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蜀國有五虎上將而魏國有五子良將,這是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的。那兩個五人組哪個更厲害?
說起來,五虎上將大家都有所了解。但是五子良將,非三國迷可能知道的不多。今天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下是這五個人。
五子良將是指三國時期,曹魏勢力的五位將軍,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陳壽撰寫魏書卷十七時,將此五人合傳,敘述諸將生平事跡後評曰:「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為「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五子之首 于禁
首先是五子之首。看起來很水的于禁,關於他小編曾經寫過部分。具體實力估計很多人不服他為首,但是他確實地位是第一的。戰績話除了被關羽放水淹了的未嘗一敗,重點他地位高威望大在魏軍中是人見人怕的角色。練兵厲害,會屯田領兵作戰也不錯,總體來說應該是帥才。若非被水淹了,或許能稱上攻無不破戰無不勝的良將。
第二就是知道的人多點的張遼了。他的戰績就比較出名了,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勳。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軍中謀反。勇闖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 。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凌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由於名氣很大還是進了武廟的名將,所以在一般遊戲裡是能摸到五虎將屁股的T1級武將。
第三的話是實際在曹軍地位第二的最早追隨曹操的五子良將樂進了。這位的話很多同學估計都不知道怎麼讀他的名字,其實他的樂應該是讀yue。戰績的話,是那種從無敗跡,奮戰在前,先登破敵,猛將敗在他手下的名將不要太多。當然也是能獨立領兵的。畢竟五子良將個個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將帥,只是獨自領軍的話,除了打跑關羽外都是些不出名的。他主要是作為副將跟著主將一起暴打敵軍的常勝將軍,但由於主要是作為副將出名,所以在遊戲裡也被嚴重低估。竟然比于禁還費,這讓他的一堆進了武廟的手下敗將情何以堪。
然後就是第四的張頜了,張郃跟隨曹操最晚,直到「官渡之戰」後才跟隨曹操。此後,張郃追隨曹操南徵北戰,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曹操去世後,張郃跟隨曹真,抵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看出馬謖據險而守的弱點,斷絕了他供水的道路,然後猛攻,打敗馬謖,將街亭拿下,導致諸葛亮無功而返。此君素為劉備、諸葛亮所忌憚,因為打退諸葛亮和被張飛打退過的那次,在三國演義中經過誇張處理。加上之前火過一陣被證偽的立馬銘,所以知道的人也多些。此君在遊戲中也是勉強能摸到五虎將的屁股的一流武將。
最後是排名最後的徐晃了,為啥這樣排?是因為除了于禁樂進其他三個,都是後期投降的降將。徐晃(?-227年),字公明,河東楊(今山西洪洞東南)人。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冀州徵伐、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徵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在樊城之戰中,徐晃率軍擊退關羽,又緊隨關羽展開追殺,並趁機連破關羽十重圍塹,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因為治軍嚴整而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曹丕稱帝後,徐晃被加封為右將軍。其後,徐晃跟隨夏侯尚擊敗蜀將劉封並奪取上庸。公元227年病逝,諡曰壯侯。由於多次擊破蜀軍打敗關羽,所以在遊戲中是五子良將中的武力最高的也是個勉強摸到五虎屁股的一流將領。
今天小編就先簡單介紹下各位,就先拋磚引玉提出一點拙見。在萬人以上的大規模作戰實力對等的話(不是遊戲裡)五虎將這種猛將應該不是五子良將這類將帥之流的對手,大規模作戰只有關羽比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