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房擼鐵並不是年輕人的專屬,銀髮一族鍛鍊起來照樣能趕超年輕人。在南京,就有老年人專屬的健身房,器材更適合老年人使用,辦卡也很便宜。60歲以上,59元一個月;60歲以下的人群,99元一個月。據了解,這是全國首批七個智慧社區健身中心試點之一,由一個廢棄的地下室改造而成,其中老年人健身區域的人流量,每天達到50餘人。
社區健身房器材「適老」,價格便宜
這家健身中心位於南京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依託於嘉業社區,建在一個地下室,面積約600平方米,去年8月投放使用,是全國首批七個智慧社區健身中心試點之一。和普通健身房不同的是,它有一半面積是專屬老年人群體的。之所以說專屬是因為健身器材更「適老」。
12月16日,現代快報記者來到嘉業社區,走進這個地下的健身中心,進門看到的跑步機、啞鈴等器材和普通健身房沒有差別。而穿過這個區域,來到隔壁房間,就是另外一個景象:加長扶手跑步機、電控等速划船訓練器、律動沙發、電控勾腳訓練器……各種功能的器材共有16臺。在每一個器械的上方,還貼有相對應的使用功效。比如強化大腿肌力、改善肩頸因肌肉所產生的酸痛、強化大手腕肌群肌力、增加吸氧能力等等。
上午10點,已有十來位老年人在鍛鍊。記者觀察到,這些健身器材使用起來,鍛鍊的幅度並不是很大。其中有一款液壓式的訓練器,不需要用太大力氣,也能推起拉杆,而且不會有回彈傷人的風險。除了器材,健身中心還配備了工作人員輪班,在一旁指導老人健身。
記者諮詢了健身中心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場館運作堅持公益性原則,社區居民可按月消費。60歲以上的老人,59元一個月;60歲以下的人群,99元一個月。如果辦理年卡,還有相應優惠。工作人員表示,自開業以來,來健身的老人越來越多,目前每天基本有超過50名老人前來鍛鍊,工作日更多些。
不用風吹日曬,老人們迷上健身擼鐵
66歲的張聚財幾乎每天下午都來鍛鍊。「去年剛開業時我就辦卡了,周圍好些朋友都辦了,還有專門從板橋過來的。」張聚財說,過去只能在戶外走走路、做做操,但到了冬天大家就不太願意出去了,更不要說像現在這樣的降溫天氣了。「老待在家裡不運動肯定不好,有了這個室內健身中心就好多了,裡面設備也是針對老年人設計的。」
68歲的楊先生就住在健身中心對面,走路過來5分鐘。去年他花1000元辦了卡,一家四口都可以使用。年輕時他就喜歡鍛鍊,有一身肌肉,現在年齡大了,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以前只能圍著小區跑跑步,或去公共健身器材鍛鍊,遇到天氣不好只能作罷。」而健身中心的器材要更專業,有專業指導員,意外受傷的風險少很多。
在一旁鍛鍊的蔣阿姨說,市面上商業健身房,器材大多不適合老年人使用。「我們現在方便多了,這裡是一個鍛鍊身體的好去處。」
指導員指著一臺跑步機介紹,「經過設計,它最大的速度僅為健身房二檔,身體不方便的老人想跑步又不敢跑太快,就可以選擇這臺。」當然,身體健康的老人,也可以選擇使用場館內普通器材,使用前要進行體質檢測,根據結果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
專家
鼓勵老人去健身房
最好有專人在旁指導
老年群體對鍛鍊有很強烈的意向,而適合慢病老人鍛鍊的專業場館,相對有限。南京體育學院運動健康學院運動康復系主任戴劍松表示,老年群體其實大多都缺乏力量訓練,他很贊成老年人多去健身房等場所鍛鍊。「對於健康的老人來說,使用普通商業健身房的器材是沒有問題的。對於慢病老人,我們有一些專用設備,比如液壓設備、保護性更強的跑步機等,會讓他們的運動更科學些。」
戴劍松認為,以前老人消費能力不是太好,或者沒有鍛鍊意識,現在健康意識增強,生活保障也好了,更多老人會選擇去健身房鍛鍊。「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60多歲的老人去普通健身房辦了卡鍛鍊。」
對於小區等場所的露天健身器材,戴劍松表示要參照使用指南進行鍛鍊,確保安全。「老年人有更多健康風險,運動協調性差,平衡能力也更弱,所以運動風險較大,最好有專人在旁指導。」戴劍松透露,一些高校開展的「運動處方師」培訓班,培養的就是從事大眾運動健身指導的人才,掌握特殊人群科學運動的方法。
延伸
南京第二家
智慧社區健身中心建成
和上述健身中心類似,雨花臺區雨花街道也在建設類似的健身中心,其中包含針對老年人的健身區域。雨花臺區文化和旅遊局(體育局)相關人士介紹,這家健身中心11月已經建成,後期將投入使用。
此類「適老」的健身中心會陸續在南京落地開花嗎?南京市體育局工作人員介紹,西善橋街道和雨花街道的這兩家健身中心,分別是國家和省級的智慧社區健身中心試點。由於此類健身中心對場地和設施要求較高,投入金額較大,短時間內還無法做到在全市推廣。不過,市體育局會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打造智慧社區健身中心,也會積極爭取總局和省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