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戰爭:臺灣本土品牌是如何敗給都樂的

2021-02-15 我會種精選

金黃、飽滿、香甜、無斑,超商裡一根十八元的香蕉產自臺灣,但卻是跨國企業都樂收購後,才打造出的精品水果。臺灣的農業管理與行銷出了什麼問題?為何會把「香蕉王國」的品牌美譽拱手讓人?臺灣可以從國際對手身上學到什麼?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金黃色的香蕉散發出濃鬱香味,擺在7-Eleven的架上,創造了你不知道的三大奇蹟:一天能賣出十萬根香蕉,賣一根香蕉的價格可以比產地一公斤香蕉的收購價還貴,且這些單根香蕉的全年銷售量比臺灣整年出口量還要多。

剝開這根美麗的臺灣香蕉,裡面不是香Q可口的果肉,竟然是一場殘酷的全球戰爭。

到超商買香蕉配早(午)餐,成為臺灣人近年的新習慣。

但你知道這一根香蕉,有可能成為臺灣蕉農的夢魘、香蕉專家的擔憂?

超商賣的不是臺灣香蕉嗎?哪來的殘酷國際競爭?《天下》為你剝開一根香蕉背後的全球化戰爭真相。

第一站臺灣香蕉研究所

那一年,香蕉變爛蕉的秘密

從中華民國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資料發現,二○一四年,臺灣香蕉出口只剩四千噸,竟然只佔日本市場一%。對比臺灣最高峰一年出口四十多萬噸,佔有日本市場八二%市場,有如天壤之別。

屏東縣九如鄉的臺灣香蕉研究所,是全球獨一無二以香蕉為主要研究目標的研究所,它代表著昔日臺灣香蕉產業的蓬勃與世界地位。

七月一日,晨曦照亮了屏東的香蕉田,香蕉研究所集貨場出現了久違的人聲鼎沸。香蕉採收車忙進忙出,一芎芎的香蕉掛了起來,通過自動清洗裝置,接著熟練的女工進行分切、烘乾、分級裝箱。這是今年第一批出口中國的香蕉。

現場指揮的是香蕉界老兵、臺灣香蕉研究所秘書室主任林德勝。他早年任職青果運銷合作社,培養出銳利的眼光,一眼就能看出什麼香蕉可以出口,什麼該打掉(淘汰)。

他一邊看著香蕉的品質一邊說,臺灣香蕉去年出口四千噸,今年到現在只有兩千噸,看來全年要超過三千噸很難。換言之,香蕉王國臺灣,一年香蕉出口量竟然比一家統一超商一年四千噸香蕉的銷售量還要少。

語氣中帶著感傷,林德勝懷念青果社創造的香蕉王國,那時是臺灣香蕉的黃金歲月,在高雄港有香蕉專用碼頭、海上有香蕉專用船往返日本。

還有一套完整的外銷制度,精準掌握外銷與種植量,不會有產銷失衡。即便市場暴跌或天災出現,還有平準基金保證香蕉農的利益,林德勝感慨地說,「當時配套措施很好。」

但為何外銷量會大量萎縮?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王國敗因:盲目開放、貿易商內鬨、倚賴政治採購、不思進步

林德勝說,最大分水嶺在二○○五年,那一年政府打破青果社獨佔臺灣香蕉外銷的制度,臺灣香蕉出口開始貿易自由化,不再局限只有青果社可以外銷香蕉。一時之間百家爭鳴,十幾家業者爭取香蕉外銷,並且跟農民大量契作香蕉,準備搶攻日本市場。

這是衰敗的第一個原因,盲目的開放卻沒有通盤的考量與配套。林德勝拿出資料說,開放後外銷量沒有大增,反而開始銳減,發生了貿易商搶攻日本市場,跟農民契作搶種香蕉,品質卻沒辦法滿足出口要求,只好外銷轉內銷留在臺灣,導致產銷失衡。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於是臺灣香蕉價格在O六、O七、一O、一一年都出現了暴跌。出現了立委陳明文拿香蕉丟農委會主委陳武雄的畫面,補助、救濟措施出爐,但貿易商紊亂的問題並沒有解決。

接下來的產銷失衡處理方式,又對臺灣香蕉王國造成二次傷害。這是臺灣農業這十多年最常出現的弊病,每次農產品過剩,就喊著請對岸政府來政治採購,把吃不掉的農產品往中國大陸送。

香蕉產銷失衡時,也上演同樣的戲碼。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雲林縣前農業處處長、金色大地執行長呂政璋說,把香蕉銷往中國當政治採購操作,「結果是臺灣被臺灣自己打敗,因為出口爛香蕉過去給中國人。他們一打開貨櫃發現,香蕉都爛了,買的人罵死臺灣了,」最後結果是,破壞了臺灣香蕉的形象。

本來在日本市場賣最高價的臺灣香蕉,到了中國市場卻不如菲律賓香蕉擁有八○%以上市佔率、一公斤四到六塊人民幣。甚至在二○一一年,臺蕉竟然曾以菲律賓蕉的一半價格販賣。這是缺乏長期經營中國市場的意識,把次級貨銷中國,全盤皆輸。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在屏東九如鄉見到了第二個香蕉老兵、臺灣香蕉研究所所長趙治平。他說,為了抵抗香蕉的疾病問題,香蕉研究所開發出新品種「寶島蕉」,臺灣貿易商卻在日本中傷寶島蕉,說寶島蕉外形不好、風味比不上舊品種。

又再一次看到貿易商的貪婪與爭奪,自己人打自己人,反而傷了臺灣香蕉。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遇上強敵:都樂:規模大、品質好、供貨穩

第四個問題、也是真正的強勁對手「都樂」(Dole)在菲律賓崛起,臺灣卻顢頇地不願意跟隨市場改變。

趙治平說,當日本市場開始要求供應小包裝分切的香蕉,因應消費者食用習慣的改變,單次買幾根而不是買一串,臺灣卻還沒意識到應該跟隨日本市場變化調整自己,不肯針對客戶需求出口小包裝香蕉。

但有一家公司辦到了,它是美商都樂(二○一二年宣布分拆亞洲業務,賣給日本伊藤忠商事)。它在菲律賓種香蕉,因應日本市場客戶要求,提供小包裝香蕉。都樂甚至贊助東京馬拉松,宣傳都樂香蕉。

貿易商內戰、蕉農與商人不願意跟隨市場改變、也不願意務實耕耘中國市場,臺灣香蕉王國拱手讓人,都樂成了亞洲第一。

也讓菲律賓香蕉出口日本高達一百萬噸上下,約臺灣的兩百多倍。

趙治平說,臺灣蕉農本身的規模很小,無法跟都樂這樣的大企業比規模,卻也不願意改變觀念。這樣的觀念在三十年前還可以生存,但今天行不通了。

於是,還活在過去榮景中的臺灣蕉農,面臨了一場慘烈的淘汰賽。臺灣香蕉栽種面積從五萬公頃一路往下降到一萬三千多公頃,農民被迫轉作其他作物或休耕退出。

臺灣香蕉產業應該從這場殘酷的國際競爭中,學到都樂的優點。

都樂在菲律賓種香蕉,不僅靠人力低廉、土地成本低、大規模栽種打敗臺灣。趙治平說,對日本而言,都樂能夠穩定供貨,做到品質規格化,一旦缺貨還提供賠償。但臺灣沒有長期經營的意識,只看短線價錢,「是我們最頭痛的問題,」他說。

美麗香蕉背後的殘酷競爭還有第二回合,臺灣香蕉產業從外銷轉內銷,卻面臨了都樂除了投資菲律賓,也轉進臺灣:都樂打入了臺灣中高價通路。

談起都樂,兩位香蕉界老兵趙治平、林德勝卻意見不合,當場起了爭執。原來,都樂不僅打敗臺灣出口成了亞洲第一,還進軍臺灣內銷市場,供應香蕉給統一超商,推動香蕉一根一根賣的商業模式。

供應臺灣單根香蕉的,竟然是都樂公司。林德勝說,「業界認為,都樂是用不賺錢的策略拓展臺灣內銷市場,目的就是提高佔有率、控制臺灣通路,等到臺灣一開放香蕉進口,都樂就會引進菲律賓香蕉,」那時臺灣香蕉將面臨更嚴重的競爭。

趙治平卻反駁林德勝,他說,這樣的說法並不對,都樂對臺灣香蕉產業有幫助,它推動單根賣模式,提高了臺灣香蕉產業的產值。其二是,當臺灣貿易商攻擊臺灣新品種「寶島蕉」,都樂卻幫臺灣把「寶島蕉」賣到日本。

但從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到香蕉研究所所長趙治平,都沒有人敢保證,如果臺灣加入TPP、RCEP,絕不會開放菲律賓香蕉進口。這代表,總有一天,都樂的菲律賓蕉會長驅直入臺灣內銷市場,林德勝的擔憂恐成真。超商每賣一根都樂香蕉,反而會讓臺灣蕉農更容易被菲律賓蕉農取代。

第二站統一超商總部

看見需求:一串蕉變一根蕉的秘密

為何統一超商會跟都樂合作?記者前往在臺北東興路的統一超商總部,揭開香蕉一根一根賣的秘密。

一一年,臺灣香蕉價格暴跌,統一超商進行了搶救臺灣香蕉大作戰,但跟傳統市場一樣賣大串香蕉,並不容易受青睞,統一超商不停尋找賣香蕉的方法。

統一超商鮮食部部經理梁文源說,以前香蕉是整批賣、整把賣,一般消費者常常吃不完就放到爛掉。改成一根一根賣,消費者每天還可以買到新鮮即食的香蕉。

問題來了。一公斤香蕉約六到八根,產地收購價才十幾元,換算一根最便宜的時候不到三元。統一超商一根香蕉最高可以賣十八元,真的有這麼好的香蕉嗎?

第三站都樂臺灣分公司

現代品管:把香蕉變精品的秘密

早期臺灣蕉農的香蕉是蓋棉被用電石土催熟,出貨前更不可能一根一根清洗;但都樂的香蕉要經過兩次洗選、不蓋棉被改吹冷氣,還要控溫在攝氏十六到十八度,接著每根用尺量、用秤重、還要測顏色跟選美,最後在冷藏庫裡吹冷氣一周,靜靜等待外皮轉為黃金色,這樣的熟度才是能隨買隨食。香蕉太黃(熟)就打掉,有顆黑斑也不行。

都樂跟統一超商合作創造了全球香蕉銷售新傳奇,梁文源說,日本有小包裝香蕉,但像臺灣這樣一根一根賣是全球首創。

《天下》記者進入位於北投的都樂臺灣分公司,到供應給統一超商的生產線參觀,看到了農產品加工、分裝,竟然用生鮮食品規格運作。香蕉做到可以跟御飯糰共用配送體系,代表香蕉已經乾淨到根本不會有果蠅存在。生食的香蕉,品質與乾淨度卻做到熟食的水準。

還有更難的,那就是做到一年三六五天都能穩定供貨給統一超商,並隨時因應銷售量調整供貨量。這非常難,因為誰也無法預估,今天統一超商會賣出八萬或十萬根香蕉,但都樂必須隨時滿足需求。換言之,遇到颱風天或是任何可能導致農民貨源不穩定的因素,都樂都要想辦法克服。

梁文源說,都樂還要有一周時間準備香蕉供應量,因為香蕉催熟要一周,不可能現摘現賣,所以都樂機動供貨的挑戰非常大。但「這就是農業加值,要分級、加工,才有辦法加值啊,」他說,以前怎麼可能叫農民去一根根洗香蕉,可是消費者就是要這樣的產品。

那為什麼統一超商跟都樂合作,不直接跟農民採購?梁文源說,超商要的是品質與穩定供貨,「我也想要做農民產地直銷,但最重要的是,農民能不能交一樣的香蕉過來。」

因為香蕉是不可控制的,那是老天爺給的,會長出不同規格,不同產季變異非常多(長短胖瘦都不同),但都樂把超商賣的每根香蕉幾乎做到了一模一樣。

都樂努力打敗天氣,讓香蕉全年穩定生產,價格、品質一致。

但臺灣蕉農卻是坐等天災、颱風,讓香蕉價格出現劇烈波動,因此出現暴利。此外,蕉農用藥、田間管理是一人一種方法,說好聽是老農的獨門秘訣,缺點卻是農藥殘留、品質永遠無法一致,一公斤香蕉賣五元或五十元,全看天吃飯。這樣的方法可以在封閉市場內生存,一旦開放就無法跟跨國大企業競爭。

統一超商的單根香蕉,到去年之前,貨源都還全是來自都樂。不過去年起,已開始培養第二家供應商,是本土香蕉供應商「如記食品」,但跟都樂還有段差距。

都樂以企業化的管理配銷,贏得臺灣最大超商的銷售通路。除了統一超商,還有頂好超市及好市多量販店。

第四站高雄旗山

變成都樂農場臺灣分部?

都樂成為統一超商最大供應商又如何,對臺灣蕉農有傷害嗎?

一進旗山,竟然在旗山鳳山寺旁看到了都樂運輸車穿梭,臺灣最好的香蕉產地旗山,已變成都樂香蕉主要供應地之一。

外銷市場輸給了都樂,還自己種香蕉給都樂賣,到底農民怎麼想?旗山果樹產銷班第三十六班班長張宏士說,「臺灣香蕉農會被都樂害死,如果都樂市佔率超過五○%,就可以操控價格。一隻小蜥蜴養成大恐龍,臺灣(蕉農、貿易商)再也沒辦法和它競爭。」

其實,都樂進軍臺灣非常早,在二○○五年就到了臺灣。那一年,臺灣香蕉外銷開放自由出口,香蕉接連出現了價格崩盤,都樂悄悄在臺北市北投區以及屏東萬巒鄉設廠,目前正計劃在新北市竹圍設新廠。

金色大地的呂政璋說,早期他曾與都樂合作,當時都樂賣臺灣香蕉跟菲律賓鳳梨,品質並不穩定,在臺灣是跌跌撞撞。到了跟統一超商合作才慢慢起來。

張宏士說,臺灣目前仍擋住了菲律賓香蕉進口,因此都樂只能採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策略,在地買在地賣。跟農民買香蕉、催熟、分級包裝,切成五到十根的包裝賣好市多,一根的香蕉則賣給統一超商。

曾經間接供貨給都樂,張宏士說,都樂是先跟各地合作社合作、契作,現在為了要壓低生產成本,變成跟農民直接契作。都樂的說法是,要給臺灣農民如公務員般的穩定收入。

趙治平說,農民跟都樂合作能有穩定的收入,這是種進步。但張宏士說,「這樣聽起來很好,但農民替都樂種香蕉等於沒有了輸贏,變成領死薪水被綁死,成了都樂香蕉農場的工人。」

張宏士寧可努力開發自種自銷的方式,自己去找客戶,如有機商店或熟客,直接將香蕉賣給他們,能減少中間的剝削,獲利更好,每甲賺六十萬元,年賺百萬不是問題。

但他擔心,都樂如果持續變大,最後農民不交(供貨)給它也沒用,因為通路在都樂手上。而農民就是散沙,農會也不團結,沒辦法跟都樂競爭,最後被都樂操控市場。

張宏士說,「現在跟都樂合作的農民都說都樂很好,收購價格一直往上調,但其實就是先讓農民吃甜頭,等到香蕉栽種量變大了,必須透過都樂才能賣光,那它就會反過頭大砍價格,就跟股票坑殺散戶一樣。」

旗山的臺青蕉樂團團長王繼維則說,都樂也出口臺灣香蕉,如果臺灣香蕉的國際代言人變成了都樂,這是隱憂,等於由都樂決定了臺灣香蕉的國際價格與形象。

儘管這些事情並未真的發生,但都樂有如夢魘般糾纏著旗山的蕉農。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一根美麗香蕉背後,竟有如此殘酷的競爭,呂政璋說,臺灣不能再自我感覺良好,「臺灣香蕉風味很好,老一輩日本人很喜歡。要努力讓新一代日本人除了都樂之外,也能認識臺灣香蕉。」

場景再回到屏東九如鄉,臺灣香蕉正在裝箱前往中國。這是今年第一批出口到中國的臺灣香蕉,雖然是中國與菲律賓因為南海主權爭議,刻意阻擋菲律賓香蕉輸往中國,讓臺灣香蕉得到了新機會出口中國,但臺灣香蕉業者應該把握機會,重建臺灣香蕉在中國的形象。

雖然,都樂給臺灣香蕉產業帶來了殘酷的競爭,但也同時為臺灣帶來新觀念與新衝擊:香蕉一根能賣十八元。臺灣農業應該思考有沒有機會將同樣的觀念與做法拓展到其他農產品,創造出高附加價值。也必須思考,都樂是如何與時俱進,滿足日本市場的需求。

其實臺灣依然能種出好的香蕉,只要肯改變制度與觀念,香蕉王國仍有機會重新站起來。

作者:呂國禎‧程晏鈴;攝影/鍾士為;文章來源:天下雜誌,原標題:超商香蕉的全球化戰爭

資料來源:《Banana Cultures》、網路

想深入討論這個話題,可以加我微信,shaolong4315

相關焦點

  • 妝媒體揭露真相熱賣臺灣品牌本土真實情況
    臺灣本土的許多醫美品牌都深受歡迎,國際大牌價格也遠遠優於大陸。搜索臺灣品牌,DR.WU、寵愛之名、美麗日記、欣蘭、薇風各種眼花繚亂!那這些大陸大熱的臺灣品牌在本土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本地人又最愛哪些產品?特務Z今兒來一一為你揭開!
  • 環球潮流圖鑑:我們忽略了太多臺灣本土品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寫這篇臺中的環球潮流圖鑑過程中,偶然發現有許多臺灣的本土品牌都紮根於此,尤其是北區,有著超多的品牌直營店鋪以及各式選貨店,一趟下來,自己都不好意思,居然以前忽略了這麼多的臺灣本土品牌。
  • 你聽過,一根臺灣香蕉 , 引發了一場殘酷的全球戰爭..
    在七八十年代的臺灣出了一個黑社會大哥,當時他的年齡只有20歲,憑藉著自己的狹義個性,他從一個撿破爛兒的可憐兒童,成為了在臺灣權傾一時的黑社會大佬。他的名字叫做許海清。1950年,許海清正式的登頂臺灣黑幫地位的巔峰,成為了臺灣黑幫的末代教父。
  • MOTHER-K(酷樂夢多), 韓國最受歡迎的本土母嬰品牌
    (原標題:MOTHER-K(酷樂夢多), 韓國最受歡迎的本土母嬰品牌)
  • 觀《花木蘭》本土版海報,品牌公關本土化比想像更難
    我今天不想談電影,簡單聊聊,品牌公關如何本土化才能深得本土受眾心理本土化要突出重點,不能追求「隨大流」首先請問,何為品牌本土化,又如何才能讓公關打造像樣的本土化宣傳?無論哪個都考慮到品牌面向的市場受眾群體如何
  • 星巴克「宿敵」、美國咖啡甜甜圈品牌唐恩都樂將被收購
    圖片/大眾點評網聯商快訊:幾經易主的美國著名咖啡甜甜圈連鎖品牌唐恩都樂(Dunkin')如今再次面臨被收購的境地。據悉,Inspire Brands也是美國著名的餐飲連鎖集團,旗下最出名的兩個品牌是連鎖餐廳Arby’s和Buffalo Wild Wings。2020年以來,美國國內多家老牌零售巨頭遭遇疫情的無情衝擊,唐恩都樂也不例外,疫情對Dunkin』集團整體營業額和現金流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主題:星巴克「宿敵」、美國咖啡甜甜圈品牌唐恩都樂將被收購
    圖片/大眾點評網聯商快訊:幾經易主的美國著名咖啡甜甜圈連鎖品牌唐恩都樂(Dunkin')如今再次面臨被收購的境地。據悉,Inspire Brands也是美國著名的餐飲連鎖集團,旗下最出名的兩個品牌是連鎖餐廳Arby’s和Buffalo Wild Wings。2020年以來,美國國內多家老牌零售巨頭遭遇疫情的無情衝擊,唐恩都樂也不例外,疫情對Dunkin』集團整體營業額和現金流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從金馬獎包裝設計,揭秘這個臺灣本土設計團隊!
    茶籽堂 × 金馬獎其中臺灣本土品牌茶籽堂,陸續幾年與美可特設計公司出品的金馬獎聯名禮盒的產品設計,真的會讓人「倒吸一口冷氣」。臺灣本土品牌茶籽堂是從創始人趙志明開始的,不過當兒子趙文豪接過,他開始深入臺灣各地僅剩的茶籽園,探究茶籽廣大的功用與文化內涵。
  • 日本本土品牌母嬰用品推薦
    🇯🇵日本本土犬印本鋪盆骨帶,產前產後都🉑️。國內700+,💰368。🇯🇵日本本土模範堂兒童🧒無比滴,💰75。🇯🇵Edison握把香蕉🍌磨牙棒,💰88。🇯🇵Edison長香蕉🍌磨牙棒,💰78。🇯🇵大木魚肝油,香蕉🍌味,💰158。
  • bobo樂兒寶亮相CKE中國嬰童展,展現我國本土品牌實力
    作為我國本土知名的嬰童用品品牌,bobo樂兒寶也將攜新款保溫碗、新式包膠叉勺等嬰童新品閃亮登場。 「快樂相伴,自在成長」是bobo樂兒寶的品牌理念。在新興品牌不斷崛起的現在,作為國產品牌的bobo樂兒寶一直在堅持著自己的初心,38年的創辦史讓bobo樂兒寶更懂民族精神,用最好的產品,哺餵中國寶寶。
  • 臺灣本土意識的缺陷
    如若暫時擱置這層考慮,「本土」或「主體」或「本位」或「族群認同」意識對島內自身的影響如何呢?歷來令島內引以為傲的,是20世紀下半葉的文化與經濟48年,中研院遷臺,以傅斯年的史語所為核心,「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材料」,後人稱之為史料學派,他們憑著堅定的中國認同,紮實的史料考證與分析,使當時的臺灣在文化上遠超大陸。
  • 令臺灣農民崩潰的香蕉真相:山上的猴子都吃胖了,「軍隊」受不了了,大陸怎麼才出手!
    這幾天,庫叔看到各大媒體都在關注這樣一則消息:臺灣香蕉、鳳梨、木瓜、西瓜等水果出現滯銷,大陸多地伸出援手,承諾採購臺灣水果,這才解了臺灣農民的燃眉之急。臺灣網友認為,這是大陸對蔡英文政府的一次釜底抽薪!
  • 五家臺灣本土咖啡館
    如果你來臺灣,一定要去這些店嘗嘗臺灣本土咖啡!
  • 視界 | 蔡英文坑慘臺灣農民 「44噸香蕉拿去餵豬豬都搖頭」
    「高雄市兩天收購了44噸香蕉餵豬。那現在呢,豬看到香蕉都搖頭……豬也不要吃了,每天吃很煩。」
  • 我們發現這8家本土品牌,讓福州越來越文藝有趣 | 宜夏 · 糖貓生活節
    今天,糖貓就向您推薦這8家本土原創品牌,因為有了他們,福州變得越來越文藝有趣。而在8月6日的宜夏·糖貓生活節上,我們也將邀請他們上鼓嶺,在萬國公益社為全福州獻上一場精彩的「嶺上微風」集市。」,傳播熱愛生活的正能量,堅持「用香蕉做更多有趣的事」,志在打造福建標誌性的「香蕉文化」。
  • 本土甜點品牌白木屋 傳出五月底歇業
    創立超過20年的本土老牌蛋糕店白木屋,因持續虧損,宣布全省門市,自5月31日全面停業,讓喜愛白木屋的民眾們感到不舍
  • 【開幕演出】臺灣「十鼓」傳創經典 ▎第八屆深圳國際打擊樂文化節
    深圳國際打擊樂文化節是一項以打擊樂比賽、打擊樂文化展覽和專場演出相結合的形式向大眾普及和推廣打擊樂文化的公益文化品牌活動。藝術源於生活,同時讓藝術回歸生活,深圳國際打擊樂文化節作為打擊樂文化的推廣平臺,不但讓更多市民認識並喜愛打擊樂,也為更多打擊樂工作者、教育者和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切磋的平臺,使深圳打擊樂行業整體水平得以逐步提升,對深圳打擊樂文化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 和鳳梨香蕉比慘,臺灣這一水果要懸
    開啟了搶答模式……近日,臺灣多種水果價格崩盤,香蕉、鳳梨、紅龍果(註:紅心火龍果)相繼「比慘」。7月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曾在談鳳梨價格時質問:「你們告訴我下一個會是哪種水果?」如今,木瓜來搶答了。有果農認為,木瓜價格暴跌與臺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簡稱「農委會」)的錯誤政策脫不了關係。「媽媽買得開心,但果農很傷心!」
  • Shopee蝦皮賣家如何從中國臺灣本土店突圍(疫情和實名認證的影響下)
    打開123xiapi.com最近各方因素影響下,相信中國臺灣站點的單量都在走下滑趨勢。特別是5.16強制實名認證之後,又是一大陣痛。疫情以及新的認證要求下,蝦皮跨境賣家如何突圍呢?鑑於這段時間和朋友一起實操了臺灣本土的,今天就來聊聊中國臺灣本土店鋪的一些事。其他站點的本土店鋪的玩法,後續也會找時間和大家分享。
  • 蝦皮跨境電商本土如何運營?什麼是蝦皮(shopee)本土站
    由於蝦皮是一個剛剛興起的一個平臺,市場上現在幾乎很少人在做,但是新店出單比較困難,所以你做蝦皮一旦出單一定要珍惜這個單子,該送一些禮物就送一些禮物,該打包好就打包好,一定要珍惜每一個訂單,大多數做蝦皮都是先從臺灣站開始做,一些大賣的風格和大陸基本上差不多,而且利潤也是比較高,但是競爭的壓力也是非常的大的,畢竟在臺灣本土的賣家還是有一定物流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