,坦然地站在他的面前,以白雪和紅梅為背景,眼中噙著真誠的熱淚,在寒風中紋絲不動。

嬴政不習慣看著男人的裸體,他靦腆地一笑,道:「先生起就衣,前言事!」

李斯神色不改,一件件地穿回衣服。他知道,他這一非常舉動,已經將秦王嬴政打動。

李斯上殿,秦王嬴政許其對坐,問道:「先生何以教寡人?」

秦王嬴政的話一落音,標誌著李斯的面試已經正式開始。這似乎是一次自由命題、自由發揮的面試,你要說什麼都可以。然而李斯卻不這麼認為。他必須迴避秦王嬴政的心理禁區。

嬴政這少年,孤獨而憂傷。他十三歲便沒了父親,母親又遠在雍城,長遠不得見面。在偌大的鹹陽,他的都城,他居然舉目無親。他不僅要忍受孤獨,更要忍受有關他是呂不韋私生子的謠言帶給他的恥辱。他名為秦王,實則囚徒。真正的內政大權,都掌握在呂不韋和嫪毐之手。因此,內事不可言,言則徒增其憤怒。要打動嬴政,必須用未來的遠景來誘惑他,麻醉他,使他暫時從鬱郁的現狀中解脫出來。如此,則當言外事也。

於是,李斯深吸了一口氣,像馬丁路德金那樣,飽含深情地說出一句:「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

「講中文。Please。」嬴政將李斯的話打斷。

李斯恭敬地答道,是。他略一停頓,然後開始了激情四射的演講。

「臣李斯有一夢,敢稟呈於吾王。

臣夢見吾王成了萬王之王,天下的王,不朽的王,永恆的王。

臣夢見吾王親帥鐵騎,滅趙國,毀邯鄲。當年與王有仇怨者,吾王盡手刃之,血流成河,快意索仇。

臣夢見吾王雄師,破六國之兵,納六國之印。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臣夢見吾王橫掃九州,一統天下。四海歸一,大秦獨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臣夢見大秦帝國之疆域,東至大海,西達崑崙、南吞瓊荒,北並遼東。其廣不知幾千萬裡。有人之處,皆為秦人,有地之處,皆為秦地。大秦帝國的天空,日不能落,月不敢隱。

臣夢見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盡收吾王囊中,鼎鐺玉石,金塊珠礫,倚疊如山,棄擲邐迤。

臣夢見金碧輝煌的鹹陽,乃天地之中心,不敗之都城。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宮室幾千萬落,覆壓數百餘裡。

臣夢見後宮佳麗,難以勝計,皆天仙肌容,人間絕色。開鏡梳鬟,理妝焚蘭。朝夕所盼,惟吾王臨幸也。聞宮車來而顏色歡喜,見宮車過而珠淚黯垂。有不得幸者三十六年,王亦不加顧惜。

臣夢見上至君侯,下到黔首,說著相同的語言,使用同樣的文字。天下不再有齊人燕人楚人魏人韓人趙人,天下一家,以吾王為父。

臣夢見天下再無戰火,再無兵爭。百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大同之世,不致於堯舜,而致於吾王也。

臣夢見吾王凌駕於蒼生之上。百姓萬民,走獸飛禽,皆匍匐於吾王腳下,有如羔羊,惟吾王死生之。

臣夢見開天闢地以降,未有人君若吾王者。

臣夢見三皇五帝,不及吾王之尊貴。

臣夢見商周諸王,不及吾王之富華。

臣夢見五嶽不為高,江海不為深,惟吾王的旨意不可阻擋。王的旨意行於大地,行於江河,行於天上。天地之間,以王為大,以王為一,任王如心所欲,王握住為火,王鬆開是炭。

臣夢見神從天降,其應在王。

臣夢見日月不足以奪王之光。

臣夢見星辰不足以攖王之芒。

臣夢見大秦帝國,肇始於王,代代相遞,雖千秋萬世,固若金湯。」

李斯音調逐漸高亢。說到後來,他與其說是在演講,毋寧說是在布道了。在他的身上,折射出酒神的癲狂,閃爍著日神的火光。

嬴政聽完李斯所言,廢然長嘆,神不守舍,悵然若失。

嬴政深居宮中,何曾有人對他說過這些。宦官宮女,只知對他阿諛奉承,他喜則喜,他憂則憂。蔡澤每見他,公事公奏之餘,最多順帶捎上幾句和呂不韋與嫪毐有關的壞話。官員見他,也都畢恭畢敬,不問不答,答非所問。是的,他們的確把他當王在看。不過,在他們看來,他是一個和六國的王沒有任何區別的王,和秦國歷代的王也沒什麼兩樣。

然而,他現在需要的不僅僅是聽話的臣民,更需要耳提面命的老師。他只有十六歲,他需要學習,需要指引,今天,他遇見了李斯,他的耳朵聽到了另一種聲音,一種讓他相聽恨晚的聲音,一種進入心中便生根發芽的聲音。他的思緒隨著李斯激烈的言語而白日飛升,離地三萬英尺,俯瞰天下,一覽九州,心胸廓清,煩惱盡掃。李斯的話,讓他第一次體驗到,原來,王是可以這麼作的。王的滋味,可以如此美妙,王的使命,可以如此崇高。

只有李斯,明確地告訴他,他和六國的王不一樣,和古往今來所有的王都不一樣。他是王上之王,萬王之王。在李斯這裡,他第一次體會到自己光榮的存在,命定的存在。他一生的目標,都已在今天一次性找到,在李斯的話中一次性找到。他,秦王嬴政,要統一天下,建立大秦帝國,作最高最大的王,空前絕後的王。這一刻,他忘了自己的孤獨和憂傷,忘了久未謀面的母親,忘了掣肘著他的呂不韋與嫪毐。他的心思,已遨遊在一個空前龐大的帝國。

這一刻的會面,決定了未來的二十三年,更影響了未來的兩千多年。李斯畫出了一個帝國的藍圖,嬴政促成了一個帝國的竣工。在未來的日子裡,所有的帝王都沒能逃出這兩個人劃定的圓圈,他們能做的,無非就是東挪西湊,修修補補。

且說嬴政心運神遊,面色數變,良久才道:「先生所言,寡人未嘗思之。」

李斯知嬴政已然心動,便道:「事有不可思,有不可不思。食色車馬,愚民可思,吾王不可思;江山社稷,愚民不可思,而吾王不可不思。今天下黎民,厭兵倦戰,久欲休息。然七國並存,各有其君。樹欲靜而風不止,民欲安而君貪戰。七國一日不同,天下一日不寧。願吾王思之。」

李斯又道:「昔者秦穆公之霸,終不東並六國者,何也?諸侯尚眾,周德未衰,故五伯迭興,更尊周室。自秦孝公以來,周室卑微,諸侯相兼,關東為六國,秦之乘勝役諸侯,蓋六世矣。今諸侯服秦,譬若郡縣。夫以秦之彊,吾王之賢,由灶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若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合縱,雖有黃帝之賢,不能並也。願吾王行之。」

嬴政問道:「統一六國,非朝夕之功。以先生之見,當以何事為先?」這問題問得很大,也很含糊。

對兩種人說話,你必須簡單明白,直截了當。一是對特別弱智的,一是對特別聰明的。李斯知道,對嬴政這樣高智商而且又沒耐心的人,必須言簡意賅,觀點明確而且新鮮,切不可拐彎抹角,東拉西扯。搞哲學,可以提倡辯證法。要說服別人,尤其是說服君王,辯證法可用不得。聽起來什麼都說到了,又好像什麼也都沒說。辯證法的精髓就在於兩個字:但是。懂得了使用但是,就懂得了辯證法。

李斯道:「臣位卑,不敢言內事,請言外事。天下皆知,秦利在六國之分,不利在六國之合。臣以為,六國之分雖為秦國之利,而若能將六國之每一國再分,則尤為秦國之大利。不僅要讓六國各自為政,也必當使每一國不得各自為政。離其國君臣之計,使一國之內,政見紛紜,莫衷一是,則其國無政自亂,引頸待誅也。」

「既如此,當如何行之?」

「以臣之見,吾王當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離間六國上下,使其不得一心。」

嬴政懶懶地道:「此離間之計,歷代先王已多有施行,並不稀奇。」

李斯不慌不忙,從容說道:「離間之計,婦孺皆知,實不為奇。同樣的一柄劍,可披荊斬棘,也可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劍雖同,用之法異也。前人用離間之計,或為一時之權宜,或為解燃眉之急。臣所獻離間之計,卻有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六國君臣,皆在網中,莫能自脫。臣敢問吾王,今倘若吾王奮鐵血之師,臨於六國。以吾王之見,六國君臣上下,欲戰者幾何?欲降者幾何?」

「欲戰者或有什九,欲降者不足什一。」

「若吾王能用臣策,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向秦者留,背秦者誅。堅持不渝,必收奇效。五年之後,則欲戰者什七,欲降者什三。十年之後,則欲戰者與欲降者各半也。待斯時也,天網收,秦師出,六國鬥志已衰,降心大熾,吾王坐而收之,不亦易哉。」

於是嬴政點頭稱善,以為上策。豬,養肥了再殺,國家,則要先掏瘦了再滅。離間計常見,而如此大規模、大範圍的離間計,讓六個國家個個都患上精神分裂,上下離心,內部瓦解,確實是頭一回。

李斯見嬴政面露激賞之色,決定再燒上一把火,於是拜道:「臣李斯言已盡,請服湯鑊。」

且說李斯匍匐在地,將自己的性命放在嬴政手中,靜待嬴政裁決。在李斯的預料之中,事情的正常進展應該是這樣的:嬴政正在興頭上,和他有相見恨晚之意,忽然聽到他要尋死,這哪成啊,於是愛才之心頓起,連忙將他攙扶起來,好言勸慰,不僅赦其無罪,並立即授以高官顯爵,倚為股肱。

然而,出乎李斯意料的是,嬴政偏偏一言不發,非但沒來攙扶,連痛快話也不給一句。李斯也不敢抬頭去看,只能將臉貼著冰冷的磚地,乾乾等著。李斯哪裡是真想死啊,他只不過是照本宣科,說了一句勸諫君王之後的常用的客套話而已。通常君臣二人都心照不宣,按照遊戲規則,誰也不會把這尋死的話當真。可是,嬴政是按規則出牌的主嗎?

李斯心裡七上八下,全身流汗,控制不住地發抖戰慄。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然而,他狠話都扔出去了,退路已被堵死,再討饒已經來不及了。

嬴政沉思著,仿佛在故意考驗李斯、折磨李斯。幾乎是過了一萬年之久,嬴政這才說道:「先生且回去歇息。明日寡人當再與先生議論。」

我們具體來看拍馬原則在面試當中的運用,第一個我們先看如何拍別人的馬屁,拍自己馬屁的板塊我們留到下次再和大家探討。

如何拍別人的馬屁,考場上,我們總不能一進去就直接誇考官,這也不現實。但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拍好馬屁:

1

拍考官

第一是應急應變、人際關係題裡出現了領導時,我們就要提高警惕,拍好領導的馬屁,因為考官都喜歡對號入座。

比如說副處長安排你做一件事,處長同時也安排你做了一件事,你要怎麼處理?答這類題要小心,如果你根據職位高低僅僅照顧到處長而忽略副處長的感受,有的考官可能會不高興,你想想,臺下很多考官都是副職,幹了多年沒提正說沒情緒是假的。

2

拍勸說的對象

第二就是拍題目中我們要勸說的對象,這在場景題也就是情景模擬題中經常出現,要你去勸說鬱悶的同事、朋友、不滿意的群眾等等,這就需要我們說別人愛聽的話,拉近距離,才能達到說服的效果。

3

拍考官的行業

第三就是拍考官所在的行業,即公職行業或者報考的部門。我們講工作原則時提到過三句話不離本行,人性本身會對熟悉的板塊投入更多關注,並且在聊天中傾向自己所擅長的板塊;另一方面每個國家機關的設置一定有其必要性,每一個部門、崗位都是國家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因此我們在答題時就要抓住考官對公職行業、對你所報考部門了解熟悉的這個心理狀態,誇獎考官所在的行業是最偉大的行業,滿足他們對自己工作的認同感和成就感。

舉個例子。

我在省委上班時工資並不高,也沒有被提拔到很高的職位,而同樣在移動、電網公司或是政府部門工作的同學,也許工資比我高權力比我大,但是當我走出去時,別人會先誇讚我,別人會認為我來自黨委,在權力核心,誇獎我的單位和行業很好,我聽起來也會很開心。

落實在答題中,比如你報考的是交通部,就可以論述交通的重要性,貴州不沿邊不沿海,要想經濟發展就必須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老百姓常說,要想富先修路,所以能夠從事交通行業,能改變貴州落後的交通面貌,為我們的經濟騰飛,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一項偉大的工作。在考場上如果有該行業的考官一定就會有種找到知音的感覺。

這就是我們拍考官所在行業馬屁的原因,其核心與本質就是激起考官對所從事工作的成就感、責任感以及情感上的共鳴。

好了,關於拍馬原則中的第一個方面,如何拍別人的馬屁,以及在面試中如果運用的話題我們就聊到這。我們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別人的優點並加以讚揚。在面試中的運用有以下三點:

第一拍好題目中出現的領導的馬屁,因為考官會對號入座;

第二拍好情景模擬類題目中勸說對象的馬屁;

第三在求職動機、情景模擬類題中,拍好報考部門或考官所在行業的馬屁,對工作的認識和成就感要進行挖掘,以吸引考官的認可。

下次我們接著聊拍馬原則中的第二個方面,即如何拍自己的馬屁,如何通過答題展現自己的優點,取得考試的成功。下次見!

相關焦點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從這句話理解,我們會不會認為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為他佔了百分之九十九。以前老師也經常說這句話,叫我們要好好努力。也就是說,就算你有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但是你沒有那百分之一的天賦你也成不了天才。反之,如果你有百分之一的天賦,但是你不努力也成不了天才。傷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真的?
    艱苦奮鬥,用短暫的一生譜寫了歷史光輝的一頁有些人不知道時間是寶貴的,整天懶惰無聊,無所事事,喜歡安逸。時間是用來玩的,不要提前考慮,甚至犯罪,使時間浪費,到老了,才明白時間的價值,才知道珍惜時間,但為時已晚,時間一去不復返,到頭來一無所有,浪費時間,後悔!
  •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愛迪生一個行動證明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句話的作者就是愛迪生。眾所周知的是,愛迪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利用大量生產原則和電氣工程研究的實驗室來進行從事發明專利而對世界產生重大深遠影響的人。他發明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電燈對世界有極大影響。
  • 灌籃高手: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賦加百分之一的汗水,天才仙道做到了
    百分之九十九的天賦加百分之一的汗水,只有仙道做到了。雖然櫻木經常在生活和訓練中標榜自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從他的訓練時間和取得的成績來看,他也對得起天才這個稱號,但還有這麼一號人,我覺得天才這個詞應該更適合他。他就是陵南隊的隊魂,仙道彰。
  • 《風雨哈佛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賦
    你在上學路上會被街區的小混混揍一頓,每天飢一頓飽一頓的,你來到學校想買一些食物充充飢,但是你的所有錢被父母拿去買了毒品,你的老師告訴你你已經有兩周沒來上課了,再這樣下去,你就要被勸退了,我們可不是九年義務制教育。
  • 劉強東章澤天成立新公司,章澤天持股百分之一
    也就是說,在這家企業,章澤天實際控股為百分之一。不過在佔股比例上,有網友就提出質疑,認為劉強東佔股達百分之九十九,而讓章澤天佔股比例才百分之一,百分之一的持股,打發要飯呢?好啦,你覺得劉強東為什麼只讓章澤天持股百分之一而已呢
  • 百分之一的天才決定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的價值
    但今天我要跟您交談的不是這些,因為關於這些,我相信您懂得的比我還多。他說,這個世界從不缺少人才,這個世界缺少的是天才。親愛的毛郠夫人,想必您也有這樣的感覺吧。那麼,您也一定很期待與李康英博士的見面吧。我想,您不久就會見到他的。因為我也跟他提到了您,而他對您也極為欣賞。他說他非常喜歡您寫的《水裡的聖經》,他愛不釋手,一讀再讀。至少讀了三遍。他稱之為天才的作品,如清泉流進人的心裡,引領人進入到一個更為純淨純善的世界。而這,正是作家的良知,正是作品的意義所在。我真替您感到高興。
  • 為了面試,雲南小夥租了一套新郎西服;面試官:很真誠,錄取!
    為了面試,雲南小夥租了一套新郎西服;面試官:很真誠,錄取!來自紅河縣的一位女生小朱,由於身高限制未能通過首輪面試,對於走出大山、深造學習的渴望,驅使小朱第二天清晨便再次趕赴招生信息登記現場,懇請面試老師能夠再給她一次機會,即使不能夠實現「空乘夢」,她也希望能夠在航空其他崗位從事相關工作。面試官們被她真誠的話語所打動,反覆斟酌之後決定破格錄取。
  • 【打卡練習】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有專家指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希望有更多的文化產品申遺成功,避免某些發源於中國的文化遺產被他國「搶註」。 (1)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唯物論的相關知識,分析「二十四節氣」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的理由。(2) 就如何推動「二十四節氣」對外傳播和交流,從文化生活角度提出兩條具體建議。
  • 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努力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不碰手機
    和一個女性朋友吃麥當勞,她吃了一個板燒雞腿堡、一對辣翅、一份薯條、一杯可樂、一個玉米杯。然後只拍了玉米杯,發朋友圈「減肥ing,只點了玉米杯。。。」以前考駕照的時候有個妹子,遇事總喜歡大呼小叫。教練一臉無辜:「別問我,狗是不會說話的。」女:我想去割雙眼皮。我:別去了吧,疼。女:不太疼的。我:不是,我是說我心疼。女:哎呀,你真討厭,我打麻藥就不疼啦。
  • 公考面試中,文科思維VS理科思維,誰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總體而言,文科思維具備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語言上比較生動,喜歡會繞著彎講,簡單說叫囉嗦;二是喜歡講故事,舉例子,不喜歡用數據去表達;三是喜歡做筆記,手寫那種。體現在面試中,就是上述第一和第二兩個特點。我曾經有個學生,特別喜歡把一個點翻來覆去地講,生怕考官聽不懂。
  • 改變的關鍵在於做好最後百分之一
    即使百分之九十九的無用功,剩下的百分之一,就是有用的。無論什麼工作,只要開始,就要有個漂亮的結尾,這樣才對得起這份工作。
  • 結構化面試:教師面試常問問題
    廣東教師招聘網提供以下教師備考資料信息:結構化面試:教師面試常問問題,更多關於教師面試,結構化題目,教師備考資料的內容,請關注廣東教師招聘網/廣東人事考試網!
  • 《半之半》百分之一到無限,我們走過傷痕終將溫柔地相愛
    下面是一首以這部劇為靈感的詩,題目是《百分之一到無限》百分之一到無限從想這樣去愛你變成想這樣與你相愛苦惱許久的我寫下這封情書在遇見你之前,我從不知道一個人的視線竟能如此溫柔他可以因為好奇而執著而他的愛竟能綿延如此之久,時間也失去意義在遇見你之後我愛上了你的目光,你凝望的樣子
  • 教資面試如何克服緊張?!
    考試的時候緊張,這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會出現的問題,那麼我們該如何在教師資格證面試中克服緊張呢?教師資格證面試中會有思辨類的題目,這就要求我們要在緊張的情況下去思考問題,並且能夠阻止好語言表達出來。小夥伴們不要著急,克服緊張的小妙招已經給你備好了,請查收哦!
  • 馬屁大師宇文士及
    真實的隋唐英雄傳第一回:馬屁大師宇文士及從今天開講,咱們開講《真實的隋唐英雄傳
  • 張鳴:馬屁的尺度
    在他二十幾歲的生涯中,有兩個特徵特別明顯,一是一輩子心理上都斷不了奶,因此對奶媽客氏極其依戀,無論禮法如何規定,客氏始終不能走。第二就是喜歡玩,別的都無所謂,只要能玩,玩得精巧,玩出花樣,天塌了,都沒有關係。這樣的一個人做皇帝,也沒有什麼奇怪,因為做皇帝這種天大的事,有時選擇面相當的窄,可以說沒的選擇,趕上誰,就是誰,哪怕他是個傻子,瘋子,天下人也得忍。
  • 範逸臣《混混天團》被譏不及《海角七號》三百分之一(圖)
    範逸臣是阿美族原住民,作風相當豪邁,主演的新片《混混天團》失利,被譏「票房不及《海角七號》的三百分之一」,他也能處之泰然,認為自己已經盡力,外界的冷嘲熱諷不會減低他對電影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