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東聖王公
東王公與西王母共為道教尊神的東王公,又稱「木公」,「東華帝君」。究其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當時楚地信仰「東皇太一」神,又稱「東君」,即為神化了的太陽神(太陽星君),此為東王公之前身。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男神,後經道教增飾奉為男仙領袖,南、北二宗則奉為始祖。
17.刑天斷首
故事出自《山海經·海外西經》。《山海經.校注》云:「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於常羊之野。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而舞。」刑天是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
自炎帝被黃帝在阪泉之戰打敗之後,刑天便跟隨在炎帝身邊,定居在南方。當時,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剷平,因而身首異處,刑天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央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鬥。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
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鬥。而在陶淵明的《讀山海經》中有:「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來讚頌刑天的精神。
18.共工觸天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率領蝦兵蟹將,向火神發動進攻。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水神共工命令相柳和浮遊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裡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
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裡,哪裡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捲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
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浮遊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譁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後來才有了女媧煉五彩石補天的事跡,大地重回正常。
19.女媧補天
女媧氏: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象蛇一樣苗條。女媧補天的故事和盤古開天的故事一樣,都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蕩了。
兩個英雄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引起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女媧補天是一個很著名的傳說。《紅樓夢》的第一回即引用這個傳說,女媧為了補天,煉了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石頭,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但剩下了一塊未用。有人認為,不周山暗喻房柱,其實補天就是蓋房子,女媧補天的故事,其實是講女媧這個人很聰明,會鍊石蓋屋。
20.臾區劃五行
又作鬼容區,號大鴻。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於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
21.火正祝融
祝融,本名重黎,中國上古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五帝之一(有爭議),葬衡陽市南嶽區。
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衡山,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使黎民百姓精神振奮,情緒高昂,對生活充滿熱愛。
另一說祝融為顓頊帝孫重黎,高辛氏火正之官,黃帝賜他姓「祝融氏」。在日常用語中,「祝融」是火的代名詞。祝融死後,葬在南嶽衡山之陽,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南嶽最高峰稱為祝融峰。
22.金正蓐[rù]收
蓐收為秋神,左耳有蛇,乘兩條龍。是為白帝少昊的輔佐神,有人說蓐收為白帝之子。還有說他是古代傳說中的西方神名,司秋。據《淮南子·天文篇》載「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說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樓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與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兩座牌坊同時在西嶽廟出現。《山海經》又說∶「蓐收住在泑山」。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黃。在山上可以望見西邊太陽落下的地方,那時的光氣乜是圓的。管太陽下去的神叫紅光,據說這就是蓐收。
23.水正玄冥
古官名。五行官之一。《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姓氏,封為上公,祀為貴神……木正曰 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 后土 。」
24.鯀布息壤
鯀[gǔn]: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人物,黃帝的後裔、玄帝顓頊的玄孫,是夏朝開國君主大禹的父親。息壤:傳說中一種能自己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山海經·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25.木正句芒
句(讀gōu)芒,或名句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木神(春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他:他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26.金晴無支祁
中國神話中的水怪。他的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時,無支祁作怪,風雷齊作,木石俱鳴。禹很惱怒,召集群神,並且親自下達命令給神獸夔龍,擒獲了無支祁。無支祁雖被抓,但還是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於是禹用大鐵索鎖住了他的頸脖,拿金鈴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鎮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同時無支祁亦是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原型。
27.誅除相繇[yáo]
相繇,也作「相柳」,是傳說中水神共工的部下,相繇蛇身而九首。所到之處皆被他吃的一乾二淨,並且將土地化為沼澤,這種沼澤的水有毒、無法飲用,因此相柳所到之地都變為無人區,連動物也不能生存。在共工被禹消滅之後,相柳繼續危害人間,禹數次將它擊敗,相繇被大禹殺死後,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化成了蛇。但是相柳的血卻汙染了土地,使莊稼不能生長。 相柳的傳說象徵著大禹治水工作的反覆性和水災給古代人帶來的危害。
28.玄鳥生契
在遠古的黃河之濱,一隻「玄鳥」唱著歌兒從空中飛來,帶給人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們一個個對它頂禮膜拜。一個叫簡狄的女人,吞服「玄鳥」下的蛋後,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叫契。契,即是閼伯,就是傳說中的商之始祖。《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就是「玄鳥生商」的美麗故事。
29.倉頡[jié]造字
傳說中倉頡[jié]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8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重耳、高洋、呂光、魚俱羅。還有李煜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
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30.燧人取火
「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讓人們享受到光明,讓人們無鬚生活在黑暗中,他的事跡是對人類最初徵服火的一曲頌歌。人徵服了火,火磨鍊了人,人成了星際間的萬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