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竹林中那場經典對決,相信很多人都記憶猶新。
雖然因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中西文化差異和審美差異很大,不過2000年上映的這部講述中國武俠江湖故事的電影,卻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了一個神秘的東方故事。這也是一部地道的中國武俠電影,俯仰之間布滿了各種中國符號,卻跨越了東西方巨大的文化差異的鴻溝,獲得了世界的關注。
不止如此,這部影片上映後還贏得了世界的掌聲,更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
其實,這部影片有很多的經典鏡頭,尤其是拍攝於浙江安吉大竹海的那場竹林大戰,更是被寫進世界電影史的經典鏡頭裡,不知道驚豔了多少看片的中國人和老外。
影片中,李慕白要求玉嬌龍歸還青冥劍,玉嬌龍施展輕功逃走,李慕白緊隨其後,這場竹林打鬥的戲「極具東方意象之美」。經典不僅僅是畫面上的,更重要的是讓老外也感受到了意境上的升華。
這場戲,李安將玉嬌龍的美360度無死角放大,多少人被章子怡那個萬綠叢中的眼波一剎驚豔,且被二人攪動的竹海莽莽,波瀾起伏,一動一靜,忽上忽下,亦剛亦柔,意境極具中國古典寫意美。
都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最有鮮明的個性,作為歲寒三友之一,竹佔得君子之名,自古以來就被文人墨客賦予了多層高尚傲然的蘊意與氣節,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美妙詩篇。
雖然竹看似平凡,卻與中國文化存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竹的形態與風骨,極富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與內涵。
而片中的竹林打鬥這場戲,劍氣如竹葉,將中國武俠故事的縹緲輕逸展現得淋漓盡致。不止是鏡頭很美,意境更美,賦予的主題也美。
這裡的竹林,依山傍水,風吹竹湧,風止竹靜。
而江湖是什麼?就像這片被兩人攪動的竹林,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不過,比起表面的刀光劍影,人心的情感和欲望才是李安要表現的江湖。雖然江湖臥虎藏龍,這裡臥的卻是情, 藏的卻是欲。
李安的電影《臥虎藏龍》竹林取景地是安吉大竹海。除此之外,還曾拍攝過《像霧像雨又像風》《夜宴》、《心中有鬼》等影片,安吉浩瀚的竹海,相繼透過銀幕走向了世界的舞臺。
安吉是浙江省湖州市管轄的一個縣,歷史還挺悠久的,公元185年的東漢時期就已建縣了,且名字還是漢靈帝親自賜的,取《詩經》「安且吉兮」,簡潔的兩個字,便道盡了陶潛筆下桃花源的喜樂。
說到安吉,就不得不說到竹子,安吉是眾所周知的"竹鄉",安吉因竹而聞名,在這裡隨處都可見到鬱鬱蔥蔥的竹林。中國大竹海佔地面積為666.7萬平方米,超過一萬畝,是國內最大的竹工藝品原材料供應地,也是亞非拉十七國大毛竹科研基地,還建起了全國展館面積最大、展品最豐富、設施最先進的竹子博覽園。
大竹海的入口處有一處冷泉名「五女泉」,泉水冬暖夏涼,源源不斷。而站在五女泉邊放眼看去,山上山下,山裡山外,這裡雖沒有紅花怒放,卻獨有自己的特色,竹濤波湧,連綿不斷,「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成片的竹林給安吉的柔美更增添了幾分凜冽的風韻,迸發出向上的精神品格。
安吉竹林的美在竹,也在水,在幽靜的竹林小徑中穿行,偶有風拂過,竹林輕輕搖曳,竹葉沙沙,鳥兒蟲鳴,宛若樂章;還有那藏龍百瀑山谷的遠山雲霧繚繞,遠遠望去,流泉飛瀑,澗深壑幽,集奇、特、險、幽、秀於一體,頓時所有的詩情都被勾起。
達到山頂後能將整片竹海的美景收入眼帘,放眼望去,清風漾漾,綠波浩浩,有種直擊人心的靜謐,給人一種置身綠色油畫中的感覺,綠得那麼濃烈,綠得那麼純粹,好像起伏著的大海的波濤。
不禁讓我再次想起在《臥虎藏龍》裡的那場竹林打鬥戲,翠綠的竹子和片中人素淨的白衣配合得天衣無縫,有一種古典的寫意以及禪的意境,叫人看上一眼,便再不能忘記。
從前總以為歲月很長,有享用不完的時光,誰料青春的腳步那樣匆忙,從春之絢麗,夏之茂盛,到秋之靜美,冬之寂寥,生命就在四季的色彩斑斕中輪迴穿越。自此,以後的每一場相遇都是最美。
都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故我想:我和安吉大竹海的今世的相遇,大概是前世未了的緣。
在這個蕩滌煩憂紛擾的世外桃源,可以暫時將煩惱隱逸,從而面對最真的自我,一下子就遠離了繁雜的世界,褪去心靈的最後一絲浮躁,尋到了心中忘懷已久的綠。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