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跨界拍電影,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某些辣眼睛的圈錢電影。講道理,創作都是很看天賦的,雖說隔行如隔山,但也不得不承認,不少有著良好審美的時尚界人士拍出來的電影,總是能給觀眾帶來一些視覺驚豔,比如日本攝影師蜷川實花,比如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夜行動物》的導演——Tom Ford。
看到這個名字,相信不熟悉電影的朋友第一時間想到的可能是某個有點厲害的時尚品牌,拋開這些題外話,言歸正傳,我對《夜行動物》的評價,不比妹子們給他家唇膏的打分低。
《夜行動物》改編自奧斯汀懷特的小說《託尼和蘇珊》。講的是女主角蘇珊有一天突然收到前夫愛德華的一部叫《夜行動物》的小說手稿,愛德華聲稱這是一本記載了自己和蘇珊過去的作品。蘇珊開始閱讀這個故事,隨著現實世界和小說劇情的平行展開,電影一點一點向觀眾揭開了蘇珊塵封在心的往事。
原來二十年前,蘇珊和愛德華曾經是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蘇珊家境富裕,自小在一個拜金媽的耳濡目染下長大,然而年輕的蘇珊並不認同母親刻薄無情的人生觀,她熱愛藝術,對浪漫主義的愛情充滿嚮往,於是她不顧母親的反對,毅然和志同道合的小作家愛德華結為夫婦。為此,蘇珊的母親給了蘇珊一段忠告:
「你性子剛烈,而愛德華,雖然他人不錯,性格卻過於懦弱。我知道在你眼裡,我們追求不同,但你要這麼想就錯了。幾年後,所有這些你認為小資格調的東西,會變得很重要,這些愛德華都給不了你。他沒錢,他沒有目標,沒有抱負。到頭來,你只會傷到愛德華,你現在欣賞他的地方過些年後會成為你討厭他的理由。」
這些觀點看起來是不是很熟悉?他們每天都出現在各類婚戀諮詢帖和公眾號雞湯裡。要物質還是要感情?這歌問題不僅困擾著蘇珊,也困擾著許多平凡人。也許是蘇珊真的太天真,也許她骨子裡就與她的母親並無不同。兩人結婚以後,三觀之間的矛盾很快暴露出來,出生於上流階層的蘇珊,漸漸不再相信脫離了物質的理想主義,愛德華那些曾經在她看來是優點的敏感、夢幻,在現實的壓迫下變成了懦弱和不切實際。最終蘇珊離開了愛德華,投向另一個與她門當戶對的高富帥的懷抱,甚至因此流掉了與愛德華的孩子,讓撞破著一切的愛德華心灰意冷。
二十年後,蘇珊如願過上了她當年夢寐以求的生活,生活富足事業有成,與此同時她也不得不忍耐著高富帥丈夫的不忠、不交心的勢利眼朋友和日日夜夜的內心空虛。蘇珊變成了她過去最討厭的樣子,像她母親一樣一味迷戀物質不再相信愛情。
愛德華創作的小說,用一個隱晦的故事影射了自己與蘇珊那一場狼狽的婚姻——小說中的男主託尼開著汽車帶著妻女在西部的公路上疾馳。女兒的傲慢無理惹惱了一群同行的歹徒,惡徒們攔截了他們的汽車,由於男主的懦弱,他的妻女被惡徒劫走殺害。因為犯罪證據不足,歹徒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故事的最後,男主復仇的意念戰勝了懦弱,隻身赴約並與歹徒同歸於盡,這場慘烈的復仇就此落下帷幕。
小說中的託尼無疑就是愛德華的化身,而摧毀託尼家庭的暴徒,也許指的是蘇珊母親為代表的上流階層,也許是蘇珊潛移默化根深蒂固的拜金理念,也許還是愛德華自身體會到的來自現實的壓力。小說中蘇珊和女兒的死去,意味著這段婚姻的終結,而愛德華對歹徒的復仇,則近似於玉石俱焚式的以暴制暴,代價是殺死了那個軟弱(敏感、理想主義)的自己,完成殘酷的蛻變,既是復仇,也是自我毀滅。
電影的最後,蘇珊讀完了愛德華的小說,小說中雄起的託尼讓蘇珊再次對愛德華產生幻想,她期盼著離開這一段行屍走肉般的婚姻與愛德華破鏡重圓。但她不知道的是,小說中託尼的死去,也正寓意著愛德華的不可能回來。
看完電影,有那麼幾秒鐘從女主身上聯想到了《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黛西,大概應該慶幸愛德華終究不是蓋茨比,蓋茨比最終窩囊地死於一場冰冷的幻夢,而愛德華至少在小說裡完成了蛻變和復仇,並且在結局瀟灑地放了蘇珊的鴿子,這是唯一令我感到安慰的事情了。
新的一年,讓這些韓劇來治癒你
孔乙己的奇幻冒險——DC世界篇
西部世界謝大腳復仇記,驚天破爛到驚破天
2016年要過去了,這些高能日劇你都看過了嗎!
2017的第一個月,千萬別在電影院被爛片坑到淚流滿面
為什麼我們花了這麼多錢,看著帳單上的數字依然會感到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