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的影子,不是殺敵,是誅己。
公主的影子,不是嬌柔,是傲骨。
少年的影子,不是血氣,是鎩羽。
夫妻的影子,不是廝守,是恐懼。
謀士的影子,不是俯首,是佞語。
君王的影子,不是安民,是安己。
雄臣的影子,不是籌謀,是野心。
死士的影子,不是熱血,是冷靜。
替身的影子,不是隱蔽,是取代。
電影《影》
故事篇
剛看完張藝謀的《影》,走出電影院嘆了一句 「張藝謀還是那個張藝謀,男人的宮鬥權謀戲一如既往的精彩!」
電影《影》
有人說《影》是黃金甲版的聶隱娘,似乎也有些道理,故事比《滿城盡帶黃金甲》多了不少內涵,從開篇的地點境州、人物都督、事件聯姻合盟等影射出的是三國東吳的故事,片中小艾和境州的琴瑟和鳴片段,想到的是 「曲有誤,周郎顧」 的典故,也是符合三國故事的。
電影《影》
至於片中《聶隱娘》式的刺客文化表達,呈現出來的是替身境州代替都督子虞赴約,決戰敵國將軍楊蒼的故事主線。中途用傳統的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的方式,再將故事轉折!隨著楊蒼戰敗身亡,境州重歸沛國的戰事完結,九死一生的影子境州回歸沛國,將故事推向權謀的頂峰:
電影《影》
君王誅殺內奸魯嚴,權臣子虞,重用影子境州;子虞反計誅殺君王;影子境州誅殺真身子虞,獲得自由。這一層層的反轉,為影片安排了一個驚心動魄的結局!
電影《影》
視覺篇
《影》通過視覺的相關層面進行有效的安排與設計,從而在整體上營造出了富有水墨畫韻味的影像。片中隨處可見的八卦圖、水墨畫風、圍棋、文臣與武將、剛烈與陰狠、進擊與隱忍、真實與虛假,處處都在展現這種美學思維,也將東方美學推向極致。
電影《影》
影片營造出的灰色基調,有效地展現了它們在色彩層面上的視覺運用。同時通過黑色與白色的對比應用,一方面展現人物角色之間的爭鬥關係。也可以隱喻人物內心深處的矛盾鬥爭與掙扎,同時它們更可以從場景上烘託劇情的矛盾發展。
電影《影》
音樂篇
《影》的拍攝創作了大量的琴簫瑟,壎阮笛,箜篌箏管子......等原創音樂,片中小艾鏡州琴瑟和鳴片段,小艾獨自奏瑟片段,以及小艾與都督在大戰之前的琴瑟鬥....採用現代箜篌+箏+古琴三者相結合的方法,獨創了影片拍攝中瑟的特殊音色,並設計了符合三國時期的演奏技法,為影片拍攝增色不少。
電影《影》
臺詞篇
我這一生醉心於權謀與徵伐,卻從未領略過天下之美。
其實我也想回家 。 沛國不就是都督的家嗎? 家和家不一樣。
虛虛實實,真真假假,就像下棋,只是誰才是棋子?
電影《影》
沒有人,沒有光,沒有聲音,我一直摸,一直摸,摸遍了牆上的每一條縫隙,只為了證明我還活著。
若無真身,何來影子-子虞;若無真身,也有影子-境州
世上很多事情,本無對錯,做了就不要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