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陸配子女來臺是否涉歧視?柯文哲:最頭疼的是臺商問題

2021-02-19 臺灣政事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臺當局陸委會是否開放取得居留權陸配子女來臺引發爭議,馬英九在臉書上直言,蔡英文曾承諾會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保障孩子的尊嚴和權利,如今蔡當局行為是背道而馳。對此,臺北市長柯文哲今下午受訪時,被問到民進黨當局禁止取得居留權陸配子女來臺是否涉及歧視,僅笑而不答。

不過柯文哲也說,其實科學都很簡單,但你要加入政治就變得很複雜,我們還是用科學務實方法決定政策要怎麼做,在那之前,他們要吵架就讓他們去吵架好了。

柯文哲表示,自己有講過,陸配子女對他而言還是小事,最頭疼的是臺商問題,估計大陸臺商不會小於20萬人,要回來這要怎麼應付啊,如果每個人都要檢疫14天,這才是大問題。

柯文哲說,身為一個對醫學比較了解的政治人物,新冠病毒到底要怎麼處理,未來6個月內有沒有疫苗?有沒有有效藥物?有沒有副作用?濾過性病毒我們要有科學數據,到底突變速度多快?

柯文哲表示,如果它會突破、傳播性很強、死亡率不高,恐怕就要把它當成流感來處理,防疫措施就要改變。

柯文哲強調,其實科學都很簡單,但你要加入政治就變得很複雜,還是希望在未來幾個月內,等科學數據比較清楚後,我們還是用一個科學務實方法決定政策要怎麼做,在那之前,「他們要吵架就讓他們去吵架好了」。

相關焦點

  • 港臺腔:拒陸配子女返臺,臺當局人為製造「骨肉分離」
    來源:海外網臺灣方面「大陸配偶子女返臺」政策一日四變,最終竟變成全面喊卡,「不具臺灣籍的陸配子女,仍滯留在陸港澳者,不同意入境」。「患難見絕情」,沒想到骨肉分離之痛竟再度在海峽兩岸上演,一場疫情來臨,讓人心的惡暴露無遺。
  • 陳曉曉:拒陸配子女返臺 是人道的背離
    臺灣島內疫情緩和,民進黨當局在有條件開放外籍人士及2000多名跨境學生入境的同時,卻堅持把被稱作「小明」們的陸配子女拒之門外。年初以來民進黨當局「大陸配偶子女返臺」政策全面喊卡今年2月疫情剛開始時,臺陸委會曾以「小明的故事」為例,打算讓「小明」們回臺,卻遭臺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否決,陳時中一句「選非臺籍就要承擔」,不具所謂臺籍身份者不可入境,讓數百個「小明」迄今無法回臺,與親人分隔兩地,且影響受教權益。
  • 臺灣氛圍不友善,陸配子女有陰影,有初中生氣憤跳樓
    對於傳出陸配子女在小學遭到霸凌,被同學罵「共諜」等事,從廣東嫁到臺灣的臺灣婦女聯合會秘書長張彩霞表示,陸配小孩受歧視、霸凌時有所聞,對成長一定會有影響,誰都不希望再發生5年前的陸配小孩跳樓事件。她嘆,教育如果參雜政治,那就變味道了,不只同儕而已、老師學校、社會氛圍都是問題。
  • 臺當局:緊張時,以陸配動向看大陸動向,和緩時,歧視陸配無極限
    在我們熟知的這一群體中,如臺女嫁陸男有:大S徐熙媛與汪小菲、陳妍希與陳曉、伊能靜與秦昊,臺男娶陸女則有:趙又廷與高圓圓、吳奇隆與劉詩詩及歐漢聲與鄭雲燦等。目前,雖然兩岸聯姻沒有以前那麼熱絡,但全臺灣現在仍有40萬陸配,她們是臺灣社會一個充滿活力和正能量的一個群體。不過,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她們也常常受到各種歧視。而一旦兩岸關係緊張時,她們又成為臺當局探察大陸軍事動向的一個「風向標」。
  • 臺當局禁止陸配子女入臺,馬英九:有歧視之嫌
    針對臺灣限制陸配子女入臺的政策,27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批評「外僑還是可以回來,可陸配子女卻不行,這明顯的不公平」。本月12日,臺當局在24小時內經歷4次修改後,公布了針對陸配子女防疫期間的入臺政策:由原本的「準許陸配子女入臺,只要居家隔離14天」到最終版本的「禁止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地區、不具備臺灣籍的陸配子女入臺。」政策一變再變,引發島內輿論批評。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辯解稱,撤回該決定是為了島內防疫優先。
  • 民進黨當局歧視陸配 禁止入臺團聚人性何在?
    據臺媒報導,民進黨當局開放大陸配偶及子女、陸生回臺進度緩慢。儘管民進黨當局開放6歲以下的陸配之子「小明」回臺,但仍以「防疫」為名防堵,令大批新婚陸配無法申請團聚入臺,被迫分隔兩岸,甚至連外籍人士的大陸配偶,也無法入境臺灣,引發島內民眾不滿。
  • 臺當局說法1天4變只為不讓他們進入臺灣!
    自2月3日第一批滯留湖北疫區的臺胞返臺後,第二批返臺加班機就遲遲沒有起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臺當局認為第一批回臺的人員中竟然有50名左右的臺胞配偶(下文稱「陸配」)及其子女。更離譜的是,針對陸配子女防疫期間的入臺政策,臺當局從11日下午到12日中午,24小時之內變了4次!
  • 臺北車站大廳「禁坐令」解除?柯文哲給答案
    臺北車站大廳是否延續禁坐令引發論戰,臺交通部門政務次長王國材指出,臺鐵沒有永久禁止的選項,擬用規劃座位、限制時間等措施,臺鐵到7月底解禁前都會持續檢討。身為臺北市大家長的市長柯文哲20日在社交平臺上發表對禁令的看法,「只強調管理方便,常常成了壓抑多元的殺手」。柯文哲甚至打趣說:「我比較喜歡坐在白色格子,能坐就不要站」。
  • 柯文哲見劉結一:「五個互相」...交流增加彼此信任
    「劉柯會」5日下午登場,柯文哲、劉結一分別進行簡短致詞。
  • 「小明」們遲遲不能返臺,陸配下跪陳情也沒用,前「立委」痛批
    民進黨當局對許多國家和地區逐漸鬆綁入境管制政策,但沒有臺籍身份的陸配子女「小明」們,仍滯留大陸無法返臺就學。林麗蟬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放緩,臺當局防疫中心也宣布「島內旅遊解封,歐美日及東南亞等世界各國商業人士及移工都可以來臺灣了」,應該是人道考量,讓「小明」們回臺灣看爸媽及同學,安心讀書並利用暑假,趕緊補課追上落後的進度,準備迎接下學期的學業挑戰。
  • 臺灣今起僅開放 , 2歲以下陸籍子女 , 申請入臺..
    為什麼首波開放陸籍子女入臺選定兩歲以下?陳時中表示,兩歲這個數字,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小孩的戶籍還沒選定,「他也可以來臺灣辦理,就是他選定臺灣,有這個可能性」。他強調,不能說是政治考量,最主要所有事情都是逐步來做。至於誰去大陸帶小明回來?
  • 蔡當局邀請臺商回臺投資難遂其願
    同日,臺灣地區副領導人陳建仁出席大陸臺商中秋聯誼活動時也喊話稱,臺灣經濟正走向正向發展的道路上,臺商應該把握契機回臺進行大投資、大建設,為此海外資金匯回、申報納稅等問題都在加速解決。  蔡當局邀請臺商回臺投資,主要意圖有:首先,呼應美國挑起跟中國大陸打貿易戰和圍堵的策略,爭取美國對其施政乃至選戰的更多、更大、更深的支持。
  • 臺灣開放2歲以下「小明」回臺,何時能解禁陸生?
    【兩岸快評第869期】圖片來源:臺媒臺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宣布,16日起開放2歲以下因疫情滯留在大陸的陸配子女返臺。臺灣教育主管部門15日晚間宣布,7月22日起開放日本、韓國等19個低風險及中低風險國家及地區的境外學位新生來臺。不過開放的國家及地區中,不包括中國大陸。把這兩則消息放在一起看,可以看出民進黨當局對中國大陸的態度:一是歧視,二是雙標。
  • 越南臺企獲準高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臺商是否真的值得沾沾自喜?
    凱勝家具總部外懸掛著臺當局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圖片來源:「中央社」)【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亦超】2014年越南發生的「5·13排華事件」讓許多身處越南的華人仍然心有餘悸,這其中也包括不少在越臺商。事件延燒至今日,卻出現人們之前不曾預想到的「意外效應」。
  • 臺當局勸臺商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大陸治:武漢醫療水平很不錯
    臺大醫院小兒部主任黃立民上午在記者會上建議,臺商如果在大陸感到身體不適,最好在大陸治療、不要移動,武漢的醫療水平也不錯,且大陸也累積了不少經驗。為應對新型肺炎,蔡英文22日一早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她隨後舉行記者會稱,目前疫情為第三級,建立整體通報體系,相關「部會」因應小組也已組成。
  • 遠雄再涉弊 柯文哲連任大利多
    臺北市長柯文哲一再利用「親中挺扁反前瞻」議題,揚言找林全單挑辨論,一方面拉高個人新聞分貝,另一方面希望藉助柯粉網軍聲勢,讓綠營高層在9月全代會做出2次禮讓的決議。至於先前與新潮流的衝突,則以同意吳音寧出任北農總經理,適時化敵為友。少了新系掣肘,甚至暗助一把,柯P等於提前踏上連任之路。
  • 【聚焦】2020「臺北上海城市論壇」開幕,上海市長龔正、臺北市長柯文哲出席活動並致辭
    龔正同時強調,疫情阻止兩地人民碰面,但不能阻止人民心連心,兩地市民在疫情最吃緊時刻以多種方式傳遞關心互助,希望以「雙城論壇」為契機凝聚雙方共識,「兩市交流已經成為兩岸城市交流的典範」。柯文哲在開幕致辭時稱,雖然目前兩岸之間仍有僵局,也各有堅持,但應通過溝通與對話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追求兩岸的和平發展。
  • 返臺臺商也被冷血開嗆......
    面對嚴峻的疫情,臺當局拼政治卻是不遺餘力。2月3日,首批247名臺胞順利返回臺灣。次日,臺當局對此次運送表示肯定。但是這兩天卻突然改變了態度,原本後續5日和6日還有臺胞春節加班機回臺,但由於首批撤回臺灣的臺胞中有一人確診新型肺炎,臺灣方面陸委會於是表示「5日和6日不會有春節加班機」。換言之,臺當局拒絕接收從湖北回臺的數百名臺灣民眾。
  • 不認同臺當局宣稱的臺商回流效益
    近日,在臺當局祭出租稅、土地、勞力及水電等專屬優惠措施下,臺商回臺投資意願有些提高。根據臺經濟管理部門最新統計,目前臺商回臺投資金額已超過2500億元(新臺幣,下同),數量則高達50家以上。民進黨當局視其為重大政績,擴大宣傳。蔡英文更直接加碼,將今年臺商回臺投資目標拉高到5千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