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隱者
原創首發於頭條號,轉載需聲明!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的一部電視劇《包青天》火遍了大江南北,可見民眾對包公的崇敬之情。下面連結是第一篇的深度解析。
無心插柳柳成蔭。隨筆的一篇文章成了熱文,許多讀者朋友也希望繼續深挖一下這部電影背後的真實,所以本篇將重點放在了幾位經典配角身上,看看這幾位配角背後,有哪些真實。
寫的第一篇關於《九品芝麻官》的影評,在引起熱烈討論的同時,大隱者也注意到一類評價,那就是過度解讀。
這些評價在大隱者看來,還是犯了形而上的錯誤。無釐頭不假,但是喜劇本身就是一種諷刺現實的藝術,特別是星爺的喜劇。諷刺現實的前提,就是要取材於現實。
就像好萊塢的科幻電影,畫面再科幻,外星人再神奇,但是在形象設計上,還是離不開人類的影子,比如阿凡達,比如星球大戰。
喜劇創作也是一樣,再荒誕的劇情,也要有現實的情節做參考,這樣才能創作出荒誕離奇。無源之水,從來是沒有的。
荒誕背後的真實,對我們才有借鑑意義。
一件黃馬褂,穿在了常威身上,就變得打不得、罵不得,這件神秘的「黃馬褂」背後,隱藏著怎樣的真實?
有評論說,清朝的太監怎麼可能拿著黃馬褂招搖出京城呢?
這其實是一種隱喻,用超乎常理的安排,將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
「黃馬褂」其實是一種身份、一種規則,常威身後的保護傘利用清朝的各類律例,將常威保護起來。比如說常威如果不滿十四歲,或者是戚秦氏主動;比如說如果常威突然被診斷有精神疾病,無民事行為能力,那麼大堂審案就變得極其複雜了。
很明顯,這個人物取材於清末著名的大太監——李蓮英。
因為是荒誕喜劇,所以基本上此片也就是借用了一下身份而已,那麼影片中這位李公公背後有著哪些真實呢?
作為紅人奴才,升遷是無望的,掌權是無望的,福蔭於後代也是無望的,所以這類人是非常可怕的。有恆產者有恆心,連生產都沒有的人,是不可能有恆心的。
李公公可以是給太后開轎子的奴才,也可以是給太后梳頭的奴才,或者是太后二姑的侄子媳婦的表弟,太后也可以變成巡撫,總督,總之就是一個身份罷了。
這類人的特權來自於太后,但只能是依附而無實權,而且,因為不屬於大清的命官,所以這份榮耀也止步於主子的一個任期。太后故去了,總督故去了,這份榮耀也就沒了。
活在當下,瀟瀟灑灑,獨享人世繁華,就是這些人的態度。
這是一個充滿喜感的角色,武功高強,又好色貪婪。
我要二十個!
他武功高強,辦案執著,三個江洋大盜,竟然追了七天七夜;
他縱情聲色,毫無忌諱,赴包龍星之約,直言不諱要二十個。
與豹子頭為伍,這與儒生的理想是違背的。但如果想做一名為百姓說話的好官,卻離不開強力的保護,別弄得,正義還沒來得及伸張,命卻沒了。
這對職場的你也是一種啟示。如果你的目標是高級管理者,那麼你一定要有容人的心胸,要用人之長。
路不同,可以相謀,各取其利就好。
如果說至尊寶的命運,是三顆痣改變的,那麼在芝麻官裡面,改變星星命運的三顆痣就是這三位絕世美女。(別抖機靈,不是只有你知道大話西遊在後、芝麻官拍攝在前)
第一位是張敏飾演的被害人。正所謂無利不起早,貪財好色的包龍星,動了惻隱之心的部分原因,是因為遇到了這位絕代佳人。
劇情設置不是無釐頭。一些鍵盤上的俠客看問題總是想當然,世上從來沒有無源之水,一個人的正義感,也是需要呼喚出來的。是張敏的悲慘,促使包龍星走上了討公道之路。
第二位是戲團的美女鍾麗緹。是非不分的包龍星,直到遇到鍾麗緹,人生的方向才得到了點化。鍾麗緹告訴包龍星,家鄉的人都知道包龍星是一位為民請命的好官,人們都愛戴他。
孤立無援的包龍星,被這一番暖心的話注入了力量。這是一種文化的力量,潛在的價值觀影響,讓誤打誤撞的包龍星,燃起了做好官的鬥志。
第三位是青樓女子如煙(蔡少芬飾演)。做一名好官,有了強大的信念是不夠的,還需要能力,在複雜的官場裡面實戰的能力。
只會貪婪、見識短淺的包龍星,在初次遇到如煙姑娘後,在被燒了秘籍後,開始認清殘酷的社會,有著怎樣的運行規律。
就像大學畢業,初入職場的我們,書本上看到的厚黑、處世技巧,一點也用不上。只有當你得意時,處處是笑臉,再到失意時,變成冷臉,真正體味到什麼是世態炎涼,這社會的書,才算是入門了。
再到第二次,如煙和包龍星吐露心聲,包龍星就像開始成熟的你,開始理解這些功利的人,當初傷害過你的人,不過都是為了討生活罷了。
水門提督的兒子,常威,是幾千年封建歷史的一個縮影。
他們被稱為紈絝子弟,有錢,有權,有閒,是壓迫人民的代表性力量。在這裡大隱者想說句題外話,經常看到一類評論,批評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什麼狡兔死走狗烹之類的。
也正是這些人,當看到開著五花馬法拉利的公子哥,也是咒罵的不要不要的,什麼不公平啊,靠老子之類的。
這些人怎麼不知,被朱元璋懲治的這個國公,那個國公,不恰恰是這些騎著五花馬公子哥的祖上嗎?你到底要罵誰呢?
這些都分不清,可不可以稱之為烏合之眾呢?
說回電影,電影裡面有一個細節,就是常威和表姐的胡搞,不著痕跡的揭露了封建王朝豪門背後的腐朽生活。就像《紅樓夢》裡面破口大罵的焦大,說這個府裡面只有門前的石獅子是乾淨的,扒灰的扒灰。
千年的禮教,束縛的更多是底層,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不在乎,常威也不在乎,展現的孝道也罷,婦道也罷,不過是給外人看罷了。
世界的烏鴉一般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了解一下最年輕有為的甘迺迪總統一家子的生活,基本可以讓人驚掉下巴。
古代的禮教,東方也好,西方也好,都是為了將動物和人區別開的。但人的本性,是沒有脫離開獸性的,比如男性和雄性對於配偶的佔有欲,都是多多益善。
站在食物鏈頂端的豪門(推薦看一看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的遺作《大開眼界》),是可以保持不被人造文化洗腦的一個群體,因為這些都是他們來負責引導的。
所以,他們對本能的需求,是要比常人放縱的多的。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世界大同。
大隱者的文章,力求客觀,不帶感情色彩。評的是電影,說的是人生。
一部電影,一段人生。
品味影片背後的真實,不是讓你消極,而是為了與這個世界和解。
就像「無為」二字,不是告訴你做什麼事情都沒有意義,而是讓你承認客觀規律,不要和客觀規律的事情較勁。
矛盾是發展的動力,正因為有了道德楷模,才有了道德缺陷的人。
不要苛求別人,只需問問自己,你來到世間是要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還是帶來傷害的。
如果你是要給身邊的人帶來溫暖的,那麼沒必要理會宵小之輩;
如果你自己就想活成宵小之輩,又何談對別人的行為指手畫腳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