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爺去世了。
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媽告訴我的時候舅爺的遺體已經進了殯儀館。說實話,當我聽到消息的第一刻,並沒有太大感覺,只是覺得舅爺一直好好的,怎麼會突然離世呢?後來才聽媽說,舅爺一直生病不見好,冬至這個節氣也是一道坎,很多老人都挺不過來,舅爺就是如此。聽媽說這幾年舅爺身體一直不好,可我印象中的舅爺並不是這樣。
業務培訓輔導
舅爺是奶奶的弟弟,老一輩的長輩們我接觸不多,接觸舅爺是因為音樂。高中畢業後的假期總想著要做點什麼,就跟著舅爺學二胡。舅爺擅長多種樂器,精通板胡、二胡、笛子、薩克斯等,因為學二胡相對容易上手,而且是中國傳統樂器,就在舅爺的建議下決定學習二胡。舅爺陪我去店裡認真地選了性價比高的二胡,自此之後我開啟了二胡之路。舅爺是「丹江放歌」活動的創建人和發起人之一
高中畢業的整個假期,我過得很充實,每天上午去舅爺家學二胡三個小時,中午回家,下午在家裡練習。因為我的樂感不錯,再加上學得認真,舅爺誇我學得快學得好,我也很有成就感,想像著自己是否有朝一日能像電視裡的音樂家那樣,可以把二胡拉出各種聲音出來。不,不說音樂家了,像舅爺拉的那麼好就足夠了。之前印象中的二胡可能和大多人印象中一樣,就只會是《二泉映月》或者《梁祝》那樣的感覺,但二胡實際上可以展現出很多意想不到的音樂效果。那時候學二胡的時候就在想,有機會一定要聽舅爺好好拉一首曲子,給耳朵放個假。
基層演出
江濱公園納涼晚會
學音樂的人都氣質高雅,想起舅爺的容貌,「和藹可親」「平易近人」這些詞彙用在舅爺身上尤其合適,再加上身為老師的舅爺身上還有書香氣質,就更增添一份文人雅士的神韻。印象中的舅爺和妗婆感情很好,兩個人說話都是輕聲細語得商量著來,偶爾也會開一開玩笑,家庭氛圍很是和諧。舅爺的書房擺滿了樂譜以及各種樂器,但有條不紊,整齊有序。印象中的舅爺雖然不常鍛鍊,但看起來很精神。小時候常聽媽說「學音樂的人都比較年輕」,我相信舅爺看起來一定會比同齡人更加精神抖擻,因為有他熱愛的音樂陪伴他。可是,怎麼也想不到,舅爺竟然會因病去世;更沒想到的是,我已經十年多沒有見過舅爺了,後來也沒機會再去看望他。二胡還在家中放著,媽之前還提醒我閒著的時候去拉一拉二胡,不要把學過的忘記了。那時的我其實心裡偷偷在想:沒關係呀,反正忘記了可以再去找舅爺給我教!反正以後還有機會!……可是,沒想到這句所謂的「以後還有機會」,就突然成了一句空話,以後再也沒有機會了!舅爺再也沒有機會給我教二胡了,我也再沒有機會去聽舅爺拉二胡了……
當年精神抖擻的舅爺
舅爺去世的那幾天我一直聽媽給我講現場的情況,媽每逢提起,聲音都略帶沙啞,我想電話那一頭的媽一定眼淚溢滿眼眶了吧。媽說舅爺去世後,妗婆和叔叔們決定火葬舅爺,雖然老家的棺材已經準備好了,但這是舅爺生前的最後時刻叮囑妗婆的,所以要尊重舅爺的遺願。舅爺生前還說:「把薩克斯留給兒子,把二胡一定留給我,讓二胡陪我一起走……」
演出完的總結
出殯前兩天,舅爺所在的陝西省音樂家協會同行們,以及舅爺生前創建的「新時代藝術團」的同行和歌友們都來為他們敬愛的團長——舅爺送行,歌聲和樂聲經久不衰,用舅爺傾盡一生熱愛的的音樂和他譜寫的曲子來給舅爺送行,聲音仿佛穿過了舅爺生前演奏的每一首曲子和每一串音符。
演唱舅爺作曲的《環衛讚歌》
演唱舅爺作詞作曲的《商州漢子》
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聽媽說當時現場舅爺的家人們——妗婆、兩個叔叔(舅爺兩個兒子)、娘(舅爺兒媳婦),臉上的表情都和想像中不太一樣,沒有特別悲傷,甚至稍顯平靜;但在舅爺入殮、追悼會致辭等重要時刻時,他們的悲傷感天動地、深入骨髓!舅爺在去世前一天還對妗婆說:「我一刻也離不開你啊!」其實,妗婆才是最離不開舅爺的!雖然他們對舅爺的離去有了一點心理準備,但在那麼多人面前不能只是哭,還需要堅強!
舅爺於2020年12月21日因病逝世,享年70歲
我想起了《請回答1988》中一個片段:德善和姐姐寶拉得知奶奶去世的消息,連忙給學校請假坐車回老家,一路上德善難過地哭,一向對妹妹兇巴巴的姐姐那時卻尤其溫柔,還幫妹妹分擔行李。姐妹兩人滿臉悲傷地回到老家,卻大吃一驚,爸爸和媽媽在熱情洋溢地招待前來弔唁的人,見了姐妹兩個還笑著讓她們幫忙招呼,姑姑叔叔們也都看起來很開心,還笑著和她們打招呼,一點兒悲傷的樣子都沒有。德善很生氣,寶拉也很不解,但兩人只能聽話去給爸媽幫忙,一邊小聲嘀咕這些長輩們的心腸也太硬了。第二天一大早,德善先醒來了,看見爸爸一個人靜靜地坐在門邊,她問爸爸還好嗎,爸爸說沒事,沒事。突然大門外出現了一個人,帶著哭腔叫爸爸的名字,爸爸聽到後聲音顫抖地轉過身,原來是德善的大伯回來了,這下子奶奶的孩子們就都到齊了。沒想到的是,姑姑叔叔們聽到大哥回來了,一起跑出來,五個人相擁痛哭,仿佛積攢了很久的悲傷終於釋放了,邊哭邊說著:媽的命太不好了,媽太可憐了,為什麼去的那麼突然……我們的媽媽走了……德善看到此景,在旁邊悄悄抹眼淚。德善才終於明白,大人們的悲傷不只是哭,而是用故作堅強承擔了永別親人的無限傷痛,還是要鼓足勇氣繼續生活。
舅爺離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仙人已過蓬萊閣,德範猶香啟後人」,舅爺的光輝永遠照耀在我們心中。願舅爺一路走好!
謹以此篇悼念我的舅爺
本文參考來源:
美篇《敬愛的張正運老師一路走好》 作者:十兄
感謝作者譜寫了舅爺的生命輓歌,感謝作者記錄當天的情景,也讓我看到了舅爺的照片,睹物思人,卻物是人非,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