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郭富城的金像獎大熱之作《麥路人》為何「血撲」?央視點評一針見血
前段時間,郭富城備受矚目的新片《麥路人》上映了!作為一部金像獎熱門影片,該片上映前賺足了噱頭。
首先片名取得非常有深意,片名《麥路人》就是主題「陌路人」麥路人和陌路人同音。全戲的人物是都是社會低下層人物,大家都是陌生而相互幫助的「家人」,因此他們都是無「名分」的,就連主角博哥、女主角阿珍、全片最辛苦的「媽媽」都是以簡稱稱呼。
全片只出現過三次人物的全名,第一次是「媽媽」看到博哥的名片,第二次是「媽媽」去世後才得到的「名分」,第三次是片尾女主角終於放開,重新振作後工牌上的全名。每一個人只要有自信,重新振作後才能得到認可,我覺得這個全稱就是認可的意思。
其次影片所拍攝的場景都非常真實而扎心。擁擠的公租房,在街頭巷尾從黑夜流浪到清晨,24小快餐店,公廁接水刷牙,幾盡翻新舊鞋在唐街兜售,各種款式紙皮箱在流落街頭有各種的用途…
—切一切鏡頭看似憂鬱充滿了負能量的社會街頭,實質上正是我們這種觀眾群眾所需要的精神能量。吃瓜很容易,真正獨自面對現實時,吸取這類電影的故事養分,好好為自己鼓勁,沒什麼是過不去的事,勇於原諒別人放過自己吧!
最後《麥路人》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電影,影片揭示的是底層人的真實生活。上映之前被冠以港版《小偷家族》的稱號,不少媒體也曾以港版《小偷家族》的噱頭進行宣發,可謂是眾望所歸。
以為是王者,不料只是個青銅。
可上映後的成績非常不盡人意,上映6天票房僅有一千多萬,與同期上映的影片相比,這票房可謂「血撲」了。而且6.6的豆瓣評分只能說也是勉強及格。
不敢相信這是2020年得到香港金像獎提名的電影,而且創作者完全沒有批判這一行為,反而有點歌頌的意思。
這一部金像獎大片為何在內地不但不吃香,還淪為了票房炮灰?
對此,央視電影頻道今日影評欄目的點評可謂是一針見血!
今日影評發布的這篇【《麥路人》成影院「路人」,「港版《小偷家族》」到底缺了啥?】,就非常全面地分析了《麥路人》票房失利的原因。
文章從主演郭富城與「港版《小偷家族》」這個噱頭來進行全面分析。指出了《麥路人》淪為票房炮灰的兩大主因:一是郭富城演技「不靈了」,儘管郭富城已經盡他的努力完成得最好了,但問題還是劇本給他這個人物的備註不夠清晰;二是影片人物不夠紮實,很難將觀眾代入。
央視可謂是非常直截了當指出了《麥路人》的致命問題所在。
除了那個諧音梗,我實在是看不出M記在這部電影裡面承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原本以為電影打算用人物的視角去描述一個實際的社會。看完以後才發現,電影只是用虛構的故事去杜撰了一個想像中的底層。
全片刻意煽情,浪費了題材和演員,劇本單薄一味賣慘,現實中人的困境比電影裡難多了,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死在麥當勞的奶奶換成了年輕的媽媽,故事東拼西湊賣慘,全程就是郭富城在演慘最沒可信度了。
此外,電影塑造的人物群像簡直就像是地鐵口的人流一般,看一眼,就過去了。什麼都沒有留下,也沒有什麼值得留下。特別是大陸妹的角色完全不成立,人物模式化。只剩下觀眾在現場徒勞地尋找煽情的動機,可最終,他們什麼都找不到。
可以說該片群像戲的處理真不是一般的差了,哪有群像戲沒主線的?雜,亂,淺,缺乏邏輯,所有的缺點都佔全了也是不容易。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