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韓綜《家師父一體》,它是由李昇基、李尚允、陸星材、梁世炯四人主持,結伴拜訪各類「師父」,並從中感悟人生道理地綜藝。內容豐富有趣,也為自己普及了一些「奇怪」地知識,是一檔寓教於樂地綜藝節目。
其中一期,請了師父盧熙英,她是一個品牌戰略家,因為對這個職業沒什麼概念,也沒聽過這個名字,所以對這期的期待並不大,看完之後,才發現這是真正可以讓自己受益的一期。
01
節目的開始,導演問了四人一個問題:請問你的品牌價值值多少?四人思考了一下,玩笑似地說了一些數目。聽到這個問題之後,我也下意識地思考了一下,發現自己連「品牌」都沒有,只好作罷。
後來導演解釋,品牌價值是具有隻靠名字來讓人消費的力量。這不僅僅局限於一個商品名稱,一個人的名字本身,就能成為品牌,不止是明星,普通人也可以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並讓其產生價值。
比如:韓國的國民MC劉在石,很多人都會衝著他的名字,去看他的綜藝,覺得只要有他在的綜藝節目,一定會比較有趣。他的名字給人一種值得信任的力量,他的名字就是收視保障,這便是他的品牌價值。還有很多做自媒體的普通人,不管是美食類、搞笑類還是其他領域,都有把自己的個人品牌做得很好並因此獲得收益的人。
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要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
想開始,就必須了解什麼是品牌?
就像有些人寫的文章,總是能夠輕易的碰到自己的痛點,並給出合適的建議或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讓自己想去關注她,粉絲多了,文章的閱讀量多了,收益自然會多,那麼「她」便成了一個品牌。
成為品牌的關鍵是:它是否受喜愛,是否能敞開人的內心。
如此簡單的道理,人人都懂,只是該如何做到呢?下面的內容給了自己一些方向。
02
師父通過給四人布置的兩個課題,給出了一些答案。
課題一:用自己喜歡的麵條,做出「像自己」的料理,通過料理來表現自我。
李昇基做了一份放很多食材的義大利麵,來表達自己所涉及的領域多。
師父評價:如果出現比你涉及更多領域的人,你的競爭力就沒有了嗎?簡單來說就是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李尚允做的喜面獲勝了,他弄清了主題,沒有裝飾,簡簡單單的一碗麵,像極了李尚允本人。
品牌推廣的基本就是弄清主題,明確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是誰+競爭力=品牌
自己是誰?自己的競爭力是什麼?以何種競爭力來品牌推廣自己呢?師父的問題總是在一步一步地引導自己去思考。
課題二:用叫做「我」的品牌,做便當。 顧客是工作人員 ,做20人份。
師父讓四人準備了紙質的「PPT」,內容:便當的名稱、所需的材料及預售的價格,然後加以說明。
師父評價:有真誠,但價格太低,要考慮商業性才行。
品牌的基本是商業。本人的人工費在哪裡?一碗的成本是多少?都要考慮在內。
最後李尚允獲勝了,他主打的是懷舊情懷,「顧客」有的因為相信他購買,年長的人因懷舊購買,年輕的人因想嘗試購買。他的先賣完,顧客評價也不錯,所以成功。
銷售便當的同時,其實也在銷售自己。銷售自己是需要溝通和打動人心的過程,對於我來說的我,和對於別人來說的我,我想展示給別人的我,和別人想看到的我,是有差別的,所以需要不停地思考研究。
找到方向,找到競爭力,加上銷售戰略讓自己從中獲益,看似簡單的幾句話,需要自己不斷地思考、實踐,才有成功的可能。
03
看到這裡,不禁對這位師父心生敬意,她總是能一針見血地說出問題的所在,並給出解決的方法,讓人由衷地信服,很好奇她是如何做到的。
最後在師父的家裡,看到了她成功的「法寶」:
1.為了記住吃過的菜品,收集的餐廳名片及發票2.畫著這些菜是由什麼材料做成的本子3.環遊世界收集的酒店房卡
之所以做這些,是為了研究它們的差別在哪裡,甚至每天在不同的酒店睡,只是為了觀看新的裝飾,床品使用的是什麼?
看到這些令我非常震驚,非常佩服師父這種認真鑽研的態度,這正是自己身上所不具備的,對一件事情很少去深挖,總是停留在表面,心像孫悟空的筋鬥雲一樣,每天翻個十萬八千裡,缺少對事情的專注,這次真的學習到了,每個成功的人都有她成功的道理。
劉在石就有十年的無名期,作為搞笑人,卻沒能在電視上出現;作為主持人,卻一句話都說不利索,只能不停地道歉。後來他克服了種種困難,才有了現在這個在韓國無人不知的「劉在石」。很多做自媒體的人也是前期走了各種彎路,認真思考鑽研,才有了現在的成績。
就像育兒一樣,自己的「品牌」也需要自己去培養,適當地打預防針,請輔導老師,制定目標等,讓它好好地發展下去。
寫在最後
「像自己」的到底是什麼?如果必須用一道菜來形容,自己應該像「麻辣燙」裡的菜,每一樣都有一點,卻缺少可以作為競爭力的「高湯」。
「這碗湯」需要自己花時間慢慢去熬製,希望未來的某天自己也可以回答:你的品牌價值值多少?這個現在還無法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