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李靜 11月23日上午,一個白色鋼化結構框架的小型可移動的直播室出現在2020GET教育科技大會二層的展廳上,引起了周圍人的駐足。這是保立威為順應目前在線教學趨勢,專門生產的直播倉。
在這間身材「迷你」的直播倉內配有三塊不同大小的電腦屏幕板,用以實現直播時各種操作。據現場一位工作人員介紹,像這樣可移動的直播艙佔地僅4平方米,艙內標準化燈光、升降幕布、隱私窗戶以及各種數據監控能保證每次直播的穩定輸出和錄入。
與往年不同,那些為機構提供直播方案、營銷方案、助力轉型線上的ToB服務商們頻繁穿梭於各個展位間,成為了整場大會的絕對主角。因疫情而受益的在線教育企業則反而略顯低調,只是通過廣告、演講等方式參與到會議中。
大廠跨界教育由來已久,藉由展會的一隅即可發現一絲端倪。華為雲、騰訊教育、淘寶教育、百度雲、美團、快手教育、淘寶教育等大廠幾乎悉數到場,或通過硬體、軟體、雲服務、或以為機構賦能的方式,越來越多的介入到教育市場。
剔除這些變化,疫情仍是整場大會繞不開的話題。有關於這場黑天鵝事件對於教育行業的衝擊在會議中被頻繁提及,就連GET大會的主題也被設定為「或躍或淵:教育的信心與發展」。
一位教培機構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疫情中他的5家線下機構已經縮減到3家,很多此前的同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衝擊。這次從河北專程趕來,一方面是為了看看行業中的新變化,一方面業是為其機構轉型線上探看一些新技術、新設備。
行業需要信心,並需要藉助今年為數不多的教育峰會尋求一絲共鳴。
芥末堆創始人梅初九認為,疫情的影響反映到教育公司層面,大致表現為「兩個沒變和一個思考」,即家長和學生的需求沒有變,教育的本質沒變,並不會因線上、線下場景的不同而發生改變,也不會因為疫情出現本質差異,而思考則在於企業自身的風控能力。「教育行業是永生的,未來行業從業者不僅可以放心大膽的幹,還要大幹特幹。」梅初九說。
教育企業的技術服務商
技術在後疫情時代被賦予了更高的位置。
這次GET大會上頻率最高的詞彙是——技術,特別是對當下正處於轉型陣痛期的傳統線下輔導機構們,曾經對於技術的漠視已經轉化為渴求,也讓更多為他們提供服務的供應商們看到了機會。
有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商業服務公司,人們對於它的認知還停留在為電商、零售等行業提供解決方案。但其實早在2012年,有贊微商城中已經出現了大量教培機構。
今年疫情期間,有贊教育的負責人胡冰看到了許多線下客戶在經營中遇到困難。在此過程中,也有非常多的客戶找到他們,希望通過有贊的幫助構建在線化和在線招生,在線服務等事情。
突然催生的用戶需求,讓一度在疫情前猶豫做不做直播工具的有贊教育,在2月開始了加班加點的開發和完善工具,並在其後緊急啟動針對有贊教育商家的在線直播補貼減免活動。
疫情降低了有贊獲客的難度,並直接推進了客戶在線化的意願。胡冰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相當於把雙方合作過程都縮短了。在去年,我們接觸這些客戶的時候,他們還在考慮要不要做這件事情,但現在,尤其是線下客戶已經到了不得不做的時刻。
這些需求,也間接改變了有贊教育的部署。胡冰說,接下來我們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幫助線下機構做在線化的這個思路。
在音視頻領域,在線企業的技術需求同樣毋庸質疑。
聲網Agora教育行業產品負責人仇媛媛表示,疫情期間由於大量用戶從線下轉到線上,3月份,聲網的在線教育實時音視頻用量峰值迎來了大概7倍的增長。
聲網Agora是一家為開發者提供實時視頻、實時音頻、實時消息等多個API產品的全球實時互動雲服務商。目前該公司服務已經覆蓋行業內多家提供一對一、小班課、互動大班課等場景的教育企業。
7倍的增長對於彼時聲網Agora而言是機也是危。仇媛媛說,我們並沒有預知春節後線上流量會大規模增長,也沒有準備7倍的資源。但是依靠平時的積累,最終總算平穩應對了這個問題。」
疫情給了一次聲網Agora走向更多教育企業的機會,仇媛媛表示,在業務上我們非常篤定,未來線上教育必然是趨勢。基於此,我們認為,在海外市場、全年齡段全場景的教育企業、體制內的學校對於在線的需求也會慢慢增多。
談起這次疫情帶給仇媛媛的感悟時,她表示在疫情中有很多教育機構倒閉,但也有一部分企業因為疫情抓住機遇而重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另一方面,在線教育競爭很激烈,但好的用戶體驗對於留存一定有所差距。如此循環,增長差異會越來越明顯,所以對於教育企業而言流量很重要,但體驗才是根本。」仇媛媛說道。
線上平移之後
會場展廳,童程童美碩大的廣告牌立於二層右側。它是美股IT培訓公司達內教育集團旗下的少兒編程品牌。這家老牌IT機構在疫情中僅用了十天時間,就讓成人業務的近3萬名學員「無損」平移線上。
在採訪間內,達內教育集團市場營銷總經理唐曉瀾對經濟觀察報坦言,由於疫情中無法線下獲客,對其公司少兒業務造成了一定影響。另外對教學場景也有所限制,用戶中3-6歲幼兒園的孩子沒有辦法在家中用電腦學習在線課程。但達內也通過一些辦法,把線下獲客地推的場景遷徙到微信生態中,獲得了緩解。
與此同時,以IT培訓起家的達內,在成人業務中幾乎未受到影響。唐曉瀾說:「這也得益於其從2005年即以通遠程雙師教學模式進行了長時間探索。所以當疫情來臨的時候,學員在家裡用自己電腦登錄達內系統,與在學校登陸系統上課的流程是一樣的。」
疫情給企業帶來衝擊的同時,也讓它們瞄準了一些新機會,比如,當下教育行業熱議的OMO(Online-Merge-Of-fline)。這種模式,像樞紐管道一樣將線上與線下融合、打通:一方面它可以解決線下教育的空間問題,一方面又可以彌補線上教育無法達到線下的情感溫度與學習效果。
包括達內教育在內的眾多教育企業在此會議中均對OMO模式表達了積極的態度。
唐曉瀾經濟觀察報說,OMO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我們少兒業務和成人業務來講都會持續往下進行的。在此之前,我們只是在這方面一直在摸索、在嘗試。疫情之後,反而讓我們堅定了這是一個未來必須要做,立刻去做,或者大力去做的事情。
同樣是疫情,專注K6學段的在線教育科技公司納米盒在此期間,迎來了一次快速的業務增長。
納米盒創始人兼CEO徐進對經濟觀察報說,在2月份疫情全面爆發時,公司的用戶呈現了一種爆發式增長。因為疫情,讓家長們重新審視了在線教育的可能性,對於我們而言自然也遇到了一個風口的機會。
但他也提示到,嚴格來說這個領域並沒有完全做好迎接這麼大規模的用戶增長。教育行業有其特殊性,用戶選擇成本很高。所以當我們未做好準備時,家長在體驗完在線教育之後,也會覺得與線下教育相比仍有差距。所以整體而言,在9月機構複課後,增長曲線在慢慢回落。
徐進認為,教育有風口,可是風口不會讓教育的本質發生變化。在線教育要想達到和線下一樣的效果體驗,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