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裝劇,太考驗學識了,有木有!有木有!一個叫著宓(fú)兒,一個叫著宓(mì)姐,你欺負觀眾不知道這個字有兩個讀音啊!」近日,正在江蘇衛視熱播的古裝劇《新
洛神》中,曹丕、曹植兩兄弟稱呼
甄宓卻有兩種不同的叫法。一字兩讀激起了眾多觀眾的求知慾:這個宓字,到底怎麼念?
專家: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請教了某大學文學院古典文學教授譚邦和。他說,「甄宓的宓應該讀fú,但原因還有點複雜。宓,本讀mì,安靜的意思。做名字挺好的。但甄宓為什麼不讀mì,而要讀fú呢?」《漢書·古今人表》曰:「太昊帝宓羲氏。」宓羲氏即
伏羲氏,宓通伏。相傳伏羲女溺洛水而死,遂為洛水之神,名宓妃,此宓必須讀「伏」。譚教授解釋道,古書很早就常把伏羲寫為宓羲。古人還做過考證,認為這個讀音其實是個誤會。與伏相通的本來是虙(fú),上面是個虎字頭,宓字是個寶蓋頭,本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下面都是「必」字,結果「伏虙相通」演變成了「伏宓相通」,所以甄宓的宓就有理由可以讀fú了。但這個理由並不充分,因為一個沿襲下來的誤會,用到名字裡似乎並不好。他進一步表示,「伏羲寫為宓羲以後,宓妃就不得了了,她是伏羲氏(宓羲氏)的小女兒,後來成了洛神,這個字就跟洛神的美麗傳說有了關係,於是宓字的意義就變得很美了。後來曹植寫著名的《洛神賦》,傳說是為甄宓寫的,弟弟愛上嫂子了。這個傳說不可靠,但文學家們卻很喜歡。有了這個緣故,所以甄宓讀fú就有充足的理由了。」
網友:
讓很多觀眾弄不明白的是,既然甄宓應該音同「真伏」,為什麼《新洛神》中還弄出兩個讀音來?電視劇《新洛神》的官方微博對此給出解釋:「曹丕叫宓(fú)兒,曹植叫宓(mì)姐,這是為什麼呢?在這裡要告訴大家,宓(fú)是甄宓大名,宓(mì)是甄宓小名,曹植跟她感情好,才這麼稱呼滴!」
感嘆著「雷劇無底線「的考據派們,還是堅持要將問題弄個明白。有不少網友表示:「現在的古裝劇,實在是太考驗觀眾的知識面了。比如從《甄傳》開始,鄭曉龍導演就一直在跟大家玩猜字遊戲,感覺自己好沒文化。」
《甄傳》本應該被念做「xun」的「嬛」,因為被念成了「huán」,被《咬文嚼字》列入了2012年度語文十大差錯。可細心的觀眾發現,其實《甄傳》裡的皇上也念錯了「宓」字《甄傳》第二集,皇帝有句臺詞是「江南有二喬,河北宓俏」,他把甄宓的宓也念成了「mì」。
(記者 徐子淇報導)
作者:徐子淇
本文來源:城市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