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封神最強女仙,當屬截教通天教主門下,四大親傳弟子當中的老二,金靈聖母無疑了,為什麼這麼說?
萬仙陣內,金靈聖母獨戰文殊、慈航、普賢三大士,這三大士,或現三首六臂,或現八首六臂,或現三首八臂,各仗異寶,合力圍攻。
金靈聖母呢,坐在七香車上,手持龍虎玉如意招架,而且還力戰多時不敗,若非最後燃燈躍上半空,祭出定海珠偷襲,這場戰鬥,到底什麼結果就難說的很了。
這等修為,就連元始天尊也得下一個「道德已全」的評語,什麼意思?
鍊氣士修行,自來有道德成聖,功德成聖之說,即無論道德還是功德,有一項達到圓滿,即有機緣成為萬劫不滅的聖人。
從這個層面看,金靈聖母的境界,已經離聖人不遠,自來因為名師出高徒的緣故,她教出的兩個徒弟,也很了不起,這倆徒弟在封神都大大有名,他倆一個是殷商太師聞仲,一個是蓬萊島一氣仙餘元。
那麼,這倆徒弟修為如何呢?
聞太師,是封神中唯一一位把五行遁術練到巔峰的人,五行遁術,好像是封神當中的大路貨,似乎但凡有點能耐的鍊氣士都會,但他們,充其量以五行遁術遁己,成為一種高超的交通手段,唯獨聞太師,非但能遁己,而且還能遁人,桃花山收四天君就可以充分表明,五行遁術到了聞太師手裡,還成了一種很厲害的攻擊手段。
這又是什麼境界的修為呢?
還是元始天尊,有一句話說的很明白,即:雖聞朝元之果,未證至一之蒂諦。
什麼意思?
朝元,三花聚頂,五氣朝元之簡稱;至一,身與道和,高度統一,簡單點講,準聖的修為,封神當中,準聖也有幾個,但哪一個,不是千年萬年的修為,唯獨聞太師?
學道五十年,這是什麼概念,僅僅五十年的功夫,便達到別人千萬年才達到的境界,除了聞太師天分驚人之外,不也充分說明 ,金靈聖母教導有方嗎?
當然,如此厲害的徒弟,金靈聖母可不止教了一個,蓬萊島一氣仙餘元,可能境界沒聞太師高,但也有一身不俗的本事。
八卦爐裡煉出來的化血神刀也就罷了,這是封神中有名的大殺器,說明餘元煉器本事厲害,那麼,他僅僅是煉器厲害嗎?
看看餘元的個人修為,闡教弟子,十二金仙之一的懼留孫,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可遇到餘元,竟連面都不敢見,只顧仗著捆仙繩偷襲。
聞太師、餘元這兩位徒弟,一個準聖境界,一個精於煉器,修為以及本事,能壓制的懼留孫不敢當面出戰。
金靈聖母的兩個徒弟就是這麼厲害。
尋常師父,有這麼一個徒弟已經燒了高香,金靈聖母呢,活蹦亂跳的兩個,那麼,為了這倆徒弟,金靈聖母肯定是費了不少心血的,然而之後呢?
聞太師斃命於絕龍嶺,餘元挨了陸壓的斬仙飛刀,兩個徒弟都上了封神榜,兩個心愛的,苦心栽培的徒弟都上了封神榜。
如果說聞太師上封神榜,是因為他輔佐紂王,職責所在,那麼,餘元呢,
第一回,懼留孫採用偷襲的手段將之以捆仙繩拿住,拿住之後沒本事殺掉,既然沒本事殺掉,已經可以證明,餘元可上榜,可不上榜,既然事在兩可,懼留孫、姜子牙等押赴金鰲島交金靈聖母、通天教主等處置也好,也能看出闡截一家的情分,但是呢?
裝進鐵櫃,投入大海,要生生將餘元困死,若非餘元仗著五行遁術逃到金鰲島,另一個至為疼愛的弟子也要上榜了。
其時,溼淋淋,並且捆著捆仙繩的餘元必然是十分可憐,並且狼狽的,愛徒被人如此欺負,金靈聖母發火了嗎?
封神中說的很是清楚,只是臉上變了顏色。
惱怒,情緒卻依舊在可控範圍之內。
金靈聖母有個師兄,多寶道人,多寶有一個徒弟,帶三千火龍兵,殺得姜子牙潰不成軍,並丟掉性命的火靈聖母。
火靈聖母被廣成子打死之後,多寶道人就勃然大怒,攛掇通天教主親自下山,跟闡教討個說法。
多寶道人一點委屈都受不了,金靈聖母,不過跟著多寶道人打了個和聲,之後呢,該幹嘛幹嘛,似乎什麼事兒都沒發生過,為什麼,修為到了他那份上,自然一切看淡,僅此而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者根本沒有物己之心,她或在隱忍,或如清風過耳。
放下一切心事,做這個境界該做的事,然而,最終還是被通天教主拉出去擺什麼萬仙陣,最終以身應劫,上了封神榜。
所以,金靈聖母有兩個徒弟,兩個徒弟都上了封神榜後,她為什麼不下山報仇。
原因很簡單,準聖巔峰,見識了最美妙的境界,自然心無雜念,追隨更美好的境界。
金靈聖母的想法很好,唯獨可惜的是,她遇到了喜歡意氣之爭的師父,最終為了師父,成「嗔心未退」,致使大道有所裂痕,萬般無奈之下,就只能上封神榜,和徒弟們與封神臺相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