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古代家具,在這個日愈現代化的時代中,能讓我們緬懷過去的,似乎只有老家中,那一件件我們從未在意的老家具。大家的目光一直掃視著瓷器、錢幣、字畫、玉器類型藏品,隨著對收藏對古董的認知愈深,大家的目光開始逐步從這些代表性類型的藏品轉向老家具。首先,我們先來了解其歷史背景。
我國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風、鏡臺、桌、椅、櫃等。蓆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樹葉編織而成,後來大都由蘆葦、竹篾編成。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見蓆子的應用是很廣泛的。床,是蓆子以後最早出現的家具。
一開始,床極矮,古人讀書、寫字、飲食、睡覺幾乎都在床上進行。《孔雀東南飛》: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詩中的「床」指的是坐具。和這種矮床配合用的家具有幾、案、屏風等。還有一種矮榻常與床並用,故有「床榻」之稱。魏晉南北朝以後,床的高度與今天的床差不多,成為專供睡覺的家具。唐宋以來,高型家具廣泛普及,有床、桌、椅、凳、高几、長案、櫃、衣架、巾架、屏風、盆架、鏡臺等,種類繁多,品種齊全。各個朝代的家具,都講究工藝手法,力求圖案豐富、雕刻精美,表現出濃厚的中國傳統氣派,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獨特風格與樣式,對世界不少國家產生過深遠影響。
中國古代家具有縱橫兩條主線,縱線就是以歷史為線索:產生一個時期一個時期的家具系列,即早期家具、漢唐家具、宋元家具、明清家具、民國家具等。第二條主線是橫線,橫線是以地方風格為脈絡,產生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家具模式。由於兩條線敘述起來,篇幅過長,小編就不一一說明了,想了解更深入的小夥伴,可問度娘。
新穎的家具固然時尚好看,做工精細,但它始終少了老家具的滄桑與歲月感,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古老物品的青睞。老家具普遍是以傳統手工藝打製作出來的,以竹木或實木為主材料,從打磨到雕刻,每一步都是經過人工之手。歷史上,清、明兩代的家具尤為出名,都包含著當代的傳統文化與內涵,也是極具中華名族文化特色的代表物。
下圖是小編有幸見到清代中期手工雕花旦龍鳳紋木桌,木桌採用陰雕及描金工藝美術兩種技藝進行修飾,桌子分上下兩部分進行,上半部以淺浮雕雕出寶相花、梅花、朝陽花等花卉圍著下半部八幅人生百態圖纏繞,下半部乃是人生百態圖、用陰雕雕出漁夫、商人、戲子、婦女、農夫、樵夫、士兵、官員等人物,八幅畫各獨一局,又互相相關聯,此種表達方式,儼然是採用了清明上河圖的繪畫手法,以鳥瞰方式,將人物雕入木中。
由此可見其雕刻手法十分之高明,稍有損失,便將此張木桌作廢。從木桌紋飾線條來看,其雕刻過程中極其之穩與自然,紋飾線形正倚交錯,大大小小,開開合合,線條粗細變化明顯,跌宕有致。有雕歪之處,歪得簡直要傾倒,但這樣的傾斜並不生硬,反倒更見自由,體現出其的任情恣性的一面,自成格調。陳容取勢險峻,他結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輕,有「來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此木桌在單素色漆上用半透明漆調成彩漆描畫花紋,然後放入溫溼室內,等待漆幹以後,在花紋上打金膠,再用細棉球著細金粉貼在花紋上,被稱為黑漆描金,此種素漆上的描金做法,能使漆地與金色花紋相襯託,體現出一種華美的貴族氣派。
木桌外表造型自然、美觀,紋理清晰,色彩沉著穩重,優美的造型是極富個性化,同時極具田園風格,茶桌自身也有很強的感染力與裝飾性,可單獨擺放作為裝飾。在滿足茶具功能和家居審美的同時,又悄然無聲地淨化著居室環境。
清代家具工藝製作精湛,達到了封建時期的高峰。清式家具在繼承傳統家具製作技術的過程中,還吸收了外來文化,形成了鮮明的時代風格。又由於經濟的繁榮,還形成了不同地區的家具風格,如廣式、蘇式、京式等,各具特色。清式家具自有其獨特的藝術風格:造型上以渾厚穩重、裝飾上以富麗繁縟、工藝上以技術精湛而著稱。
以上就是小編對老家具簡單介紹,家中如有此類老家具的小夥伴,可要妥善保存。有關老家具的分享就到此,如有建議的小夥伴,可在評論區留言,小編看到後會即時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