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順發
在《深夜食堂》之前,已經有包括《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求婚大作戰》、《問題餐廳》在內的多部翻拍改編日本IP的國產劇相繼問世,但無論是點擊率還是口碑,都未盡人意。日本IP的中國本土化改造之難,以至於許多人在看到「改編」、「翻拍」字眼,就下意識的說「不」。
眼下改編自日本經典漫畫《深夜食堂》的中國電視劇版即將於6月12日在北京衛視開播,同樣帶著幾分懷疑的小浪前兩天去看了片。放平心態撇開對比,理性來說《深夜食堂》中國版電視劇會給你帶來不少驚喜的。
在國產版之前,安倍夜郎《深夜食堂》已經被改編成過日劇、日影、韓劇等多個版本,可見漫畫原著的經典。但這麼多珠玉在前反而給國產版增加了難度:無論怎麼改,總會被拿來和前作進行對比。
但如果要在這一版本裡找尋熟悉的「小林燻版《深夜食堂》」痕跡的粉絲可能要失望了,因為國產劇版本並不是翻拍日劇,而是改編的原著漫畫,而這就註定了,雖然有著相同基因,但中國版電視劇卻又是另一番新面貌。
故事主線依然是圍繞著一家深夜營業的餐館老闆和他形色食客的人生百態,但在本土化的改造上劇方做了不少努力。飾演老闆的黃磊在造型上忠實原著的「日式風格」,但做菜有了不小的變動。從看片的兩個故事精華部分來看,這一版的「食堂」裡的食物顯然更中國:紅燒肉、魚香肉絲、醬油炒麵都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中式家常菜,再加上黃磊做菜的架勢以及過程的特寫,擺明了就是要來徵服我們的視線和味蕾。畢竟是要通過「一道食物串聯故事代入情感」,所以相比日料,當然還是「舌尖上的中國」更有代入感。
誠意奉勸,看《深夜食堂》一定不能餓著肚子,因為太促進食慾了。
除了美食的改造之外,中國版《深夜食堂》還有不少新亮點。黃磊版本的老闆少了日版小林薰的冷峻少言,多了幾分溫和與接地氣,再加上燒的一手好菜,和黃小廚本身的文藝煙火氣很契合。24個故事中有一半純原創,應該會讓已經看過無數改編版的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看片會上提前播出的《馬克的女兒》這一故事就是導演蔡嶽勳為趙又廷量身打造。聽障水手和撿來的女兒相依為命,又因故要和女兒生離,這個故事有萌點也有淚點,溫情脈脈的同時又很虐心。趙又廷繼飾演悲情的聽障「父親」,在《三生》中已經證明演技的他在《深夜食堂》裡的表現同樣亮眼,不管是聽障人士口齒不清的狀態,還是多場撕心裂肺的虐心戲。趙又廷奉獻了相當驚豔的表演,令人在觀看中不自覺被帶入到劇情中。
除了趙又廷之外,金士傑搭梁靜、蕭敬騰配胡冰卿、張鈞甯、何炅、海清、劉昊然、馬蘇等數十位演員的客串也讓整部劇在卡司上堪比「數星星」。這些演員中不乏老戲骨、實力派,也有觀眾耳熟能詳的主持人、小鮮肉、歌手,甚至連導演的太太和兒子都親自上陣出演。
不管是更看重明星卡司的粉絲還是更看重演員表演的觀眾,兩者口味都能兼顧。而24個截然不同的故事,通過「食堂」這一特殊場所被紐結在一起,解剖親情、友情、愛情等不同的生活側面,原作的基本主調還是被國產版完整的繼承下來了,雖然有些臺詞和場景有些文藝,導致看劇的時候略有舞臺的間離感,但還是沒有偏離原作「療愈」的氣質。
當然,中國電視劇版的《深夜食堂》有不少意料之外的驚喜,並不意味著它沒有短板。原著黨們的「拳擊手」、「大明星」等12故事被保留了下來。只是對於故事相當熟稔的粉絲而言,這幾個故事都被翻拍過好多次,不知是否還能有驚喜之感?而單元劇的形式或許對於日劇來說是司空見慣,儘管蔡嶽勳導演在採訪中多番強調,24個故事雖然各不相同,但劇中的食客的故事都是相互交集。但每個故事相對獨立成篇,對習慣了強情節連續劇的中國觀眾而言,無疑是一個挑戰。
單元劇雖然在演員卡司上不斷追加更新,但同樣也帶來了表演和劇本良莠不齊的隱患。有的故事和演員表演能力很強,自然就引人入深,但如果有的故事和演員相對較弱,對於觀眾就很難有吸引力。
對於質疑,在看片會結束後,導演蔡嶽勳和意外現身的趙又廷,就「改編」、「原創」等原著粉絲、觀眾關心的問題給出了解答。
Q:《深夜食堂》是日本很經典的漫畫IP,在日本和韓國都有改編的電視劇版本,這次再改編的中國版本,有什麼針對中國觀眾群體的別出新意的改編出現嗎?
蔡嶽勳:其實拿到像《深夜食堂》那麼有寬度的漫畫,並且有療愈能力的原著,我覺得是非常珍貴的,為了讓它適應這個市場我們也做了調整,當然很重要的是我們創造了12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原創故事,希望能夠告訴大家很多關於靈魂的歷程,或者是說生命中很重要的時刻,跟我們所必須要承受的勇氣,到底是怎麼來的,和這些普通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發展的。
Q:《深夜食堂》是以單元劇的形式,對於電視受眾來說他們希望有更完整,連貫的劇情,你覺得這種形式在電視平臺播出的時候,存在衝突嗎?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蔡嶽勳:一開始設計的時候我們就有想過這件事,所以我一直告訴老闆,我說你必須要理解從頭到尾這二十四個故事,40集故事裡面是有歷程的,老闆是有變化的,所有的常客在這裡所經歷的一切也都是連續的。所以我讓所有人有共同的時間和經歷感,而且人物之間是互相融通的,各個單元之間的故事也是互相融通的,這個常客和老闆會形成主角。
Q:想問趙又廷,你在這部劇裡面演的聾啞人演得特別傳神,是不是之前去模仿什麼參照物嗎?
趙又廷:其實我很希望能夠有更長的時間準備,因為一切都來了有一點突然。我當時正在拍《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南極決戀》都在進行中,我這個人是比較笨的一個人,所以我只能一心做一件事。
當時有兩部戲在那等著的時候,我拍著有一點忙,但是蔡導說,來吧,《深夜食堂》都準備好了,我說大哥你可不可以早點跟我說檔期的事情,沒有辦法,必須把時間調出來,因為是蔡導的作品。我花了多久,我學了三天的手語課,然後自己瘋狂的練,能夠成這樣我覺得已經還挺欣慰的。但是那種粗獷的感覺,本來我們希望能夠更出來一點,但是現在是讓角色靠近我們自己多一些的,是吧?
Q:《深夜食堂》有一部分關注在食堂上的,但是剛才我們看到的是對飲食的展現不是特別多,有意為之還是說展現的原因。
蔡嶽勳:沒有,因為在電影院播有劇場版的考慮,所以在鏡頭組合的時候,並沒有特別去描繪。劇場版的時間和空間不是那麼的夠,所以我們讓大家儘量理解我們在說什麼,然後食物是比較點綴式的,讓大家看到其實我們也有很多元的屬於我們自己中國人的菜色。
Q:因為目前已經有好幾個日劇翻拍了,點擊率不是特別高,您為這部戲的預期怎麼樣。
蔡嶽勳:其實對我來說,我不是特別翻拍日劇,我們一直以來最源頭就是從漫畫開始的,從《流星花園》開始到《戰神》到《白色巨塔》,我一直試圖改編小說的故事,我有一種想找到一種改變原著裡面核心精神的特別的經驗值,這是我們對中國版電視劇《深夜食堂》,一個比較有力的經驗,原著漫畫裡面的優點是什麼,最迷人的地方是什麼,然後我們全力保持下來以後,使它發展成一個我們可以理解,可以感受的重點。所以我想我們盡了最大的付出。
Q:劇裡面有很多的演員客串,基本上都是一個是內地演員,一個臺灣演員搭配這樣的。像胡冰卿和蕭敬騰,我不知道這樣的搭配是有意為之還是怎麼樣,是不是擔心臺灣演員和內地的演員在表演方式上有存在不一樣的。
蔡嶽勳:其實可能是碰巧,對我來說我一直很努力的在做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融合,我一直覺得兩岸三地的表演和創作是不應該有界限,其實我從《痞子英雄》開始做這件事,我把這個傢伙和另外的黃老師擺在一塊兒,我就是希望讓大家看到更多的不一樣,有核心的東西,而且第二次就是這樣的組合,我一直希望把大家放在一起,把界限拿掉,所有的創作者和所有的表演者我覺得不應該要用界限來劃分。而且我讓所有人的表演可以融合在一起,對所有兩岸三地的創作來說,將是一個更好的拓展。
Q:日本版裡面,相對比較冷酷的角色,黃老師好像一直在笑,而且話還蠻多的,是不是會根據黃老師本人的特色有改編嗎?
蔡嶽勳:其實我決定拍這部戲的時候,日本拍了,韓國也拍,如果我們拍一定跟人家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很多根本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和調整,怎麼樣變成厚實的,有連續力。
老闆的設計很重要的是來自於,其實我們有和安倍夜郎討論過他為什麼創造,我們取得了他的核心價值之後,我們就我們的立場去做調整和改變,他也同意,也支持,所以我們希望我們不再走像(小林薰)老師那樣的形態,不是一個鋼硬的,比較冷硬的,我希望我們的《深夜食堂》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也能夠,但是要保持原來的風格和精神,所以我們一直是四處在尋找,一直到黃老師出現以後,我們見到他就說,對,他出現清楚了我們想要的那個不相同。
我們的《深夜食堂》是有溫度的,能夠更靠近所有來這裡的食客,能夠給他們更多的溫暖,讓這個食堂呈現出更寬厚的感覺,讓我們希望的《深夜食堂》能夠有寬厚感,也能夠通過老闆的身上得到更好的呈現。
Q:您客串了這麼多明星,怎麼決定這些明星來演這個劇的呢?
蔡嶽勳:我們大概分了幾個類型,有一種類型是一開始就決定了,就是我們在起步之前就決定了,像馬克這種。還有老蕭這種事前講好,為了他們去寫故事的,寫劇本的。然後等劇本都出來了之後,我們就開始找演員,去搜尋我們覺得像,或者是說能夠特別詮釋把角色發展到最好的那種表演者。
于小惠:選角很多是直覺式的選擇,當然了,有一些是為了演員去打造的嘛,他們一直在說梁靜也要來演一個角色,那麼要演哪一個呢?我平常看到她非常漂亮,個子又高又美,就演了阿姨。這樣的話觀眾會很興奮,是吧?而且她們都是非常非常厲害的演員,我特別喜歡看梁靜演戲,她演戲的時候我們現場是屏息。有一些角色是為了cp感,他們說胡冰卿,我說胡冰卿搭老蕭我心裡覺得就是一種夢幻。我們選擇角色的時候不是選擇知名度,也不是外表,而是這個人的靈魂,我們看到這個人身上的靈魂。
(蔣順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