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為了看《乘風破浪的姐姐》,衝了芒果臺的VIP,本著物盡其用的原則,我順便又追了部劇:《以家人之名》。
這部劇是閨蜜推薦的,因為這部劇的開篇特別吸引人,一開始小朋友們之間的互動和大老爺們之間的戲特別有趣,而且兩個父親、三個孩子的組合也很新穎,再加上預告中有兩個小鮮肉的閃亮登場,讓我們一幫中年婦女都著了道。
不過,隨著劇本亂點鴛鴦譜,劇情按著亂七八糟的感情線走下去之後,這部劇高開低走,越來越不是那味兒了。豆瓣評分就不斷下降,從最開始的8分多,降到了現在的7分。
我在觀劇途中也多有不適,不知為什麼,尖尖和凌霄的CP組合,看得我渾身不舒服……我一邊看就一邊奇怪,為什麼韓劇的愛情戲能拍得那麼自然又抓人心肝,讓我們看得恨不得立馬去談場戀愛,但國內電視劇裡的愛情,咋就從來沒有這種心動感呢?
搞得我一度都差點棄劇。不過我向來喜歡有始有終,如果不是第一集都看不下去,一般看起了頭,就都會看完整。
還好後面的劇情還有可圈可點之處,讓我沒白白追了這部劇。
令我驚喜的一段是齊明月和母親攤牌,引發一場離婚的戲。
齊明月是一個典型的乖乖女,從小生活在強勢的母親陰影之下。母親對她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甚至交友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指示。最有趣的一幕是母親一邊說她沒有主張,一邊等她選了自己喜歡的菜和衣服之後,又根本不加思考就馬上否定了她的想法,替她做了主張。
這種一貫的互動,讓齊明月懶得在母親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在母親面前一切順從,而她自己的意志,卻悄悄地在母親看不到的地方肆意伸展。
再後來她好不容易開始工作獨立,逃離了那個被實時管控的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可母親的管控並沒有因為距離而縮減,反而背著她偷偷憋了大招——當然在母親的角度,這是在一心替她鋪平幸福的道路。
結果,這個自作主張拿出所有家底給女兒買房的舉動,徹底惹怒了女兒和老公。
女兒和老公先後跟這個母親攤牌。這兩場戲非常精彩。
首先,母女倆的一場激戰,母親的一套說辭完全是PUA的典型套路。她一方面不斷否定女兒,另一方面在女兒有所反擊時,句句聲稱這是為她好。這種先打擊孩子讓他喪失主見和自我判斷力,又加把糖強調自己好意的手段,很多普通孩子根本沒法招架,有的甚至還可能生出愧疚,覺得自己既沒用還枉費母親一片好心。
但是優秀的齊明月果然有一手,她做了一場很好的對峙示範。既挑明了母親不斷否定自己的事實,又堅定了自己的立場。可以說,在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能活得這麼明白,跟母親還能如此對話,真的非常難得。我覺得她同住的閨蜜給她的長期心理支持真的功不可沒(讓她意識到自己沒有那麼糟,是可以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的)。
總之,齊明月見招拆招的過程,值得每一位在父母的PUA下失去自我的孩子好好學習。
再來,就是夫妻攤牌,女兒公斷的戲。因為齊明月的媽媽擅自做主買房子,雖然是完全為女兒著想,卻也動到了爸爸的利益。齊明月爸爸面對強勢的老婆,在常年退讓下,也積攢了一肚子的不滿,在這一刻達到了巔峰爆發了出來,於是毅然決定跟老婆離婚。
本來夫妻倆劍拔弩張,互不服氣,父親控訴母親,母親覺得自己沒有過錯,又冤又氣。這時候齊明月就說了幾句公道話。齊明月雖然之前還跟母親攤牌,跟她激戰了一場,但在這時候已經意識到,自己之所以不敢正面違背母親、卻在背後偷偷試錯,也是有父親的一點原因在裡面,因為她看到的父親跟他一樣從不違背母親,根本不可能替自己出頭。
她父親和她一樣,面對母親的控制,都採取了迴避型策略,迴避型策略可以省卻很多麻煩,可以繞開問題。看似沒有衝突,可是問題始終存在,只要一天不解決,就總會迎來爆發的一天。
而在獨立成長後,齊明月看清了這些,也指出了父親的迴避,不能把所有原因都歸結於母親。並且指出父親即便離婚後,生活上也不會那麼輕鬆如意,畢竟之前事事都有母親照料。
所以,在這番話之後,她母親軟化、落淚,她父親也不再那麼憤怒。
儘管後面還是以離婚收場,可這場對話,還是讓我覺得很厲害。
這就是我在這部劇中看到的最滿意的一處。
後來,這部劇的結尾讓人一言難盡。雖然是開開心心的大團圓結局,可實在像是夢境般虛化。凌霄媽媽能夠轉好,真的很假,她這心病,不看醫生恐怕難好,畢竟都自殺這麼多次了。
不過,無論如何,撇開凌霄媽媽和凌霄的心理問題,其他人還是很幸福快樂的一家人,也給我們示範了什麼叫做愛子女(尖尖爸爸對子女)、愛閨蜜(尖尖和閨蜜)和信任朋友(看尖尖和她工作室合伙人的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