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全球晶片產業受到了我國人民的極大關注。而就在上周發生了一件讓我們始料未及的事情。有媒體報導稱,軟銀公司正在尋求出售ARM。根據彭博社報導,最近美國晶片巨頭公司英偉達將會和軟銀公司完成ARM併購事宜。
英偉達的野心
實際上傳出這樣的消息並不令人感到意外,早些時候,英偉達宣布收購以色列晶片大廠Mellanox。與英偉達競爭的正是老對手英特爾。完成此次收購暴露了英偉達未來的公司目標就是進軍物聯網和人工智慧行業。畢竟在未來的5G時代中,5G基礎設施建設固然重要,然而5G僅僅是未來社會的「經濟基礎」,最終社會的快速發展將要依靠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才能實現。因此有這樣提前布局未來社會「上層建築」的機會,英偉達自然不會放過。
更細緻來說,目前ARM是全球最大二點晶片框架技術授權廠商,強如華為、三星、蘋果等公司進行晶片設計時也要基於ARM架構。一旦ARM被英偉達收購,英偉達便可借著ARM的手觸達更廣闊的AI終端市場。
其次,英偉達不僅是顯卡提供商,更是現在全球最大的AI晶片供應商。能夠成為全球最大的AI晶片供應商得益於自家英偉達GPU產品種類豐富並且性能出色。而ARM的定位和英偉達的產品之間存在著天生的互補,這將有助於英偉達公司開發出更多更優秀的產品。
晶片產業難道是美國人的遊戲?
英偉達如果真的收購了ARM公司,這不僅對於英偉達公司本身是一件利好,同時對於美國來說也是掌握了一手好牌。眾所周知,美國近些年來恨不得將全部的工作重心放在對華為的禁令上。如果真的收購了ARM,那麼意味著美國政府將會在未來更多時日內並且有更多的空間對華為進行限制並且晶片產業的代工和架構方面美國將會掌握很大的優勢。毫不誇張地說,美國真的可以在晶片產業中翻雲覆雨了!
收購ARM的變數在哪裡?
ARM收購案的主要變數就是在於需要得到各國政府的批准,這其中自然是包括中國。作為晶片框架領域的絕對大哥,與一個全球最大的AI晶片供應商的聯姻自然會受到各國政府的反壟斷審查。
英偉達和ARM同屬於半導體公司,但是並不與ARM之間存在客戶的競爭關係。因此在實際來說還是有可能通過各國的反壟斷審查。但是會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英偉達公司或許並不會直接收購整個ARM。而是選擇收購ARM部分業務。比如,伺服器業務。ARM和英偉達在伺服器業務方面存在著較大的重合。諸如,亞馬遜、谷歌和華為都是雙方的核心合作夥伴。因此對於部分業務的收購是有更大機率實現。
華為如何破局
坦白地說,面對如今的現狀華為能做的不多,但是有一點優勢就是華為已經取得了ARM公司ARM V8架構的永久使用權。我們可以在這個框架的基礎上進行框架自研。並且專利的國家都屬於英國,美國並沒有太多的權力去幹涉。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為海思將會面臨更大的壓力,首先就是成功率的問題,晶片的設計極為複雜,框架自然也是如此。之前小米公司花費幾年時間研發的澎湃S2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所以晶片的研發並不是大家想像的有光刻機有設計就可以實現的。並且晶片研發需要進行流片的驗證,對於華為來說也是經費瘋狂的燃燒。
其次就是穩定性的問題。如果流片驗證成功了,那麼就要考慮能夠穩定運行的問題。之前高通驍龍810就是因為運行不夠穩定導致被冠以「火龍」的稱號。而如今想要逆勢崛起額華為同樣需要面臨這樣的問題。
寫在最後
顯然,事情的發展並不是人為所能控制的,但是我們能掌握的就是自身百折不撓的精神,以及如今擁有的ARM V8框架和充沛的科技人才實力。相信在自身的努力以及時代的選擇下,華為必然會成為世界最耀眼的明珠,而晶片產業將不會成為美國人的遊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