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燕山的大街小巷,除了能看到工業帶給這片城區的種種印記:煙囪、廠房和各種帶有「燕化」字眼的招牌、標誌,還能看到不少身穿鮮豔紅色馬甲的人,他們就是燕山「老工友」平安志願者隊。
和朝陽群眾、西城大媽不同,燕山老工友平均年齡在60歲以上,大部分是當地國企的退休職工,他們身上帶著「老國企」所特有的講紀律、守規矩、有擔當和熱心腸的氣質。從去年5月成立至今一年半的時間,這支隊伍已有註冊志願者3039人,不僅成為守衛平安燕山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成為燕山地區老年人老有所為的一個平臺。
母女持刀對峙他赤手奪刀
記者從燕山老工友的指揮部——燕山工委政法辦了解到,成立這一志願者隊伍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平安」,即以掌控違法犯罪類線索,參與志願巡邏,鞏固「平安燕山」建設為目標。
張利強
張利強絕對是燕山老工友中的「平安之星」。今年50歲的他是燕山老工友中年紀較輕的一位。加入志願者隊伍後,他特別關注自己所在小區的安全問題,關鍵時刻,他不僅處置了一起居民家庭的激烈衝突,還幫助警方抓獲了一名嫌疑人。
張利強所在小區有一個家庭,母親和孩子均有智力缺陷,只有父親智力正常,一家三口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吵鬧。今年9月的一天晚上,這一家三口因為吃飯的事又吵了起來,而且越吵越兇。
男主人因為生氣摔門而去,只剩母女倆在家。此時,張利強在小區裡遛彎,看到母女倆所在的樓外聚集了很多居民,張利強趕緊撥開人群,來到她們家中查看。
一進屋,張利強就看到孩子的後背已經被母親砍了一刀,張利強沒多想,立馬上前想奪下母親手裡的菜刀。「這時她女兒又找來水果刀想要捅母親,我一邊擋著孩子的母親,一邊找機會搶下孩子手裡的水果刀,誰知,我身後的孩子母親又拿起菜刀砍向女兒,我情急之下一腳踹開了孩子母親,奪下菜刀,立馬報了警。」張利強回憶這驚險一刻時說。
還是張利強所在的小區,今年夏天的一個晚上,一名婦女乘涼時突然被一名男子從身後抱住猥褻,這可嚇壞了這名女子,她大喊「抓流氓」。聽到女子的呼救聲後,張利強和小區居民們開始圍堵猥褻女子的嫌疑人。
當晚並沒有抓住這名嫌疑人,大家趕緊報了警。張利強和小區居民根據監控視頻推斷,嫌疑人可能是一個月前來到小區的租戶。就在警方鎖定嫌疑人並進行抓捕時,這名租戶從家裡衛生間跳樓逃跑。
過了幾天,張利強回家路上,恰好碰見嫌疑人回家取物品,張利強不動聲色,悄悄靠近,當場制服嫌疑人,交給了警察處理。「我不能再讓他跑了!」
72歲老黨員值勤今年一天未休
像張利強遇到的這種驚心動魄的事情並不多,大多數燕山老工友碰到的都是一些平凡小事。
「平安守衛」是燕山老工友的一個品牌隊伍,主要負責區域治安巡邏,是一支全年無休,365天常備的巡邏隊伍,時刻守衛社區安全,目前已招募185人,72歲的熊道明便是其中之一。
熊道明原是燕山石化機械廠的職工,退休至今已有12年。說起自己的經歷,熊道明引以為傲的有兩件事情,一是自己的當兵經歷,二是自己52年的黨齡。
正是這兩種身份,熊道明退休後,成了社區的大忙人,從居委會到居民都信賴他。「我閒不住,加入燕山老工友後,更有勁頭了,從今年大年初五到現在,我一直都參與街道的值勤巡邏任務,一天沒落下。」熊道明對這一紀錄頗為自豪。
經常和熊道明搭檔值勤的是55歲的呂蘭敏,現已退休5年,退休前她是燕山石化地毯廠的職工。「以前在企業的時候,我們以廠為家,遵循的宗旨是『廠興我榮,廠衰我恥』,現在我們是燕山老工友的一員,老國企的光榮傳統不能丟。」
熊道明和呂蘭敏
今年9月5日晚8時許,熊道明和呂蘭敏在羊耳峪華冠檢查點值勤,一名路人領著一位老人來到檢查點尋求幫助,「那名路人說,看到我倆身穿志願者的紅馬甲,很信任我們,就把這名迷路的老人交給了我倆。」
熊道明和呂蘭敏一邊噓寒問暖一邊平復老人心情。聊天中,二人得知這名老人已年逾八旬,當天獨自一人從良鄉乘坐公交車前往東風,卻誤在羊耳峪車站下車,下車後由於意識不清導致迷路,便一直在羊耳峪裡第二社區內轉圈,直到被一名路人發現不對勁。
老人只記得自己家住33號樓,但自己的姓名、家人電話等情況都表達不清。「東風街道33號樓有很多,我倆趕緊給東風派出所打電話,把我們知道的情況告知警察同志。」呂蘭敏說。
黑夜中,在兩名民警和燕山老工友的幫助下,輾轉多個「33號樓」,最終找了老人的家。
堅持十多年小區裡的美麗理髮師
建設平安燕山,離不開鄰裡間的相互守望。記者見到郭建時,她剛和老工友們參加完一場老年模特走秀。燙卷的頭髮、精緻的妝容,身著修身的皮衣和長靴,65歲的郭建精神飽滿,笑眼盈盈,「退休了,就得給自己找點事情做。」
郭建
但在退休的頭幾年,郭建並沒有找到很適合自己的事情做。郭建原先是燕山石化機關的一名員工,2001年退休。「一下子脫離了大集體,心裡空落落的,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了。」
郭建的母親因為腿腳不利索,不便出門。每次看到母親頭髮漸長,郭建都不願意折騰母親外出理髮。「我就嘗試著給母親理髮,我媽也不嫌我手藝不好。」
後來,郭建發現像自己母親一樣的老人,小區裡還有很多,她便開始義務為這些老人理髮,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老年人理髮大多圖個清爽利落,不那麼在意潮流花樣,但咱也不能糊弄事,我有的時候去理髮館觀摩一下人家理髮員怎麼理髮,有時候也看一看手機,跟著抖音學一下。」
郭建的愛人王俊濤是燕山老工友的聯絡員,去年5月,隊伍一成立,王俊濤就勸說妻子郭建入隊,成為一名志願者。「她退休以後,也有一些愛好,參加一些業餘的活動,但是我覺得參加燕山老工友,不僅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還可以盡到一份社會責任。」王俊濤說。
現在,每周日下午,是郭建為社區老人理髮的固定時間,有時郭建會支個理髮攤,每次小馬扎一放,傢伙什兒一擺,就有不少老人慕名而來。對於腿腳不便的居民,或是遇上惡劣天氣,郭建還會提前打電話上門服務。「每次給老人理完髮,看到他們乾淨又精神的樣子,心裡特別有滿足感。」
除了給老人們理髮,今年疫情暴發之後,郭建和愛人便主動報名參與社區疫情防控,每天在社區站崗值勤。「挺累的,但很充實,自從身上被打上『燕山老工友』這個標籤之後,就像找到了組織,心中就有了一種歸屬感和責任感。」
如何應對老齡化?
像郭建這樣在燕山老工友隊伍中發展興趣愛好,承擔志願服務的老人還有很多,他們有的愛好攝影,經常和老工友聚在一起切磋攝影技藝,有的愛好舞蹈,就組織了社區舞蹈隊、舞龍隊和廣場舞隊三支隊伍,還有的是「手機控」,教其他老年人怎麼操作智慧型手機掃碼登記、上網娛樂……燕山老工友之所以能發展壯大的一個背景是燕山地區日益加深的老齡化程度。
老工友表演舞龍
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2019年,北京市6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為367.7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26.3%。
在燕山地區,隨著工業進程和產業布局的完善,燕山地區產業工人需求量呈下降趨勢,青壯勞動力流入少,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2019年,燕山地區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為2.64萬,老齡化率高達32.7%,不僅超過全市水平,還超過了30%的重度老齡化線,接近35%的深度老齡化線。
燕山老工友這一志願者隊伍的出現,恰好為燕山地區的老年人,特別是為企業奮鬥了一輩子的退休職工,提供了一個發揮餘熱、充實生活的平臺,也為應對老齡化社會提供了一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