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匣子」,討論熱點話題、產品/運營百態,這裡的內容幽默但不失專業,歡迎品讀~ 本文為第14期。
5月4日,B站《後浪》刷屏的同時,也備受詬病。有很多人覺得,演講的文案中對年輕人的一概描述不現實,也不足以戳中年輕人的心,反倒是成為中年人的自嗨。
有00後網友評論道:
我們真的不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我們有的人在河流有的人在小溪有的人在下水道有的人在臭水溝。
我們該看看我們的同伴正在經歷的不平等、不充分,看看那些不如我們幸運,但比我們更堅韌更寬容的群體的生活,而不是用被消費主義蒙蔽的雙眼看完視頻後自我高潮,畢竟生活不只有華麗的服裝、精緻的美餐和繁華的CBD。
我才不願做你口中的後浪!
那麼,什麼樣的文案才能真正戳中年輕人的痛點呢?
要想戳中年輕人的痛點,還要洞察年輕人的需求,從問題出發,有了問題,自然就有需求能挖出痛點。
有句話叫做你以為的還是你以為的,因此要做到真正了解年輕人,寫出來的文案不能是陷入創作者的自我欣賞中,一味地用所謂的早已形成刻板印象的標籤來定義描述年輕人。
要想寫出真正能戳中年輕人痛點的文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能讓年輕人產生共鳴情感的;
多點真誠,少點套路;
迎合年輕人口味。
1
共 情
與年輕人共情,理解年輕人的真實處境。
1. 什麼是共鳴感?
共鳴在百度百科上的解釋是:
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
共鳴中的共,是指共振,鳴則是叫、叫聲、意見、情感等。而共鳴要麼是指身體上的共振產生聲音,要麼是指心靈上的共振產生情緒。
這兒所要討論的當然是後者。
當人的心靈上的共振產生情緒後,就會有如下行為:
說的太對了,完全如此
瘋狂點讚
轉發分享……
2. 如何創造共鳴感
《成都》這首歌中的歌詞是這樣寫的:
餘路還要走多久,你攥著我的手。
讓我感到為單的,是掙扎的自由。
分別總是在九月,回憶是四年的愁。
深秋嫩綠的垂柳,親吻著我額頭。
在那座陰雨的小城裡,我從未忘記你。
其中「攥著手」、「親吻著我額頭「等塑造了一個故事,而「餘路」、「小城」則勾勒出了情境,「分別」、「回憶」則描繪了人的情緒。
用故事創造情境,在情境下產生情緒。這些元素,都是共鳴感的組成部分。
2
真 實
B站《後浪》的文案中,有一些斷言未來的感覺,而現在的有些年輕網友,戾氣比較重,生活現實與演講中文案中描繪的年輕人相距甚遠時,產生了牴觸情緒。
現在的年輕人,自我認知比較清晰,面對事情比較理性,不會追求過於浮於表面的稱譽。若是把年輕人一下子拔得太高,會適得其反的。
無論哪一代人,精英層總是佔著少數,這是不可置疑的一點。因此,不要太把精英層的狀態代入到一整個年輕一代的身上。鼓勵正能量是應該的,但確實需要視場景和對象來看。
多點真誠,少點套路。真正能戳中年輕人痛點的文案,應該真真切切的從身邊的事情入手。忌假大誇,而要站在年輕人的角度,理解他們。
3
迎 合 口 味
能被年輕人pick的文案,應該是符合當下潮流的,迎合年輕人口味的,例如:帶梗的文案,帶有熱門歌的歌詞的,帶有屬於年輕人所推崇的態度的,再或是幽默的文案。
1. 帶梗的&幽默的
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朋友圈文案是這樣的:
一直很尊重奶茶,沒去糖,沒去冰,沒少喝;
我在發胖,見者有份;
月亮掉海裡,今晚海底撈……
上面所列的第一條,就有微博某牛姐的熱梗。
而一二三條均形象展現年輕人愛喝奶茶、愛嘗美食又喊著減肥的狀態,並且這其中又帶著幽默詼諧感。
2. 貼合年輕人所推崇的態度的
現在大熱的文案,其實都是短文案。哪怕是長文案,出圈的可能就是那麼一兩句金句。不管是哪一個時代的年輕人,都會被「熱愛與自由,選擇和悅己」的話題俘獲。能從這幾點出發,你的文案很可能就成功了一半。
3. 帶有熱門歌的歌詞的
《想見你想見你想見你》這首歌,隨著《想見你》這部火爆的電視劇迅速地躥紅,被年輕人所pick。
並且,在疫情之下,大家的「想見你」心態尤其強烈,因而一系列帶有「想見你」話題的推文瀏覽量和點讚數可觀,微博的「想見你」話題動態活躍,甚至朋友圈也被帶有「想見你」的文案刷屏了。
再比如《Melody》這首歌。「蛋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這句歌詞在一晚上迅速火遍了微信、qq、微博、知乎……各個軟體推送也都和「蛋黃的長裙」掛上了鉤。而最關注「蛋黃的長裙」這個梗的便是年輕人。
因而,抓住年輕人的心理,迎合年輕人口味,才是硬道理。不管是流行梗,或是熱門歌的歌詞,或是幽默感……這些都更能讓你的文案戳中年輕人的痛點,吸引到年輕人。
那麼,你有能打造被年輕人喜愛的爆款文案的秘密武器嗎?
素材源自:
「運營派網站熱議話題」:《什麼樣的文案,才能俘獲當代年輕人的心?》中@Hayley:@塔妹:@加班吃吃吃吃:@keepcalm:@雲邊月大寶二寶:@運營小能手8564:@運營小能手2242:@堅強的大鳥:@李默涵等人的精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