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孤獨又燦爛的神:鬼怪》一劇熱播,在鬼怪阿加西與小新娘纏(feng)綿(kuang)悱(nue)惻(gou)的主線之外,死神(李棟旭 飾)與鬼怪(孔劉 飾)組成的「死鬼cp」也紅極一時。儘管毫無感人的劇情與臺詞(只有爭先恐後的相互拆臺與吐槽),兩位長腿歐巴間的bromance仍然稱得上是火花四濺。每當他們開始因為一點小事而不顧自己的九百歲/三百歲高齡瘋狂互懟時……
舉個例子:
在第六集中,當死神因失去記憶、不能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而感到非常沮喪時,鬼怪阿加西用這樣獨特的方式安慰了他:
……這樣的安慰方式,還真是讓人忍不住嘴角上揚呢:)
其實,不管是文學影視作品,還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都很容易會感覺到:「互懟」的確常常給人帶來一種極其微妙而又生動的親密感。除了「死鬼cp」之外,還有《生活大爆炸》中的Sheldon與Lenard;《家族的形式》中的大介與葉菜子。在影版哈利•波特的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中,Snape教授更是一語道破天機:
那麼,為什麼「互懟」能夠帶給人以這樣的親密感呢?這一行為在我們的社會關係中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懟人」的學術版用詞,「調侃」(teasing),是心理學中一個經久不衰的研究命題。長久以來,心理學家對於調侃的看法分為截然不同的兩派。一部分研究者認為朋友、愛人或父母子女之間的相互調侃能夠加強彼此間社會聯結,幫助孩子完成社會化的過程(父母可以用溫和的調侃向孩子指出他們行為的不妥之處),以及幫助個體形成社會認同;而另一部分研究者則專注於欺凌行為,認為帶有惡意的調侃將對個體心理健康造成極大的損害。
本文將聚焦於那些發生在朋友、愛人之間的溫和調侃,介紹加利福尼亞大學頂級親社會情感研究專家Dacher Keltner有關調侃心理效益的研究結論。他相信調侃在幫助我們建立和維持積極關係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互相「調侃」是強化我們彼此之間正面感受最迅速和最有效的一種方式。
Keltner將調侃比做「社交疫苗」。醫學上的疫苗通過注射極微量的抗原激發身體內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而調侃通過極輕微地喚起彼此的負面情緒——痛苦、憤怒或尷尬——確認了彼此之間的信任。
在調侃的過程中,調侃的一方表現出了傷害對方的能力,同時又表明了自己並無進行傷害的意圖。當我們開玩笑地吐槽親密的朋友時,就好像在說——「hey,我知道你在這一方面做的並不完美,但是我絕對不會真的用你的不足傷害你的感受」。
「調侃」並非只是調侃者「一廂情願」的舉動。相反,朋友間的調侃往往在一種得到被調侃者「默許」的前提下進行。有時候,被調侃者甚至會主動釋放一些信號,讓別人知道可以對自己進行一些調侃。比如在朋友圈說出自己剛剛經歷的糗事,或者在遭遇了可笑事情後故意展示給身邊的朋友。
當被調侃者放手讓別人取笑自己,其實就肯定了自己願意處在一個易受攻擊的位置,而給對方提供了享受較高社會地位的機會(更聰明、更有力、或者更擅長做某事),幫助他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讓別人體驗更高的地位,反過來可以強化他們對我們的好感。因為人類對自己社會地位變化的感知非常敏感,會自然而然地喜歡那些提高了我們社會地位的人。
在Keltner的研究中,研究者記錄了調侃過程中被調侃者的表情變化,發現所有被試都表現出了地位下降的跡象,表現出目光轉移、腦袋耷拉、笑容緊張、用手摸臉等等。但在這些象徵尷尬的表情過後,人們又會出現一抹極為短暫的笑容。這一微表情則說明了被調侃者其實也享受著被親密友人調侃的快樂。
總而言之,我們完全是因為感覺良好而相互調侃的。在「互懟」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建立了信任,還讓自己顯得更討人喜歡。儘管這一過程並不被人們所意識到,但是我們都能夠明顯地感覺到互相調侃之後產生的愉快情緒,並且在這種情緒產生後,我們會更加願意再次和對方親近,並且相互調侃。
李榮浩在微博上說起有關自己眼睛小的軼事,在轉發並「哈哈哈」了之後,你是否覺得他在自己眼中變可愛了呢
當然,互懟雖有趣,力度卻要控制好。正像Keltner的研究所說的那樣,朋友間的「互懟」,本質上是為了傳達「雖然我擁有能夠傷害你的能力,卻並不想這樣做」。如果不能控制好「懟人」的時機與方式,導致確實對對方造成了傷害,豈不就得不償失了嗎?
在日劇《家族的形式》中,葉菜子這樣形容她和大介之間的關係:「可以暢所欲言,可以痛快地拌嘴吵架,難過的時候也想對他傾訴。」的確,「拌嘴吵架」和「能夠傾訴」是兩個相互獨立卻都必不可少的要素。怎麼會有人不想珍惜一個在你覺得無足輕重的小事上能犀利幽默地吐槽,又能夠在那些真正影響你的情緒的大事上對你耐心撫慰的人呢?
日劇《家族的形式》片段
你有沒有這樣的朋友?在讀到這篇推送的時候,你想起了誰的名字?如果在你的生命中有這樣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話,請你火速轉發這篇推送給ta們,然後
也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們好玩兒的互懟片段哦~
提到互懟的cp,學堂君想到的是,青澀的高中生不知道怎麼追女孩子,就故意激怒對方來引起對方的注意,但當男生長大成熟,這種交流模式就自然而然消失掉了。在真實生活中,或許有部分情侶真的是相愛相殺型的,但這種相處模式出現在友情之外,也能長久嗎?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歡迎告訴學堂君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