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阿K:
1905電影網訊 「我九歲看完整本《西遊記》,但這是第一次正式製作這本奇書的題材。圓了心願。」
65歲的王晶在推薦自己的網絡電影新作《孫悟空大戰盤絲洞》時,毫不掩飾地將其喻為「童年圓夢之作」。
王晶在微博上推薦新片
影片上線後迅速登上日榜頭名,目前累計播放量已達到5645萬,在同檔期的網絡電影中名列前茅。
然而,《孫悟空大戰盤絲洞》在豆瓣上卻遭遇口碑「滑鐵盧」,評分僅有3.0分,64.5%的網友給出1星差評。「劇情雷人」「特效粗糙」「臺詞尷尬」成為關鍵詞,「王晶製造」再度遭遇「叫座不叫好」的尷尬局面。
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王晶成為最早進軍網絡電影市場的香港導演之一。與王晶同時甚至更早,也有一批香港電影人在「一路北上」的途中在網絡電影這方陣地扎穩了腳跟。香港電影人入局網絡電影市場是雙向選擇的過程,但面對「炒冷飯」「食老本」的質疑,二者也都亟待一次破局。
王晶的網絡電影生意經
早在2015年,王晶就已入局當時尚在「藍海」的網大市場,與愛奇藝一口氣籤下了六部電影的合作協議。
一年後,王晶監製並編劇的首部網大《我的極品女神》上線。影片延續了王晶擅長的都市愛情喜劇套路,拉來鄭伊健、周秀娜等準院線明星陣容,上映5天點擊量就突破了3000萬。
再加上號稱過千萬的投資,這部《我的極品女神》在當時的網大市場攪起了不少水花。
2018年,在「網絡發行價值再生-港片IP的破局重組」論壇上,王晶突然怒懟網絡大電影「抄襲」亂象,「你們說的主題是致敬香港電影,在我看來這是網絡電影集體盜竊香港IP...根本沒有向任何智慧財產權擁有方給過任何費用,甚至是徵求同意。」
王晶的一席話戳中了當時網大市場粗製濫造、抄襲成風的癥結,也從一個側面道出華語網大市場公認的創作捷徑。
在院線片市場,「港片已死」的論調不時便會甚囂塵上,但在網大市場,經典香港IP卻在以各種形式迎來一輪又一輪的「復活」。
縱觀王晶參與的近十部網大作品,不難發現,在「炒IP」這件事上,他本人亦不能免俗。
《新河東獅吼》《唐伯虎點秋香2019》明顯取材自經典港片IP。《追龍番外篇之十億探長》是他在院線片《追龍》大獲成功後推出的網大衍生。《肥龍過江》亦從片名到劇情都致敬了經典的香港功夫喜劇。
這一次的《孫悟空大戰盤絲洞》更不例外。「西遊」是港片最經典的題材之一,從「大話西遊」系列到「西遊降魔/伏妖篇」,屢見不鮮卻常拍常新。
這一次,王晶也請來了曾在《大話西遊》中「演活」唐僧的羅家英,在港劇《天地爭霸美猴王》(《西遊記貳》)中飾演孫悟空的陳浩民,再加上幾位新任「晶女郎」以及王晶擅長的情色、喜劇元素,共同完成了一次「自我致敬」的情懷向輸出。
然而,與王晶近些年的作品一樣,《孫悟空大戰盤絲洞》依舊難逃「叫座不叫好」的窘境。「炒冷飯」、「爛片王」,也再度成為各路影評的關鍵詞。
面對質疑和負評,王晶似乎早已練就了「刀槍不入」之身。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網絡電影的語境中似乎依然適用,「觀眾用錢投票,遠比評論家用嘴投票有效。」
網絡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價人數大多只有寥寥百人,豆瓣的用戶群與網絡電影的主流受眾並非同一圈層。平臺播放量和票房遠比豆瓣評分更具商業價值,這也是王晶說出此語的底氣。
談及與王晶的合作,愛奇藝CEO龔宇曾評價他為:「華語電影最具網際網路基因的導演」,「他一直在用產品經理的網際網路思維拍電影。」王晶更曾大膽預言:「網際網路或將取代傳統院線,我願意先走出這一步。」
不難看出,王晶信奉的商業電影邏輯與強調低成本、快節奏的網絡電影市場不謀而合。網絡電影觀眾對於強類型、「重口味」電影的偏好也正中了王晶的下懷。可以說,一貫將電影視作商品的王晶活躍在網絡電影市場是雙向選擇也是時勢使然。
香港「戲骨」的網影江湖
在王晶參與的網絡電影項目中,不乏陳浩民、林子聰、鄭則仕、羅家英、陳百祥等一眾「老友」的身影。他們都曾是經典港片裡的「熟面孔」,現在卻頻頻活躍在網絡電影市場,以一年多部的高產節奏撐起了華語網絡電影的「半邊天」。
《孫悟空大戰盤絲洞》不是陳浩民和林子聰第一次在網絡電影中分飾孫悟空和豬八戒。早在《鬥戰勝佛》《齊天大聖·萬妖之城》中,二人就曾搭檔主演。再加上「濟公」系列裡的合作,陳、林二人組合在網絡電影受眾中已深入人心。
陳浩民、林子聰還合作過網絡電影「濟公」系列
2017年以來,陳浩民主演的網絡電影數量已超過20部,僅2020年一年就有6部之多。在年初發布的「中國網大影響力TOP10榜單」中,陳浩民位列第三,成為網大最熱門的男演員之一。
同樣因《天龍八部》為觀眾所熟知的「虛竹」樊少皇,近幾年也將網絡電影當做了自己的主戰場。從《大聖伏妖》《齊天大聖之大鬧龍宮》到現代動作片《特種使命之綠色軍團》《狼群行動》系列,樊少皇參演的影片類型更為多元。
除了這些一路北上,成為網絡電影市場「中堅力量」的香港演員,還有不少港片、港劇裡的「金牌綠葉」也在網絡電影中煥發著「第二春」。
「石榴姐」苑瓊丹出演了《唐伯虎點秋香2019》等10餘部網絡電影,70歲高齡的「包租公」元華和「包租婆」元秋依然老當益壯。羅家英、鄭則仕、吳孟達、徐少強也各自出演了不少網大作品。
元華在《倩女幽魂:人間情》中飾演燕赤霞
此外,溫兆倫、謝天華、呂良偉等男演員,周海媚、楊恭如、李若彤等女演員也都曾或多或少地試水網大。網絡電影已然成了老一代香港影星的「聚集地」。
溫兆倫、羅家英、吳孟達主演的《一品爵爺》劇照
與王晶類似,香港演員與網絡電影之間的互動同樣是「雙向選擇」的過程。
影評人魏君子在接受採訪時曾談到,網絡電影的主流受眾與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受眾非常類似。一方面,他們的觀影選擇受「慣性」影響很大,對熟悉的題材和演員有天然的親切感。
這些深入人心的港片IP和「戲骨」演員常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宣傳效果。《齊天大聖之火焰山》裡陳浩民、李若彤的再度合作,引發了「段譽王語嫣再聚首」的話題討論,輕鬆登上微博熱搜。
在近期的現象級網絡電影《倩女幽魂:人間情》中,元華再演燕赤霞和徐少強反串「姥姥」也成為宣傳點之一。
另一方面,網絡電影的低成本、快節奏的創作模式也與當年的香港電影十分類似。這些經歷了年產幾百部的香港電影工業錘鍊的演員適應能力極強,再加上專業的演技和合理的片酬,自然成為網大劇組的優選。
「肥貓」鄭則仕在《吐槽大會》上曾憶起當年,感嘆香港遭遇金融危機時,只有王晶劇組開工,雖然拍了很多爛片,卻因此養活了一批香港影人。
如今,良莠不齊的網絡電影之於香港電影人亦有相似的意義。畢竟對於不少務實的從業者而言:電影是生意,「開工大過天」。
2020年第一季度網絡電影TOP 30分帳總額達到4.3億,共有23部分帳過千萬的影片,較去年同期增長188%。網絡電影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對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去年10月,「網絡大電影」正式更名為「網絡電影」也表達出行業與粗製濫造的」網大「時代告別的決心。
有分析人士提出,網絡電影市場將逐步「由類型驅動的2.0時代」進入「口碑驅動的3.0時代」——好故事和好演技是核心,回歸內容本身,以用戶口碑驅動分帳票房。
在網絡電影「精品化」的大潮下,香港電影人若只顧自我重複,難免有一天會被觀眾拋棄,《孫悟空大戰盤絲洞》遭遇的大量負評正預示了這一點。
面對審美不斷提升的網絡電影觀眾,無論王晶還是香港電影人都需要拿出更多誠意。
文/阿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