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劉亦菲唱歌的視頻被翻了出來,一下子在微博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在感慨天仙竟然還有這樣的隱藏技能的時候,也順便讓 飛天小女警 又又又火了一把。
不過此小女警非彼小女警,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美漫版的《飛天小女警》。
說起來,這三個小女孩也算是80、90後女孩的 女 權 啟 蒙 ,正義、自由、打擊邪惡這些曾經只能被男孩子壟斷的「超級英雄夢」,頭一次也肩負到了女孩的肩膀之上。
可是,飛天小女警真的是性別平權主義嗎?
今年4月飛天小女警重啟,如今的時代,我們還需要飛天小女警嗎?21世紀的飛天小女警與30年前又有什麼不同嗎?
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這部女權動畫——《飛天小女警》
《飛天小女警2016》主題曲《Who·s Got the Power》
原出處|微博 @女權之聲
原標題|《飛天小女警》與當今女權動畫圖景
這是尤塔尼恩教授用來製作飛天小女警的著名配方,真是 性別本質主義[1],現在看來更令人不寒而慄。
但也只有飛天小女警是由這種混合糖漿配上神秘化學物質X製成,而且多少年以來,她們教會一代小女孩如何領導團隊、友好待人並懲奸除惡。
本月《飛天小女警》重回老東家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這並非重播而是徹底重啟,不僅有新標題,還有新一批工作人員。
在新季首集《爺們兒起來》(Man up)裡,花花、泡泡還有毛毛就宣告了她們最主要的特質:花花專橫,泡泡略呆但並非傻白甜,而毛毛則是個暴脾氣;
這一集不僅為本季的情節做了鋪墊,而且也繼承了過去的一貫劇情,最後以超級英勇的女孩們拯救世界、踏上能力探險新階段結束。
雖然我在看新一季時歡笑不斷,但還是得問問:
拋開強烈的懷舊因素,我們是否真還需要新一季《飛天小女警》呢?
這部劇有三位特別的女主角,而且直截了當地著眼於女孩力量,所以總是有受眾。
但現在正是機智、多因素交錯且女權的兒童動畫製作的黃金時代;電視劇和電影也是類似,它們現在正蓬勃發展,提供給觀眾各種美妙的觀影選項,這些作品用革新且貼心的方式來進行身份、性向以及性別平等方面的探索。
我沒有說兒童動畫向來缺少有趣的女性角色,也不是說過去的節目(包括原版《飛天小女警》)都不如現在的、沒人會懷念它們。(這無須贅述,只消看大家對網飛(Netflix)續訂《瘋狂動畫》(Animaniacs)的熱情響應便知。)
就我個人而言,我在成長過程中看了很多動畫,並從角色中獲得啟發:
《寵物小精靈》裡的小霞,《下課後》(Recess)裡的假小子史比娜莉和天才少女葛莉琴,《大頭仔天空》(Hey Arnold!)裡對男主又愛又恨的海爾格和班上最聰明的菲比,《間諜少女組》(Totally Spies)裡的三位女主,以及《少年泰坦》(Teen Titans)裡的外星公主星火和冷淡哥特路線的瑞雯……以及很多其他節目裡的角色。
我(這裡是指作者)最近還寫過一篇文章講這些卡通女主對我個人定位和風格的重要影響。但這些劇所塑造的女性角色無一例外目光短淺,且對其他邊緣群體持極為糊塗的態度。
這也是新一代劇目所要重塑的部分。
拿《探險活寶》(Adventure Time)來說吧,它是卡通頻道最耀眼的明星,講的是人類少年芬恩和魔力酷狗傑克的瘋狂之旅。
這部動畫裡充滿了淺薄幽默,比如打屁玩笑、各種流行語,但也呈現了我在電視上看到過的對性別關係最為有趣的探索。
或許從性別政治角度來看,唯一能與《探險活寶》抗衡的電視節目,就是同由卡通頻道出品的《宇宙小子》(Steven Universe),它不僅毫無保留且充滿深情地接受女性特質,也如此對待通常被邊緣化的各種性別側面,而且採用的方法並非直接反駁刻板印象(這是青年電影常用的手法:塑造出體態強健但情感空虛的女英雄)。
雖然上面兩部劇格外突出,但兒童動畫的新一波浪潮中還有很多其他成員:迪士尼XD(Disney XD)的《怪誕小鎮》(Gravity Falls)和《星蝶公主》(Star vs. the Forces of Evil),卡通頻道的《花園牆外》(Over the Garden Wall),尼克國際兒童頻道(Nickelodeon)的《妙不可言:瓢蟲少女與黑貓少年》(Miraculous: Tales of Ladybug and Cat Noir)、大受歡迎的《降世神通》(Avatar: The Last Airbender)及其質量飄忽但觀念革新的續篇《科拉傳奇》(The Legend of Korra),還有福斯(Fox)的《開心漢堡店》(Bob's Burgers)。
雖然它們都和《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及《惡搞之家》(Family Guy)一道延續著過去動畫劇的老路,但這些新的劇作有更為開明的基調和主題,這也是一代創作者努力的結果,他們不僅內化更生動展現出各種多元話題。
我不是說這些卡通劇就完美無缺,也不是說它們全在我強調的問題上做得無可挑剔。
美國動畫本就紮根於性別壓迫之中,而且電視電影產業整體仍以男性為主導,要想在該行業表現多元性、爭取殘障人士權利,仍十分艱難。
雖然《宇宙小子》呈現了極為開明的性別關係,但該劇也有一集是在隱隱取笑跨性別人群。
我前面提到的很多其他劇也是以類似方式來傳達性別觀念(gender representation),比如取笑具有低沉男性嗓音的年輕女孩,以此消費跨性別女性(新老兩版《飛天小女警》中都有)。
要想填補這種觀念上的漏洞,就需要彌合幕後的多元性缺口:比如於亞馬遜(Amazon)播放的、由跨性別人士沙迪·貝託斯基(Shadi Petosky)創作的《危險與蛋》(Danger & Eggs),雖然它並沒有像同臺電視劇《透明家庭》(Transparent)那樣著重處理跨性別的問題。
但因為有更多跨性別人士進入動畫業工作,從一開始就能避免過火的情節和不經大腦的玩笑。
對女權主義者來說,這一仗值得我們花時間精力去打,而且任何女人(尤其是跨性別女人)都不可避免受其影響。
在兒童動畫中對跨性別體驗進行討論,這是很大的進步,但對現狀並無改善:主流的女權討論和流行文化觀念通常會忽略甚至羞辱跨性別人士,儘管這些主流文化最近也開始質疑性別二分。
當然,展現進步性別觀念的重任,不該全由《飛天小女警》擔負;但現狀是,邊緣群體很少出現在媒體上,所以任何演繹他們故事的劇集,在觀點看法上都不僅應避免退步,還應儘可能有所進步、甚至超越。
說到底,《飛天小女警》能回歸還是挺不錯:該劇有很高知名度、其故事也塑造了強大的小女孩形象,這是其他劇集所沒有的,拓寬了動畫劇題材。
總之,這部動畫劇仍然完美地展現了動畫片所具有的潛力:用一種觀眾意想不到的方式來挑戰現實。
但除了滿意於已有的觀念進步,或單純懷舊、毫無進步地重現(最近這套在流行文化裡很吃香),我們總應該期待媒體能提供更好更廣闊的觀念,尤其它們還服務於下一代。
我很高興能看到《飛天小女警》回歸。這三個小女孩曾經、也將繼續對很多人具有重要意義。她們的故事不僅應跟上電視業的發展,還應跟上現代社會刺激又多彩的真實生活。
來源地址: 閱讀原文
翻譯:S
性別本質主義[1]
「性別本質主義就是性別問題上生物決定論,即認為兩性及其特徵是截然分開的,女性特徵被絕對歸納為肉體的、非理性的、溫柔的、母性的、依賴的、感情型的、主觀的、缺乏抽象思維能力的;男性特徵則被歸納為精神的、理性的、勇猛的、富於攻擊性的、客觀的、擅長抽象思維能力的。」
▼
微信ID:genderinchina
長按二維碼關注 | 女權之聲
一個在北京的民間婦女組織,致力於通過傳播和倡導推動女性權利和性別平等,每天推送一篇與婦女權利或性別平等相關的犀利文章。
P.S.
有個重要的事情要告訴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