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於話題
全國矚目!咱泉州又火了!
昨晚
湖南衛視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成團後
首檔綜藝「姐姐的愛樂之程」
開播啦
第一站泉州!
路演首秀全國熱播
截至目前
網絡播放點擊量達2.3億次
姐姐說
泉州人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樣
珍惜和守護著文化遺產
無論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
那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
精神和秉性、史跡和遺址
在代代泉州人的自覺維護下
得以保護下來,並傳承至今
泉
州
姐姐們來過,又啟程離開。
帶著憧憬而來,提著驚喜而去。
她們是觀眾,也是使者。
她們看見了泉州
也讓泉州被更多的人看見
01
泉州·大海
姐姐們來泉州看海
收穫了無敵海景
也感受了一把
泉州人的好客與熱情
在中國版圖上尋著海岸線由北及南,分布著許許多多令人浮想的海濱城市。對於生活在內陸的人們而言,海洋是一種美麗的誘惑,對於成長在海邊的人來說,海洋則是一種恩賜,一種習慣。
海
泉州人向海而生,衣食謀於斯,信仰長於斯,血脈融於斯。海洋不僅滿足了世代先民的物給,也滋養了子孫後輩的心靈。
泉州人的血液中
流淌著海洋文化的基因
古早時期
泉州人便與海洋結下了不解之緣
秦漢時,閩人善於造船,習於航海,「以船為車,以楫為馬」;
西晉末年,大批中原居民南遷至泉州避難,沿江而居,晉江因此得名;
隨著泉州的經濟開發,航海工具製造業和海洋捕撈業也逐漸興旺;
至唐宋時期,泉州不僅是遠近聞名的造船中心,而泉州港也已成為「雲山百越路,市井十洲人」的國際貿易大港。
歷史上,泉州港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過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本土文化與舶來文化在泉州融匯貫通,成就了泉州開放包容、海納百川的海洋文化特質,也磨練了泉州人不懼風浪、勇於拼搏的胸懷和膽識。
和姐姐們一樣
帶著好奇心
去細讀這座城市的歷史
才能讀懂大海的精神
澎湃了千年的海浪
為這座城市
篩選了什麼
留下了什麼
啟示了什麼
……
02
泉州·古城
公元10至14世紀的宋元時期,隨著海洋大通道的延伸拓展和海外貿易的高度繁盛,泉州以「刺桐城」聞名於世,吸引了世界各地無數商人、遊客和傳教士紛至沓來。族群在這裡相遇,文明在這裡傳遞,城市在這裡興起。
如今的泉州古城
是許多驢友的必往之地
在最有味道的街巷裡
藏著許多繁華過往相關的故事
在古城
所有生氣來源於平常的生活
清早的街巷,
菜市上有起伏的吆喝
有熙攘的行人和五味雜陳的風味食物
人們在街角寺觀宮廟中進進出出
問安祈福,是一種家常
在熱鬧繁華的古街巷裡穿行
拋棄了高樓大廈的壓抑感
一身輕捷自在
市井時常可見
講古、南音、南拳、木偶、糖糕、妝糕人
……
古城人一如既往地
守候著自己的家園
清風淡然
庭院裡擺上茶桌
在廳堂裡打牌下棋
有客至
亦不缺乏「閒坐說玄宗」的興致
姐姐們正是在這裡
遇見了南音
遇見了梨園戲
遇見了番仔樓
遇見了地道的泉州美食
……
03
泉州·南音
認識了南音
學習了閩南語
是姐姐們「愛樂之程」首站
最大的亮點所在
御前清曲
號稱「御前清曲」的南音,也稱「南曲」、「南樂」,是中國古老樂種之一。因其樂律、樂譜、樂器和演唱形式至今仍保留了唐宋古樂的遺制,被稱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
泉州南音是發祥於中原的千年古樂,不僅興盛於閩南地區,更伴隨著閩南籍華僑華人的腳步遠涉重洋,傳播、紮根於世界各地。2009年9月30日,南音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傳承與保護更受到社會的關注。
泉州南音之所以能
歷經千百年代代相傳
並能較完整地保持
中原古樂的原貌
民間繁榮的南音社團是重要原因
在閩南乃至東南亞地區
南音維繫著一個
約5000萬人的閩南語文化圈
是閩南人一種
自娛自樂的生活方式
04
泉州·梨園戲
當現代的《無價之姐》
與傳統的梨園戲碰撞
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姐姐們與泉州伯勒劇場「尚好聽」
年輕演員們的精彩互動
令梨園戲這一古老戲種的
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泉州梨園戲是中國珍稀的古老劇種、福建五大劇種之一。2002年被聯合國亞太文化中心列入傳統民間表演藝術資料庫;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福建省梨園戲傳承中心(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是全國39家重點藝術院團之一,是這一古老劇種的僅存載體,被譽為「古南戲遺響」、「古南戲活化石」「天下第一團」。
梨園戲的表演程式,古樸獨特,生動優美,有一套世代相傳的程式規範,俗稱「十八步科母」, 在中國戲曲長廊中獨樹一幟,尤以旦角程式最為著名。其中許多動作與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人物形體有異曲同工之妙。
梨園戲的音樂屬曲牌聯綴體,保存有傳統曲牌一百五十多首,場景音樂三百多首,音樂風格古樸動聽,優美宛轉,在中國戲曲聲腔中自成一體。保存著許多唐宋的大曲、法曲與詞牌。用於伴奏的洞簫、南琶、二弦、三弦、南噯都是很古老的樂器。
司鼓樂器為「南鼓」,打鼓時將一隻腳放在鼓面上,運用腳跟的壓力變化,敲打出千變萬化的鼓點節奏,俗稱「壓腳鼓」,在中國劇壇十分罕見。
05
泉州·精氣神
姐姐們在泉州
學會了多首閩南語歌曲
本集路演為閩南語瘋狂打call
《愛拼才會贏》幾乎成涵蓋
所有外地人對閩南語歌曲的印象
徐崢導演也不例外
而這首歌裡詮釋的
恰恰是泉州人最顯著的精神特徵
宋代泉州進士謝履《泉南歌》曰:「泉州人稠山谷瘠,雖欲就耕無地闢;州南有海浩無窮,每歲造舟通異域」。泉州先民為了生存,克服「走海行船三分命」的危險,長期出入於生死之間,鑄就堅韌不拔,敢於拼搏的精神氣質。
「少年不打拼,老來無名聲」
「三分本事七分膽」
「輸人不輸陣」
……
包括其他耳熟能詳的俚語
是泉州人「愛拼敢贏,敢為天下先」的性格寫照
這種精神代代相承,不分領域
有追求的泉州人
始終保持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狀態
敢想、敢說、敢闖、敢試、敢為
求真務實,經世致用,不尚空談
姐姐們從泉州的年輕人身上
看到了這種精神
被這種執著,熱情和感染力
深深折服
……
泉州
非凡歷史和珍貴遺產是泉州的歷史文脈,是泉州人的自豪和驕傲。帶著熱愛,不予餘力地宣傳、推廣和保護文化遺產的政府、民間組織與志願者隊伍紛紛成立,尤其是這座城市裡有一大波年輕人們,以年輕人的方式,讓文化遺產保護融入新媒體和新科技的展示和利用。
保護今天的遺產就是獻給未來的禮物,對文化遺產的尊重與傳承已然將過去、現在與未來貫穿在一起。
泉州
品
茗
,
問
海
,
闖
天
下
聽
曲
,
話
仙
,
解
鄉
愁
這裡保留了
中原最古早的生活方式
是海外900萬遊子的精神原鄉
這裡是世界宗教博物館
保留了大量
世所罕見的史跡遺存
這裡的人有「乘風破浪」的勇氣
也有「人生海海,輸贏笑笑」的胸懷
這是一個奔跑時激情澎湃
休憩時怡然自得的地方
是一個值得一看再看的地方
這裡是泉州
你好!這裡是泉州
Hi,I『M QUANZHOU
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泉州晚報社所有,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圖片、視頻來源:潘登、王柏峰、吳嘉曉、鄭新川、張玥、張博、芒果TV
文字:顏瑛瑛、賴小玲
編輯:陳清霞
審核:陳勁楠
泉州晚報社新媒體矩陣
▼
點亮贊
和小花
一起來古城泉州尋寶吧!↓↓↓
收錄於話題 #
個
上一篇 下一篇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來源:泉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