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宋·王安石《元日》
在我小的時候,最期盼的就是過年了。跟如今只盼望新年假期不一樣,小時候的新年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有盛開在空中燦爛的煙花,有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年夜飯,有各種花生瓜子年貨,有說不完的祝福串不完的門,當然還有年年相會的春晚。
但如今年味已經慢慢消失了,除了一個7天假期什麼都不剩,就連春晚都一屆不如一屆。看看往年的那些春晚,有多少經典節目啊,趙本山老師的《賣拐》永遠都是小品中的經典,歌曲類費翔的《冬日裡的一把火》、毛阿敏的《相思》、王菲跟那英的《相約1998》,當然不得不提的是舞蹈類的《千手觀音》。
相比起上面那些節目,《千手觀音》顯得更為特別,這場來自2005年春晚的舞蹈節目,參演者不是明星也不是舞蹈大家,甚至她們沒有健康的身體——這是一群來自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聾啞人!
整齊劃一的動作,曼妙多姿的體態,精美絕倫的排舞,一出《千手觀音》徵服了全國觀眾,也讓人們記住了那個領舞邰麗華。
1976年,邰麗華出生在湖北宜昌的一戶普通家庭裡,是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女嬰。但由於一次突如其來的高燒,年僅2歲的小麗華永遠失去了聽到聲音的能力。
作為一個正常人是永遠體會不到殘疾人的那種痛苦,他們的生活比我們難太多太多。可邰麗華沒有放棄,失去聲音給她的生活帶來了麻煩,卻也讓她更加堅強,她踏入了聾啞學校,並且愛上了一門特殊的課程——律動課。
失去了聽覺讓她更能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細微的律動,她無師自通,憑藉著電視裡的舞蹈跟律動課所學的知識,開啟了自己的舞蹈之路。邰麗華對舞蹈的熱愛感動了殘聯,她開始正規習舞之路。
邰麗華不知道正常的15歲小姑娘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但是15歲的她已經擁有了10來年的舞蹈經歷,並且能夠隨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出國訪問演出。是金子總能發光,有一次邰麗華練舞的時候被張繼剛看到了,張繼剛打電話給我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請她來指導邰麗華練舞。順便一說,張繼剛就是《千手觀音》的編舞。
七年磨一劍,經過了7年的不懈努力,邰麗華終於帶著另外20個聾啞少女一同給全國觀眾獻上了一出名為《千手觀音》的視覺盛宴。
那麼《千手觀音》之後邰麗華又去了哪兒?是繼續在跳舞還是開始了新的生活?她的近況如何?
美與藝術是沒有國界的,《千手觀音》震撼的不僅是國內觀眾,還有廣大的國外觀眾,之後邰麗華一直帶領著她的團隊在世界各國進行表演,向更多殘疾人傳達出健康向上的信號,她被世界殘疾人代表大會稱為&34;,被聯合國機構指定為&34;。
如今的邰麗華不僅是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團長,還是全國政協委員,她接過了前輩們的重任,在關愛殘疾人事業上繼續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